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ovelcontent" class="novelcontent">【卧槽,缂丝和琉璃作都有?这都是国家级非遗了吧!这师资力量也太硬核了,看得我这个老阿姨都想辞职去回炉重造了!】
【这个学校好,都是宣传咱们华夏的传统文化。】
【五年一贯制,直接从中职读到高职,还能跟着大师傅学真本事,感觉这对于喜欢传统文化、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学习可能不太擅长的孩子来说,简直是条神仙路子啊。
【同意,比硬挤普通高考独木桥强多了!】
【专业是真牛,但也是真小众。毕业了除了留在清河古镇,就业面会不会太窄了?毕竟外面社会对这类传统手艺人的需求没那么大吧?】
【楼上,我感觉现在情况越来越好了,毕竟国家都在讲文化复兴嘛,你看看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汉服啊什么的就知道了,以后就业路子肯定会很广。】
【现在这种手艺人工资不低啊,当然得要会宣传哈,很多真的比普通上班族强多了。】
【我女儿学习一般,已经帮她关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招生公告。】
……
“居然都没什么质疑的。”路晓琪退出又点进去,“不会是你们把那些删掉了吧?”
陈盈盈没好气地挑起眉,把手里的文件夹轻轻拍在路晓琪桌上:“路总,你是不是对咱们现在的口碑有什么误会?”
说点夸张的,她们清河古镇现在可是国内扛起文化复兴的一面旗帜。从一开始的古建筑修缮、到榫卯工艺、琉璃瓦作的宣传,再到vr技术复原古代名场面,再到各种传统戏剧戏曲的演出,以及近期的清河织造、传统珠宝首饰……
每一个都是广受赞誉的。
“居然做了这么多事情啊。”路晓琪听她这么一说,都忍不住愣了一下。
陈盈盈很骄傲,与有荣焉:“那可不!”
她走到路晓琪身边,指着屏幕上的几条热门评论:“你看,大家讨论的点都很实际啊,比如就业前景,但没一个人怀疑咱们古镇有没有资格办这个东西。”
“资质能办下来也要多亏了你跑了那么多趟。”路晓琪真诚对陈盈盈说。
这些大事,只有交给陈盈盈她才放心。
陈盈盈被她一夸,反倒谦虚起来:“也还好,咱们这个职业学院,从构思到落地,可是实实在在解决了传统技艺传承难、人才断层这个痛点。所以从省里到市里都支持得很。”
她们其实一开始的构想只想要申请一个中专的,没想到这个方案一递上去之后,市里面很快来人问,想不想要索性做大一点?比如直接办成五年一贯制?
清河市政府把这事儿当做推动地方文化复兴、打造特色职业教育的标杆项目来抓的。政策扶持、资金补贴、宣传资源,要什么给什么,大力支持,一路绿灯。而这个学院的创办,也成为了省里面今年重点关注的文化项目。
要知道,古镇里面掌握了多项全国级非遗技术,传承人众多。并且难得的是,这些非遗还不单单只是摆设,而是可以创造经济利润的!
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帮清河古镇储备人才,更是为整个地区乃至全国培养稀缺的传统工艺传承人,是功在长远的好事。
“所以啊,”陈盈盈总结道,“咱们底气足,自然不怕议论。现在这反馈,已经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太多了。”
正说着,楼下传来向莉莉清脆响亮的喊声:“盈盈!晓琪!吃饭啦!菜都要凉啦!”
她们今日是在陈盈盈家聚会,给她家过伙。
这样轮流过伙的日子已经过了半个月了,陈盈盈家是最后一家。
“走吧,走吧。”路晓琪率先起身,“来了——!”
第145章营养液3.9w的加更……
凭借着清河古镇的名气与口碑,清河职业学院在网上的讨论度一直都居高不下,相关话题甚至几次冲上热搜。
这股风潮也带动了一波对职业教育的新关注。许多办学质量不错但此前在大众层面知名度不高的职业院校,也趁机纷纷发布自家特色专业的宣传视频,介绍师资和就业前景,算是蹭着热度进行了一波“职业教育正名”的集体发声。
这种联动,意外地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择校新思路,#手艺人的春天的积极传播话题,引发了更广泛的社会思考。
虽然如今社会上的主流思想还是学历至上,但也有一些人,特别是初三和高三年级,一些成绩中游、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家长之间,私底下也开始悄悄讨论起这条看似“非主流”却似乎前景还不错的路径。
【能考得上本科就考本科,不过如果连个民办三本都上不了,那我劝你不如好好去学门技术。】
【是这么个理儿,很多技术工越老也越吃香,但要是做个普通办公室工作,可能年级一大就要考虑失业风险了。】
【ai当道,手工艺反倒不容易被取代,这也的确是条路子。】
【搞笑,你们以为读书读不好,学技术就能学好了?学技术一样要靠脑子的好吗?】
这条评论获得了上万个赞,但也很快有人来反驳他:
【的确存在读书不会解题但是手工很好的学生啊,倒也不用这样去打击他们。而且很多人学技术其实就是端个饭碗,可没想着要成为业内顶尖。】
【不管是哪个行业,顶尖的总是少数,但也不代表普通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总之,网络上各种辩论,你来我往,打得好不热闹。
而在安平县本地,这种讨论更是直接具体。
张凯正在读初三,成绩在普高线上下浮动,让父母有些操心。
晚饭时,张父和张母商量:“咱们小凯这个成绩……清河古镇那个新开的职业学院,要不,让儿子去试试这个?”
张母:“你想让他去学木工?”
他们儿子平时就喜欢摆弄一下小木头,自从清河古镇营业后,里面一些匠人红了,他更加一发不可收拾了,还去古镇里面上过几次木作课。
但平时玩归玩,要真去学,张母还是有些犹豫:“是不是还是正儿八经去读个高中考个大学更好啊?”
“这要能考得上的话那肯定先去读高中,可小凯那成绩……”张父紧锁着眉头,长吁短叹。
张母也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