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市,一处绿荫环绕的幽静庭院。
钱维新院士的书房里,空气中弥漫着旧书页和墨香混合的独特气味。
“爷爷,有您的一个包裹,看着……挺特别的。”
孙女钱思思抱着一个通体漆黑的扁平盒子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几分好奇。
盒子没有任何花哨的装饰,只在正中央用哑光银色材质,压印着一个简洁而充满科技感的“游科”标志。
钱维新从厚厚的老花镜后抬起头,目光从一行复杂的公式上移开。
他接过盒子,入手微沉,质感细腻。
这不像是一个普通的快递。
他缓缓打开盒盖,内里是黑色的天鹅绒衬垫。
一枚造型精巧的金属徽章静静躺在中央,徽章的形态是一列仿佛由星辰构成的列车,在无垠的轨道上驰骋,旁边则是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信件。
钱维新拿起那枚徽章,金属的冰凉触感和厚重分量,都传递出一种超越寻常礼品的精致与诚意。
他撕开火漆,抽出信纸。
信纸的质地极佳,上面的字迹是用钢笔书写,笔锋有力,沉稳中透着一股锐气。
“尊敬的钱维新院士:
冒昧叨扰,万望海涵。
我是游戏科学的林墨,也是‘开拓者能力测试’的出题人。
您在四十七分钟内完成的满分答卷,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更让我们看到了科学之巅的璀璨风景。
《崩坏:星穹铁道》并非一个凭空幻想的世界。
它的每一个设定,每一次跃迁,都试图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法则之上。
我们希望用游戏这种全新的媒介,让那些看似枯燥的公式与理论,化为年轻人触手可及的星辰大海。
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科学。
而您的加入,将是这个使命最好的背书。
诚挚邀请您,莅临游戏科学,指导斧正。”
信的末尾,是林墨的亲笔签名。
钱维新放下信纸,目光再次落在那枚“星穹列车”徽章上。
他一生收到的邀请函不计其数,各种名目的学术会议、国家级表彰,排场一个比一个大。
但从未有一封,像今天这样,让他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共鸣。
信中没有提及任何关于“首席科学顾问”的待遇,没有谈钱,没有谈名。
通篇只谈了一件事。
理想。
一个用科技点燃年轻人科学梦想的理想。
“思思,帮我联系一下,就说,我明天上午过去。”
钱维新将徽章小心地放在书桌上,与他那些沉甸甸的奖章并列。
……
第二天,游戏科学总部。
当钱维新在苏小雨的陪同下走进这栋充满未来感的玻璃幕墙大楼时,他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里没有他熟悉的沉静与肃穆。
开放式的办公区里,到处都是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面孔,讨论声、键盘敲击声、偶尔爆发出的欢呼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命力的交响乐。
墙上挂着的不是学术海报,而是各种风格迥异的游戏原画和设计草图。
钱维新心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疑虑。
在这样一个极度商业化、节奏快到令人窒息的环境里,真的能诞生出需要沉下心来钻研的“科学”吗?
苏小雨将他引至顶层的总裁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打开,一个身形挺拔的年轻人正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繁华的城市。
他转过身,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
“钱老,感谢您拨冗前来。”
林墨的声音平静而沉稳,没有半分年轻人的浮躁。
“林总。”
钱维新点点头,目光如炬,直接切入主题。
“那份卷子,是你出的?”
他不想听任何商业客套,他只想知道,那个让他看到全新思路的题目,究竟出自谁手。
“是我的一些浅见。”林墨坦然承认。
“浅见?”
钱维新眉毛一挑,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抽出一张纸,上面是他手写的推导过程。
“关于‘虫洞稳定结构’的第五题,你提出的那个‘时空泡沫’填充模型,用以抵消引力坍缩的负能量需求,这个想法很大胆。”
他将纸放在桌上,目光紧紧盯着林墨。
“我查阅了近十年来所有主流期刊,没有任何一篇论文提出过类似的模型。我想知道,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已经不是在面试,而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学术答辩。
苏小雨站在一旁,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她知道林墨博学,但对面坐着的,可是夏国物理学的泰山北斗!
林墨却不见丝毫慌乱。
他走到桌前,拿起那张纸看了一眼。
“钱老,我的依据并非来自现有论文,而是一个思想实验。”
“请讲。”
“我们通常认为,维持虫洞需要巨大的负能量物质,但这种物质在宇宙中极其罕见。”
“我的想法是,为什么不能换个思路?我们不是去‘对抗’引力,而是去‘欺骗’它。”
林墨的手指在纸上轻轻敲击。
“时空在普朗克尺度下本就不是平滑的,而是充满了量子泡沫。”
“如果能通过特定频率的引力波,让这些时空泡沫产生‘共振’,形成一个宏观上稳定、但微观上在不断生灭的‘伪负能量场’,它虽然不具备负能量的真实物理性质,却可以在虫洞喉道内,模拟出抵抗引力坍缩的效果。”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