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内的空气混杂着臭氧的微腥、冷却液的甘醇以及一种源自未知能量的、仿佛薄荷般清凉感觉。
这里是“博物馆”的心脏地带之一,也是盖亚记忆体从虚无缥缈的数据概念,走向实体化、商品化的第一站。
张启穿着一身白色的无菌研究服,正站在一台巨大的精密仪器前。
仪器的核心是一个晶莹剔透的圆柱形容器,内部,粘稠如水银的液态能量正缓缓旋转,散发着绿色的光芒。
这便是从“井”中直接抽取的、最原始的“地球记忆”。
它们混乱、狂暴,充满了未经梳理的庞杂信息。
他的工作,就是将这些原始记忆进行“分离”。
通过调整仪器的多重谐振力场,像一个顶级的调音师,从一片喧嚣的噪音中,精准地捕捉到类似“恐惧”、“火焰”或“疾风”这些特定概念的特定“音符”。
这是一个极其考验精神力与专注度的过程。
“喂,新人,7号分离器的‘独角仙’数据提取好了吗?销售部那边催得紧。”
一个略带沙哑和不耐烦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说话的是一个叫作“犬饲”的资深研究员,他负责着好几条生产线的数据监控,资历很老。
对张启这种刚来不久的新人,总带着一种审视和挑剔。
“快了,犬饲先生。原始记忆的活性比标准值高了百分之三点七,需要重新校准抑制场的输出功率,否则分离出的数据杂质会超标。”
张启没有回头,目光依旧锁定在面前的仪表盘上,双手稳定地操作着控制杆与旋钮。
“啧,哪来那么多讲究。”
犬饲不屑地撇了撇嘴,
“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到了那些瘾君子手里,稳定性和纯度有个屁用。只要能变身,能让他们爽到,就是好产品。
产量,产量才是最重要的,懂吗?”
张启没有与他争辩。他当然懂。
博物馆的目的,本就是通过在风都大规模投放记忆体,收集使用者在极端情绪下的战斗数据,以此来完善这项技术。
从这个角度看,记忆体的稳定性反而是个负面属性,越是不稳定,越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风都,不过是园咲家巨大的实验室。
而风都的市民,就是实验体。
但他的目标并非在此。
想要接触到“井”,在这个以成果论英雄的邪恶组织里,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做出无可替代的成绩。
既然数据源头被园咲家牢牢掌控,他无法染指,那么,他能改进的,就只有后端的生产工艺。
这对他而言,并不困难。
在他眼中,这套看似高深的记忆体生产线,其底层逻辑与他在其他世界见过的许多技术都有共通之处。
他手指在控制台上一连串地轻点,输入的并非标准操作流程中的指令,而是一组经过他修改的、全新的谐振频率参数。
仪器的嗡鸣声瞬间发生了改变,从之前略显沉闷的低吼,变得清越而富有节奏。
圆柱容器内,那团原本混浊的液态能量,旋转速度陡然加快。
光芒开始分离,一缕缕纯净如蓝宝石的流光被从中剥离出来,汇入一旁的收集槽。
而那些驳杂的、象征着“噪音”的暗紫色能量,则被一个无形的力场漩涡牢牢束缚在中心,无法逸散分毫。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某种韵味。
站在不远处的犬饲,原本不耐烦的表情微微一滞。
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自己负责的3号分离器,同样在提取“独角仙”的数据,但分离速度明显比张启那边慢了一截,而且能量逸散造成的损耗光晕,肉眼可见地大了一圈。
“你在搞什么鬼?”犬
饲皱着眉走了过来,盯着张启那边的仪表盘,
“这参数……你修改了操作手册里的标准共振矩阵?疯了吗!你想让整台机器报废?”
张启完成了最后一丝数据的剥离,这才抬起头,平静地迎向犬饲质疑的目光。
“我只是在标准矩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三阶的微扰算法,用来抵消原始记忆内部的熵增效应。
理论上,这能将数据分离的纯度提高百分之五……”
“理论?狗屁的理论!”
犬饲嗤笑一声,
“这里是生产线,不是你的大学实验室!你知道擅自修改参数的后果吗?一旦报告上去,你立刻就会被……”
他的话还没说完,7号分离器发出“滴”的一声轻响,提示灯由红色转为绿色。
张启熟练地取出盛放着成品记忆体原液的容器。那是一管剔透的晶体瓶,里面的液体呈现出一种深邃而纯粹的蓝色,仿佛将夏夜的星空都浓缩了进去,看不到一丝杂质。
与此同时,旁边的分析屏幕上,弹出了这批成品的检测报告。
【盖亚记忆体原型:独角仙(Beetle)】
【数据纯度:98.6%】
【能量稳定性:A+】
犬饲的声音戛然而止,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嘴巴半张,仿佛能塞进一个鸡蛋。
“98.6%的纯度?!”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这怎么可能……实验室里最顶级的设备,也只能做到95%左右……量产转化率1.35?见鬼,平时的转化率能有1.8就谢天谢地了!”
转化率越低,意味着用更少的原液就能拷贝出更多的量产型记忆体,成本大幅降低。
而更高的纯度和稳定性,则代表着成品的威力更强,副作用更小。
这意味着,张启是从根本上,颠覆了现有的生产工艺!
犬饲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看看屏幕,又看看眼前这个神色淡然的年轻人,喉咙里像是卡了什么东西,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之前所有的轻蔑与不屑,此刻都化作了火辣辣的耳光,抽在他的脸上。
这一个月以来,张启每天都在进行着类似的“微调”。
他没有搞出惊天动地的动静,只是像一个最勤勉的工匠,一点一点地优化着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
从数据分离提纯,到原型体封装、稳定性测试……
每一个环节,他都做到了极致。
起初,这些微小的改进并未引起太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