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太子授课不与其他阿哥一道,而是单独在尚书房东侧的屋子里,依制先论君臣,再论师生。
授课的内阁学士汤斌向太子躬身行礼,而后便要按照规矩跪下讲授。
这规矩是自太子入学起便定下的。
太子熟练抬手:“先生不必多礼,赐座。”
一旁的小太监默默将放在西边角落的矮凳搬过来。
这样的流程每天都要来一遭,太子已经习惯了。
申时三刻,康熙尊贵的龙脚踏入尚书房,抽查皇子学业。
太子站在最前方,身后的阿哥们依次排列,授课的先生们则是恭敬站立在两侧,准备随时回答皇上问询。
康熙也不多言,随口说了一个问题点三阿哥回答。
三阿哥文科扎实,回答时更是带着学霸的自信,在康熙面前侃侃而谈。
后面九阿哥和十阿哥两个学渣瑟瑟发抖,全程低头不敢与康熙对上眼神。
求求了,皇阿玛千万别注意到我们。
昨儿收到大哥帖子他们的心便飞出了紫禁城,至于什么课后温书,提前预习之类,那算正经作业吗?
再加上上午也没学习,他们现在已经将昨日学过的东西忘到九霄云外了。
好在他们今日有点运道在身上,康熙抽查了前面几位阿哥,待八阿哥回答之后直接跳过剩下几位,点了太子的名字。
太子回答地一如既往完美,充分展现了储君的学识与修养。
康熙满意点头,随后便要带太子一道回乾清宫用膳。
虽然如今毓庆宫才是太子正经居所,可作为康熙心尖上的麻宝,乾清宫仍然留着太子幼时居住的房间,太子会偶尔小住几日。
天空洋洋洒洒地下起了小雪,康熙端罩后垂下的明黄色丝绦也被寒风吹动。
他拢了拢袖口,不经意问起:“索额图身体可好些了?”
太子的行踪从来瞒不住康熙,不如说他也没有想过瞒着,在他看来这是皇阿玛的关心,是他们父子关系亲密的表现。
皇阿玛可从来没有问过大哥去了哪里,看望过谁。
“儿臣去时叔祖父已经能下地行走了,只是左脚不能用太大的力道,太医说还要再养半个月才能彻底好全。”
康熙点头,又关心起太子生活起居。
太子一一据实回答了。
-
出了宫的保清简直就是如鱼得水,过得比在紫禁城时畅快多了。
他能力不缺,最大的顶头上司更是他的老父亲,身份摆在那儿,再加上性格直爽,很快便和同事们打成一片。
只是他性子直,说话办事少了点弯弯绕绕,着急起来在康熙面前都能给人顶回去。
乾清宫御书房。
“户部怎么可能没有银子,你拖着军需拨款迟迟不发,是不是贪污了!”
“臣没有说不发,只是要延迟几日,要等今年各地的地丁银和漕粮啊。”
“你就是贪污了!”
户部侍郎解释得面红耳赤,见保清依旧坚持己见还大声污蔑他,急得老泪纵横大喊冤枉,“皇上,臣真的没有贪污啊!”
康熙穿着常服坐在‘正大光明’匾额下,有些头疼地捏了捏眉心,“保清,少说两句,不许随口污蔑大臣。”
噶尔丹的确是心腹大患,也是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但用兵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里面的东西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解决的。
这孩子未免性子也太急躁了些。
办差这么久还是一点人情世故的圆滑都没学到。
保清闭上嘴,但依旧气狠狠地盯着户部侍郎,不满都要从脸上溢出来了。
站着的各位都是老狐狸,此时眼观鼻鼻观心,就当没看见大阿哥撒泼。
谁家没有两个不成器的孩子。
大阿哥还是留着给皇上教育去吧,他们就不掺和这种事了。
康熙见没有大臣站出来为他主动分忧,只得亲自点了一个人:“明珠,你和大阿哥好好说道说道。”
将烫手山芋甩了出去,康熙直接了当,“好了,都下去吧。”
保清磨磨蹭蹭,还想赖着不走。
康熙直接让梁九功把保清撵了出去。
他忙着呢。
出了乾清宫,有大臣看了看明珠,又看了看刚从乾清宫出来的大阿哥,摇摇头,叹息一声。
对别人来说这是苦差事,但在明珠看来简直就是天赐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