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都市传奇 > 超神级学霸 > 超神级学霸 第54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超神级学霸 第541节(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本来克瑞蒂尔·马蒂奇是不打算接受这次邀请的。他懒得去现场跟那老头争论。尤其是在爱德华·威腾也拿到了一个诺贝尔奖之后。

但现在情况发生了一点点改变。他决定去参加这次报告会,以及之后的研讨会。去稍微了解下q理论。

既然这套理论对黑洞的研究有所助益,甚至可以说预言了一些东西,且目前看来很这部分内容很可能是正确的,那足以说明q理论起码部分是正确的。

哪怕最终这套理论并不能完成建立大统一理论的宏愿,但看在对高能天体预测成功的份儿上,他去听听总是没错的。

很快他把邀请函打印了出来,然后把他的助理叫进了办公室。

“爱莎,我需要订一张,哦,不,订两张去华夏西林的机票,在下周三之前。我要带着汉姆一起去参加一场交流会议。对了,你下午的时候去问问汉姆,有没有去过华夏,没有的话还得给他处理好前往华夏的签证。”

“好的,克瑞蒂尔。不过,你是要去华夏参加学术会议?”

“是的,威腾教授的报告会。我打算去听听他想讲些什么。虽然这个家伙以前不太靠谱,但人都是会变的。”

“嗯,当然,但你在华夏难道不需要一个助理吗?”

克瑞蒂尔·马蒂奇愣了愣,有些疑惑的看向自己的助理。毕竟出差到华夏可不是件让人愉快的事情,要坐十多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飞机。

如果不是有必要,他是真不愿意在狭小密闭的空间呆这么长时间。

“事实上,我一直想找个机会去华夏度假,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能跟你一起去,可以提前做做攻略。”

“去华夏度假?我以为你更喜欢去北欧,又或者夏威夷的海滩。至于亚洲……你应该不会感兴趣才对。”

“那是以前,你肯定很少刷tiktok。真的,上面的华夏跟他们描绘的完全不一样。不止是京城、临海这样的大城市,哪怕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城市,都是干净整齐且安全的。就好像我们的郊区小镇。

尤其是西林,那可是现在华夏最厉害的城市。看视频里随处可见各种机器人,你肯定不会相信,视频里说哪怕是城市的下水道里都有监控机器人,时刻分析取样。

几乎能做到一旦出现可能传染的病毒跟细菌,立刻做出反应。我很想去看看视频里说的那些是不是真的,如果一切都是事实的话,那简直是一座魔幻般的城市。”

助理的话让克瑞蒂尔·马蒂奇愣了愣,他是去过的华夏,不过仅限于华夏的京城。所以他对媒体上对于华夏的描述,并不太感冒,也没有完全不信。

毕竟一个国家的首都,本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脸面。建设得好是应该的。而且即便是京城,在他看来也有很多不太先进的地方,尤其是中心地段的老城区。拥挤的小胡同很多,里面都是平房……

现在听到助理这番话,的确有些新鲜。

毕竟他是真没怎么用过tiktok之类的小视频软件,更对华夏建设情况毫不关心。

是的,克瑞蒂尔·马蒂奇属于那种典型的只是埋头做研究,对其他都没什么兴趣的学者。

思考片刻后,这位教授点了点头,说道:“那行吧,如果需要的话,你把邀请函打印出来去办理签证。”

他的助理工资并不算高,以出国交流的名义去心仪的城市玩一圈,不但能节省不少钱,还能赚些差旅费。总的来说,马蒂奇教授还是很有人情味的。

“太谢谢你了,教授。”

“好了,去吧。”马蒂奇挥了挥手,便暂时将这事放到了一边,只是脑子里难免会想些乱七八糟的。

爱德华·威腾那家伙,此刻应该很得意吧?

……

同一时间,华夏,东越省,洛冰市。洛冰工业大学,复合常温超导实验室。

一年前,材料模型横空出世的时候,关于超导材料的报道跟争论还在互联网上火过一阵子。不过在豆豆主导的常温超导材料在通过实验室检测之后,消息便沉寂了下来。

所以其实并不是太多人知道国内关于超导材料的研究有哪些进展。包括许多华夏的学者其实也不太清楚。

这也是豆豆通过乔泽的理论构建出新一代对撞机时,爱德华·威腾跟彼得·舒尔茨都很怀疑这种对撞机设计是否太过理想化的原因。毕竟按照豆豆的原始设计,对撞机内部结构对于超导材料的要求很高。

自然更少有人知道第一代近常温超导材料就是组成这个实验室的前身那帮人借助材料模型研究出来的。

随后整个团队都被并入了洛冰工业大学,组建了这个实验室。当时乔泽本来还打算来看看的,想着如果这边科研的钱不够的话,还能以西林立橙的名义赞助一些。

不过当时因为有更重要的一些事情,而且乔泽跟苏立行提了这件事后,在老苏的建议下,还是放弃了。

加上乔泽本就喜静不喜动的性子,最后便干脆没过来。

常温超导,听起来还是很唬人的高科技研究,但其实最初的实验室工艺并不算复杂,甚至可以说很粗糙。

先用通过电弧放电法制备富勒烯,然后再跟其他元素跟化合物混合,最后通过热反应生成常温超导材料。简单来说就是先这样,再那样,然后超导材料就有了。

当时,听起来的确很简单,随便一个实验室都能做出来。

但如果没有模型配合,其实就没那么简单了。

首先如何制备富勒烯?重点分离何种分子?

掺杂富勒烯阶段选择什么元素?钾?铷?氢?又或者其他元素?

选定了掺杂元素后,掺杂的比例如何选择多少?用何种热反应?水热?还是直接丢高温炉子里烧?

完成材料合成之后,从反应物中筛选哪种目标材料?又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离?

等等,这些全是问题。

最可气的是,完成这一系列过程之后,还要进行各种测试。最终结果大概率是全是废料,然后只能再从第一步开始重新去做。

这大概也是材料被称为天坑专业的原因所在。这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在实验室里碰运气。运气不好,实验做个几十上百次,都没什么成果。运气好了,说不定某个小失误,都能成就经典。

材料模型的横空出世,说白了就是通过整合资料后,在模型架构下进行数以亿计的模拟,把不合理的都给先剔除,从无数次失败中总结出最可能成功的方法跟步骤,然后给出合理性建议。

当大家都开始用材料模型来进行试验的时候,又能进一步收集更多的数据,来对整个过程进行下一步的完善,或者让整个生产过程更简单,又或者进一步提升性能。

具体到超导复合材料,就是模型直接给出了整个制备方案。然后实验室人员直接按照方案来执行就完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