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它封一个“耳光仙人”? “大逼兜子仙人”也行,只要他们不嫌长。 扇飞了齐王还不算,高傲的神兽还十分人性化地表现出了自己的不爽,当夜就去把齐王好不容易盖好的那金碧辉煌的小院子给扬了! 灰尘都不给他剩下。 有了齐王的“以身试兽”,其他三三两两的蠢蠢欲动之人或势力,都瞬间安分了。 郭星津是其中最淡定的人,他的任务就是打仗,打胜仗,华夏之长安城,也是他的心病之一了,如今年岁到了这一刻,还能抓到收复长安的机会,他已经十分感恩上天垂怜了。 至于这乱七八糟的什么天选不天选,什么明主不明主的,他不在意。 于是这些天里,郭星津还是和温如瑾商讨作战计划,敲定物资输送的各类细节。 由于他们这两个军中的顶梁柱表现得十分淡定,仿佛根本没有把神兽现世的震撼消息放在心上,军中原本有些浮躁的军心,也逐渐安定了下来。 管他天选不天选的,先打了这一仗再说吧,长安城,谁不想收回来呢?犹记得那些个闻名天下的诗人,日夜泣血哀嚎长安失陷,梦中总是昔日盛况,临死还叫儿孙,倘若长安收复,定要在祭祀时要告知。 多少人,日夜梦回曾经的长安城? 稳住了军心,将大家伙的注意力再一次拉回到战事上,联盟的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虽然私底下里都各怀鬼胎,但大战当前,不会有不长眼的家伙闹事的,毕竟他们可不觉得自己的脑袋瓜子,会比齐王院子的墙壁更抗揍。 温如瑾要的就是在黎明百姓心中埋下一颗种子,让他的所有的雄心抱负,都得到“正名”! 他不是所谓的大冀皇室,但是他是神兽所指,他是天道所定,他是万民期望。 那他,就是绝对的、唯一的正统! ****** 这一日,营中兵卒走动依然频繁。 敲定的物资输送路线,有一条原定的道路坍塌了,如今众人正急得头痛。 温如瑾却觉得这一条道路的输送方向有些熟悉,电光火石之间,他想起来了:“我知道还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过。” 郭星津以及另一位河南的大将刘博奇都看了过来,不过他们沉得住心,没有追问。 倒是荆州这边的十数位将领与温如瑾已经十分熟稔,其中一个中年将领开口便道:“公子,何不早说,末将急得今早喝粥都灌进了鼻子里。” 这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温如瑾也跟着笑了一下,但是脸色很快重新冷凝,他的手指划过的地图:“我知道这里有一条古道,可以直接横跨十方山沟通南阳郡,启用此道,从南阳郡中运输物资,路程减少了大半有余。” 这就是生生翻山,和穿山而过,两者之间的距离差距。 众人闻言,各个十分欣喜,南阳郡是大郡,物产还算丰富,不然也养不活那么多乞丐,偶尔还有人施粥,偶尔连乞丐都能吃个白面馒头。 所以能沟通南阳郡,让物资输送更快捷,确实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 “先别高兴得太早,”温如瑾指了指自己刚刚划过的位置,“这是一条天险之道,位于悬崖峭壁之上,仅容一人通过……” 有些将领是南阳郡的,他们知道温如瑾的来历,见此忽然联想了起来:“公子,此一道,莫不就是你回乡之路?” 温如瑾苦笑了一下:“是。” 大家也没心情去揭他的伤疤,各自神色沉重了一些,又将注意力拉回来。 郭星津问:“虽是一条天险之道,但是你能过的去,兵卒中当然也有好手能过的去,只是这样一条仅容许一人通过的小道,如何能运输粮草?最小的辎重,也有其宽两倍之多。” 这个不难,因为已经有人解决了这个问题,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木牛流马”是也。 “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运粮工具,其实就是现代很常见的单轮车,只不过它是木制的,而且它上山路特别强。 于是,温如瑾简单地说了一下这项伟大的发明。 听完,那位刘博奇将军终于开口了:“木牛流马?公子的设想倒是不错,但是依公子的意思,这是传说中的东西?” 温如瑾看了他一眼,笑道:“刘大将军不必担忧,我稍后就能将图纸画出来,只是需要有熟练的木匠……” “此事就交由末将负责。”南阳郡的那位老将道,“末将从军之前,便在家乡跟着师父学木工之术。” 这就是领域专业人才的意思了,让他去负责,他更有把握制作出公子所说的“木牛流马”,而且他是南阳郡的老将了,这南阳郡的粮草输送,当然还得他们荆州自己人来,他自觉自己再合适不过了。 “好!那就将此事交由你,记住了,豫州今夜就要奇袭信都,一旦长安的匈奴兵出现调动,我们便要立刻进攻,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末将领命,必然在十日之内,办妥此事!” ****** 今日之事议毕,众人也各自领了自己的任务,匆匆离去。 打一场仗,调度极多,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温如瑾向来是最后一个离开营帐的,他的眼神,落在刘博奇离开的背影上。 刘博奇,大冀发源地培西刘家人,也是大冀开国皇后的母家,是大冀末代皇后的母家……而刘博奇,就是三皇子的亲舅舅! 他会投靠齐王,完全是因为他并不知道三皇子万玉书死亡的真相,他还一直以为齐王如同其世子万英豪一般,是万玉书的忠实追随者。 主公已死,刘博奇无可奈何地退而求其次,归入了齐王的阵营,毕竟……齐王至少也是大冀皇室的后代呢。 就是不知道刘博奇一旦知晓真相,齐王有没有能力去压制这把刀反噬其主的凶煞了。 “你小子看那刘老头子做什么?”郭星津如雷一般的声音在温如瑾的耳边响起。 温如瑾无奈地看过去:“郭大将军,您还没走呢?” “急什么,豫州今夜才奇袭,等到匈奴汉国反应过来,等到他们从长安调兵,这时间跨线,说长得一两月,说短也得大半个月。” 郭星津不愧是百战的老将,时间捏得很准,和520所估计得相差无几。 “小子,依你看,我们拿下长安,需多久?” “倘若无其他意外的惊喜,最快是两年。”温如瑾的预估,与风和颂的乐观估计是一样的。 “唉,也挺好的了,就是不知道我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多熬两年。” 其实郭星津这段时日并不怎么开心,刘博奇没有投靠齐王的时候,他是河南郡唯一的大将军,河南兵都在他手底下,如今刘博奇是河南郡的当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