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女性文学 >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7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77节(1 / 2)

<div id="novelcontent" class="novelcontent">李冰深深拜下:“大王重托,臣虽九死其犹未悔!必当殚精竭虑,以安蜀土,以报王命!”

这时,忽然一阵摇晃,原本脑海中清晰的画面忽然一块块碎裂,他醒了过来,却发现是路晓琪在摇着他的胳膊。

路晓琪在一旁看李冰精神状态有些不佳,本来是想让他继续睡的,但犹豫了几秒后她决定还是喊醒他:“马上就要到成都上空了,您要不要看一眼?”

她自己就很喜欢在飞机上看城市,有一种别样的恢弘的美。她觉得李冰应该也会想要以这个角度来看看成都。

李冰一愣,迅速往外看去。恐高让他在往下看的时候依然觉得有些眼晕,但是当飞机掠过那些看上去有些熟悉的山脉和江流之后,忽然一片辽阔的平原之地出现在他的眼前!

那一瞬间,他立刻就忘记了所有的不适。

他看到了两千年后的成都。

苍老的眼眸里出现了点点星光。

大王,你予我以信任,我报之以天府!

第53章ssr人物李冰为您留下……

何芳是都江堰的导游。她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这块熟悉得不得了,而且为人热心,口齿又很好,毕业后便索性留在家乡做起了导游地陪,倒也做得有声有色。

前几天,她在网上接了一个单,是一个年轻女孩子联系的,说想陪着自己的爷爷来都江堰看看。

何芳当然一口答应了下来。她最喜欢这样的私人小单,人少,可以慢慢走,也不用花那么多心思。这一日,她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过去,却发现那位老人家居然已经八十多了,看上去老态龙钟还拄着拐杖,也不免有些吓一跳。

这一老一小当然就是路晓琪和李冰。

路晓琪看出了她的担忧,忙说:“放心,我爷爷虽然八十多了,但爬个台阶什么的不在话下。而且,来都江堰看看是他这一辈子的心愿了。”

她声音变低。

何芳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并对这组客人又上心了一点。有人将来自己家乡看一看作为一辈子的心愿,任谁听了都会觉得与有荣焉,面上有光。

“那咱们先去秦堰楼,这条路人少一点而且下山也更轻松。”

李冰从一早上醒来就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下了车之后便四处张望,想要找出和自己记忆中相同的地方。可让他遗憾的是,除了附近几个山头还有些眼熟之外,其他的早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当他终于登上了秦堰楼,将整个都江堰收入眼底的时候,他才能看到自己那些熟悉的工程如今的模样——宝瓶口、分水鱼嘴,甚至是索桥,滔滔不绝的江水……它们跨越了两千年的时光,不管这片土地上的政权如何更替,身上的细节如何变幻,即便是经历过数次地震洪灾,都依然保持了最开始的格局。

何芳尽职的向两人介绍下方的各处:“您看,那边就是分水鱼嘴,也是到了都江堰必看的,到时候咱们走安澜索桥过去就行。那边就是宝瓶口……”

李冰手摩挲着拐杖,悠然看向宝瓶口。

这可能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了。当年为了开凿宝瓶口,十万劳役干了整整八年。

当初,每逢雨季,蜀地降水骤增,岷江肆虐。洪水冲出山口,正好被玉垒山拦了一下,于是不能再顺直向前流,而被迫南向,造成成都县东边成为了水乡泽国,西边却是赤地千里。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1

这便是他上任蜀地太守后,头些年几乎每隔两三年都会看到的惨烈景象。

开凿宝瓶口便是他带着幕僚门客和几个儿子日常在这一带爬上爬下考察地形时想到的好主意。

何芳恰巧也提到这件事:“宝瓶口实在是神奇,它就像是岷江上的一个流量调节器,可以限定流量。之前工程院的来做过模拟实验,说是如果岷江里的洪水能达到10000个流量,那通过宝瓶口后最多进来800个,所以成都才会永不守灾。”2

路晓琪看着远处那处似乎也没有与众不同的山口,好奇地问:“那它的原理是什么啊?”

还不等何芳回答,李冰倒是先开口了:“扼住洪水的咽喉,就像是你平日常喝的饮料,将瓶口做细,往外倒水的时候才不至于汹涌湍急。”

何芳夸了他一句:“老先生的形容太形象了。而且宝瓶口两边都是坚硬的岩壁,洪水再急也没办法。”

路晓琪却还是有点迷茫,她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智商有待商榷:“可岷江终究不是瓶子,它的水量那么大,就算是一时限制了,那总还是得要全往下流的呀。”

总不能就堵着不让它出来吧?那不成了堰塞湖了?更不安全。

而且通道忽然变狭窄,流速不是更快了吗?

何芳笑着指了指另一个方向的飞沙堰和分水鱼嘴:“这就要感谢当时的李冰李太守的奇思妙想了。他用分水鱼嘴将宝瓶口下游的岷江分为了内江和外江。”

路晓琪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的确看到了内外两条水道,而分水鱼嘴就如同一个长条形小岛卧在江中。

李冰脸上泛起笑意,这分水鱼嘴的确是他的得意之作。

这鱼嘴将岷江分为了内江和外江两条水道,外江用来排洪,内江用来灌溉。他后来又将内江一分为四,修建了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四条河渠,在成都县的平原上交织成了密密麻麻的水道网络,灌溉广袤的成都平原。

岷江的洪水憋屈的通过宝瓶口之后,又经过分水鱼嘴分流,再被引入到不同的河渠中。这么连番折腾下来,早就没有了一开始的暴躁和凶性,变得驯服了不少,开始乖乖按照人类给它引导的道路走。

从此之后,蜀地从泽国变为了天府之地。

路晓琪总算是听明白了这一系列的设置,不由得悄悄对李冰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您。”

李冰叹了口气,他并不觉得这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当时开凿玉垒山,比想象中还要艰难得多,十万民夫聚集于此,日夜不停,才在山壁上凿了那么一点点……”

那些民夫终日泡在水里,很多腰部以下都是烂的。更别提那些被水流冲走的,最后连尸首都找不到。

何芳有点奇怪他的语气,好像是在回忆什么似的,但她也没多想,点点头接着他的话说:“后来,据说是李冰想到了一个法子,他让人在岩缝里塞了柴草进行焚烧,然后又往山壁上泼雪水……”

路晓琪冲口而出:“热胀冷缩!”

“对,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何芳笑道,“那时叫火烧水激法,岩石遇到冷热爆裂开之后就好凿多了,最终凿了八年终于完工。”

李冰听了后嘴唇动了动,但终究还是没开口。

其实当时这个法子是他手底下一个很有经验的民夫献策,最终他经过试验后确认无误这才下令全力推广。说起来,都江堰这么大的工程,汇集了天底下无数聪明人,无数工匠,每个人都在其中出谋划策,已经很难说只是某一个人单独的心血了。

这是群体的智慧和功劳。

李冰面对后世这样的赞誉,深觉有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