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novelcontent" class="novelcontent">“嗯。有些事,我不愿放弃。”
顾玺眨了眨眼睛,脸上写满了纯粹的困惑与茫然,下意识地发出了一个单音节:
“啊……?”
金秋九月,a大校园里熙熙攘攘,充满了新生入学的朝气。
顾玺在学校报到后,打电话给同天报到的宁一帆和曾庭轩。
三人在校门口约见,故友重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顾玺当即叫上了韩漓和柏瑾之,五人在学校附近一家热闹的餐厅小聚。
吃完后各回所在学院报,原以为在同一个学校,随时都能见面,在餐桌上还约好了每周聚一次。
然而这份约定很快被现实敲碎。
a大实在太大了!
比如顾玺在物理学院的实验楼上完课,赶去和柏瑾之约定的咖啡馆,就要穿过三个校区、转两趟校内班车。
等他匆匆赶到,柏瑾之已经没多少时间,要赶去上课了。
和宁一帆、曾庭轩也是如此。与其浪费时间穿过大半校园见面,还不如有事网上聊的方便。
大家都有些遗憾,唯有韩漓暗自窃喜。
幸好他和顾玺选了同一个专业,住同一个宿舍,每日同进同出,不比什么专业都好?
大一的课程对顾玺来说不算难,但他一直担心韩漓跟不上。2
直到微积分小测成绩出来,顾玺看着试卷上近乎满分的成绩,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
他真怕韩漓为了照顾他,选了一个完全读不下去的专业,白白荒费大学学业。
顾玺的行李箱中,一直放着辛从南院士写的推荐信。
但顾玺没有使用,贸然拿着推荐信上门,很难让人产生信赖。
辛从南的朋友,是核技术研究所的李远山院士。
顾玺从官方介绍找到他的工作邮箱,将自己的两篇核理论物理论文,截取前三分之一内容发给他。
这两篇论文并非急就章,而是他前世在sci顶级期刊上正式发表过的成果。
题为:
《abinitiocalculationofneutron-richcalciumisotopeswithchiralnuclearforces》
(基于手征核力的丰中子钙同位素第一性原理计算)
以及
《quantumphasetransitionsindeformednucleiwithsymmetrybreaking》
(对称性破缺下变形原子核的量子相变)
屏幕的光映在顾玺脸上,十七岁的少年眼神里没有同龄人的浮躁,只有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他清楚这两篇论文的分量——前世发表时,曾在国际核物理领域引发不小的震动,甚至被多位院士引用在自己的研究中。
而现在,他要将这两篇“跨时代”的成果,作为叩开a大核技术研究所大门的敲门砖。
“李院士您好,我叫顾玺。附件中为本人关于核物理领域的两篇研究成果,盼能为贵所的研究提供参考,望获交流机会。”
敲下内容,顾玺点击发送。
接下来的几天,顾玺像往常一样上课,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研究生阶段的核物理课程,偶尔会点开邮箱查看回复。
直到第六天清晨,顾玺的邮箱收到李院士的回复。
顾玺点开,李院士的回复远比他预期的更热情:“顾玺同志,拜读两篇大作,深感震撼!您对丰中子同位素计算的创新方法,以及对量子相变的独到见解,正是我们研究所当前亟需突破的方向。”
“在此特邀您于本周三上午十点,来a大核技术研究所交流,盼携更多研究细节当面探讨!”
邮件末尾,还附上了详细的地址和李院士的私人联系方式。
顾玺看着邮件,嘴角勾起一抹笑。他立刻回复邮件,确认会准时赴约。
周三上午九点半,顾玺站在了a大核技术研究所的门口。
研究所是一栋灰蓝色的六层建筑,门口的保安亭前立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牌子,往来的人都穿着统一的白色实验服,胸前挂着工作证。
顾玺深吸一口气,走到保安亭前,递上手机里的电子邀请函:“您好,我是顾玺,受邀来见李远山院士。”
保安仔细核对了邀请函上的信息,又抬头看了看顾玺,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眼前的少年太过年轻,看起来倒像个来参观的高中生。
但他还是按流程登记了信息,抬手示意放行:“李院士特意交代过,您直接去四楼402办公室就行。”
第108章
此时的402办公室里,李远山正站在窗前,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两篇论文,眉头却不自觉地皱着。
倒不是论文有问题,而是他实在好奇——能写出这般深度研究的人,不可能寂寂无名。
但他确实在国内外科研界,从未见过顾玺这个名字。
是刚学成归国,尚未做出成绩的海归博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