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女性文学 >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4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经营古镇,员工都是古穿今 第242节(2 / 2)

路晓琪也点头:“我也觉得好吃。小时候其实家里零食也挺多的,但现在感觉都不如这个好吃。所以,我就让赵叔种了些。这其实就是我想要把小时候的味道给留住。其实清河古镇也是,大老板,哦你们知道是谁吧?”

大家精神一凛,赶紧都点了点头。

大老板啊,隐藏在幕后从来都没有出面过的那位神秘大佬!清河古镇所有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的存在,而且从来不怀疑“他”的存在。不然,路总哪来的资金?哪来的那么多前沿科技?

“他想要的,其实也就是想把古老华夏的气息,一些好东西给留住。”路晓琪拉起虎皮做大旗。

其他人纷纷点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路晓琪:“我明白市场部想要打造极致体验、支撑溢价的想法,也理解运营部对成本和务实性的考量。不过,我想让你们想想,华夏的传统文化是什么?”

市场总监脑子里闪过一道光,他似乎明白自己的那套方案有问题的地方了。

路晓琪环视众人,目光清亮,“是只有士大夫阶层的琴棋书画、吟风弄月吗?是只有帝王将相的宫廷礼仪、钟鸣鼎食吗?”

她也没指望这些人抢答,自顾自摇了摇头:“当然不止于此。士人风雅、门阀精致,固然是传统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但绝非全部,甚至不是最根本的部分。”

花田间拍照嬉笑的游客的声音传到了这里,还能看到几位农庄里的工作人员挽起了裤腿准备去地里干活。

路晓琪深深吸了口气。

做了这么久的传统文化复兴,她觉得是有那么一点点资格可以做一个总结——华夏文化的根脉,从来不仅仅是宫廷的乐舞、贵族的宴饮,而是更深、更广地扎在寻常百姓的烟火日子里。

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勤劳质朴,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愿景,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真诚好客,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岁时节庆。

是街头巷尾的叫卖声、茶楼酒肆的喧闹、田间地头的劳作号子,甚至是这小小一颗泡儿里蕴含的、对土地和时令最直接的感知与珍惜。

“当然,花萼相辉楼的夜宴的确是很成功的。但是,有那么一处作为点缀便已经足够了。”

她停下来喝了一口茶,大婶给她上的是水果花茶,甜滋滋的,很润喉:

“可如果将清河古镇处处都变成花萼相辉楼,那感觉就会变了。过于强调贵族文化,很容易和我们想要追求的东西形成隔阂,也和我们主要的消费者们形成隔阂。”

她所追求的复原,不是要造一个仅供少数人赏玩的、精致的文化盆,而是要尽力去还原一个活的、有温度的、包容万象的文化生态。这个生态里,既要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要有下里巴人的鲜活。它们本就是一体的,就像这农庄,既有精心规划的花田,也有自然生长的野果,共同构成了眼前这片动人的生机。

宣传部门的人刚才一直没插上话,此时猛地点头:“要是真用这个概念去宣传,到后面估计会被人吐槽和嘲笑死。”

现在的网友们天然就对“贵族”这样具有阶级感的东西有着骨子里的警惕与反感,用这样的字眼去宣传,绝对会引起群嘲。就像是花萼相辉楼的夜宴,也只是说体验盛唐风华,而不是体验盛唐贵族的生活。

市场总监的脸上已经出现了一丝愧色。

路晓琪很赞同。

她将话题拉回,“所以,回到我们的二期酒店,首先当然是要舒适和服务到位。为了和古镇外的连锁经济型酒店有区别,当然也得是高级的。但不应该简单定义为一个刻意模仿贵族生活、让人产生距离感的地方,而应该是一个能让现代人轻松融入、直观感受并体验那种传统美学的空间……”

它应该有雅致的陈设、考究的细节,但氛围也应该是亲切的、放松的,而不是拘谨的、仪式化的。它的体验活动可以是品茶、闻香、赏画,也可以是参与简单的农事、学习一道家常的传统点心制作、听一段地方戏。

它需要优雅,需要诗意,但不需要高高在上。

“……总之,我们要让客人觉得,这种优雅诗意的生活态度,并非遥不可及的古代贵族专利,而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追寻和享有的。”

陈盈盈站在了路晓琪这一边:“路总说得对,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本就该是普世的、可亲的,而不是小众和孤高的。一味强调贵族生活,去迎合所谓的上流品味,其实背离了咱们古镇的初衷。”

现在古镇里所复原的很多技艺,比如酿酒、织染、木工、甚至烹饪等等,其源头和精华,很多都来自于民间。清河古镇,从来不是一个只知道阳春白雪的地方。

市场部和运营部的成员们听完这番话,都连连点头称是。

“是我这没有想到这一点。”市场总监面带惭色。

运营部的员工也连忙说:“我们其实也没考虑到这一点,光是从控制成本这方面来说了。”

所以才没有说服市场部。

既然运营部先给他们台阶下,市场总监立刻说:“这样一想,其实很多成本和控制点反而更清晰了。”

运营负责人也点头表示认同。

两个团队握手言和。清河古镇各个团队之间平时相处得还是不错的,一些争吵也都是为了工作。对事不对人。

看着达成共识的团队,路晓琪笑了:“行,那你们就朝着这个方向,重新细化方案吧。要尽快,酒店可马上就要开售了。”

这些细化方案的事情交给团队成员去碰撞、打磨就行了。她陪着他们坐了一会儿,喝了杯茶,还是抵挡不住这大好春光的诱惑,索性起身,沿着田埂小径独自溜达起来。花香混着青草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她不知不觉就走得远了。

“赵叔呢?”路晓琪来了半天都没看到赵过,拉过一个工作人员问。

工作人员笑着指向更里面一处传来叮叮当当敲打声的工棚,“在榨油工坊那边呢,这几天正好结尾,这几天赵老师都快长在那儿了。”

路晓琪朝榨油坊那边走去。

清河农庄里这几个月也没闲着,修了一座磨坊,一座榨油坊,这些都是预备以后开放给游客体验传统生活的。

走到农庄靠近河道的区域,原本空旷的坡地上,多了一架缓缓转动的大水车,吱吱呀呀的声音带着一种古老的节奏,将清澈的溪水汲入旁边的水渠。水渠旁,一座水磨坊已经初具规模,石磨的轮廓清晰可见。

越靠近,越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新木和桐油的香气。只见一座颇具规模的传统木结构榨油工坊已然矗立在那里,工棚外堆着些木料和工具,赵过正和几个老师傅围着一台巨大的、用粗壮硬木制成的传统榨油机比划着,讨论着什么地方还需要加固调整。

“赵叔!”路晓琪喊了一声。

赵过回过头,见是路晓琪,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拍了拍手上的木屑走过来:“今天怎么过来了?”

“前面开完会,随便走走,就逛到这儿了。”路晓琪好奇地打量着这座新工坊和旁边的水车、磨坊,“赵叔,您这动作可真快!”

这水车、磨坊,还有这榨油坊,规模可不小,但现在都快进入到收尾阶段了。

赵过眼里闪着光,脸上带着欣慰笑容:“嗯,现在不算农忙时,大家伙儿有时间,都弄得差不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