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
七十年代的供销社不像后世的便利店二十四小时营业,像家属院的供销社,都是八点开门,下午六点关门。
因此拿到票后,他们也不能立刻去供销社大肆采购,照常洗澡睡觉。
睡觉前林青青清点了一下手头的存款,谢巍当兵至今十一年,头几年是义务兵,每月只有可怜巴巴的几块钱津贴,基本没存下来什么钱。后来上了战场,因为军功升得快,到六八年他已经是正营级干部,一个月能有一百多。
但那时候他工资都被寄了回来,七用八用也没剩下多少。后来两年不知道怎么回事,部队没再往他家里寄钱,钱断了,他又好几年没寄信回去,李杏芳一度以为他死了。
到七零年战争结束,国内派去援助的军队撤回,谢巍才领到他那两年的工资,但大多被他寄给了战死的战友家属。
所以谢巍开始攒钱也就这几年的事,不过因为工资高,他开销又不大,所以存款有四千多快五千。结婚倒是花了不少钱,但大头是给林青青的彩礼,实际开销也就几十块。而如今钱被林青青管着,她将谢巍的钱和自己的彩礼混到了一起,所以手上现金还有四千五百多。
点完钱林青青想,难怪她刚到知青点那会,人人都把他当成唐僧肉。
现在才七四年,农村一家几口辛苦一年也未必能攒下一百,可谢巍不到四年就攒了几千块。说不定再过几年,他们家就成万元户了!
但这个念头就一闪而过,当林青青将要买锅碗瓢盆的钱点出来,她就知道自己盲目乐观了。
来部队才几天,他们就已经花了大几十,如今又添一笔厨房支出,又是好几十,就这样厨房的东西还没买全,全部买回来又要小几十。
还有这阵子在食堂吃饭,带荤菜一顿饭基本六七毛,一天下来光吃饭就要一块五。她才来部队一星期,和谢巍光吃饭就花了十多块。就算她以后省吃俭用顿顿吃粗粮点素的,一个月也要十几二十块。
以后要是吃食堂,每个月光吃饭就是一笔大开支。就算自己做饭,柴米油盐和煤炭都得花钱,想吃点好的一个月生活费少说几十块。要是添置点东西,比如煤炉、铸铁灶,或者买两件衣服,又是一笔开始。
要是买自行车这样的大件,几十块又去了。
想到自行车,林青青又想到电风扇,她还想着要是能弄到票就买一个回来用。
这样算下来,他们的开支真不小,这还是刚结婚,以后要是有了孩子,花钱的地方更是多了去了。
想到这里林青青觉得,这万元户她怕是当不成了!
看着数着钱脸色突然沉重起来的林青青,谢巍:“?”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
第57章、面试
第二天中午吃过饭,林青青带上钱和票出门去供销社面试。
她面试的供销社不是家属院的基地供销社,而在另一个片区,坐车过去要十多分钟,比去革委会还远一点,但不用转车。
也是凑巧,今天坐车碰到的还是李春英,看见她便问去哪。
林青青笑着说:“去面试。”
“面试?啥工作还要面试?”李春英嘀咕说,“不都是上头直接安排吗?”
“本来是上头直接安排,但家属安置办的陈主任说,供销社那边主任知道我的工作经历,想跟我聊聊,所以定了面试。”林青青解释说。
李春英哦了声,又想起来:“是去供销社啊?哪个供销社?”
“就这条线路上的,说是叫青山供销社日用杂品商店。”林青青报出目的地。
“这家供销社我知道,不远,到了我叫你。”李春英立刻说道,又问林青青以后是不是就供销社上班了。
林青青摇头说:“现在还不一定,要看面试结果,另外我还报名参加了钢厂的招工考试,也不知道能不能考过。”
“哎呦,你准备考钢厂?什么岗位?”李春英一听来了劲。
“说是厂委宣传部的。”
“那可是坐办公室,好岗位啊!”李春英一脸羡慕,但想想又觉得这种大厂,岗位又好,竞争肯定很强,便说,“这考试不容易吧?”
林青青苦笑:“听说报名的有好几百人,竞争一个岗位。”
李春英啧啧两声,安慰林青青说:“没关系,进供销社挺好的,以后买东西都方便。”心里琢磨不管是钢厂还是供销社,都是好单位,更打定主意要跟林青青搞好关系,便问,“你们房子分下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