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绳的竹牌,意喻能桂榜题名。 郁离听说这事,问傅闻宵要不要去祈愿。 “不必。”他有些好笑,“我不需要做这些。” 虽然他没明说,但透露出来的意思很明显,他并不信这些。 其实郁离也同样不信,不过她觉得烧香拜佛也没什么,就当作一种风俗,偶尔去参与一下也是挺有趣的。 转眼就到放榜前的一日。 一般这时候,贡院都会出告示,宣布明日几时会将榜单公布。 郁离听到这消息,难得有些紧张。 傅闻宵道:“阿离不必担心,我应该是在榜的,至于这次的名次,不太好说。” 郁离支着下巴坐在那里,“难道他们还敢压你的名次?” “不好说。” 见她拧着眉,不知道在想什么,傅闻宵含笑道:“阿离不必多想,当然他们也不好压,这点我还是有信心的。” 郁离松开眉头,决定明儿亲自去看榜单。 第二天,郁离没机会亲自去看榜单。 因为昨晚闹得比较晚,今儿两人都起迟了,他们还在慢悠悠地吃早饭,汪家派去看榜单的人已经回来。 进门就说:“恭喜傅郎君,您是解元!” 汪举人哈哈大笑,颇为开怀,“我就知道,解元一定是贤弟!” 他对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虽然也担心阅卷的考官有所偏好,但想到傅闻宵的文采斐然,他做出来的文章可不是那种花团锦簇的空架子,只要考官眼睛不瞎,都不会故意压他的名次。 在报喜官来到汪家报喜时,左邻右舍纷纷过来贺喜。 汪举人高兴得像是自己中举,早早吩咐下人准备好赏银,打赏报喜官后,还到外头撒铜钱,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一时间,汪家所在的胡云巷一片喜气洋洋。 莫家那边也得到消息。 其实莫学政得到的消息更早一些,听说傅闻宵是解元时,他丝毫不意外。 莫夫人惊讶地道:“他们居然钦点傅世子为解元?我还以为会压他的名次呢。” 傅闻宵能上榜倒是不意外,没想到居然还让他成为解元。 莫夫人都有些怀疑,这次的主考官,难不成和傅家有什么交情? 莫学政道:“这不奇怪,他们没必要在这里压他的名次,毕竟傅世子迟早要回京的,万一将来圣人若是问起来……” 那些人还得顾忌这点。 圣心难测,很少有人能看出那位老皇帝在想什么。 这些年,众人都能看到,圣人将傅逍这外甥带在身边,视若己出。 若不是确定傅闻宵就是傅国公之子,只怕都有人怀疑,他其实是圣人的儿子,只是养在傅家罢了。 纵使不是亲子,圣人这些年对傅逍的疼爱是有目共睹的。 傅闻宵没回京便罢,等他回京城,万一圣人又想起以前如何疼爱这外甥,到时候若是追究起来,觉得那些考官故意压他的名次,只怕主考官都要吃挂落。 这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 莫夫人听后,心中微微一叹,不再说什么。 当年镇国公世子的死讯传来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像傅世子这样的人,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然而因为宫里圣人的沉默,众人不敢探究什么,默默地接受这事,心里怎么想,也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 直到榜晚,总算将所有来道喜的人送走。 汪家特地做了席宴,庆祝傅闻宵成为解元,将城南那边的郁金也叫过来一起庆祝。 得知这消息时,郁金也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店铺里的姑娘都一样,喜气洋洋的,腰杆都挺直几分。 汪举人还特地准备酒,要和大家不醉不归,不过因为明天傅闻宵还要参加鹿鸣宴,最后喝酒的人只有他自己。 郁金则以茶代酒,祝贺傅闻宵成为解元。 郁离也一样,她虽然想喝酒,但也怕在省城乱跑,不知道做出什么事。 宴席结束后,傅闻宵让人将喝醉的汪举人送回屋里,和郁离一起送郁金回去。 接着两人回房洗漱,准备休息。 睡觉前,郁离趴在那里,高兴地说:“宵哥儿,鹿鸣宴结束后,是不是就回县城了?” 他嗯了一声。 听到这话,她就有些睡不着,忙起身去要收拾行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回去。 傅闻宵无奈地将她拉住,说道:“阿离别急,明天再收拾。” 她哦一声,重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好久没见娘了,我挺想娘的。”然后又问他,“宵哥儿,等你进京赶考,娘会和我们一起去京城吗?” 听她的声音,就知道她心里很忐忑。 傅闻宵道:“会的,娘说要和我们一起去京城。” 郁离惊喜不已,“真的?不用和娘分开?” “嗯,不分开!”说到这里,他将人按在怀里,虽然知道她最喜欢的是娘,心里还是吃味。 ** 昨晚太过兴奋,早上醒来时,郁离的精神不太好,异能在体内转了一圈,方才精神起来。 吃早饭的时候,她看向对面的傅闻宵。 傅闻宵今日要去参加鹿鸣宴,穿上汪家特地让绣娘做的新衣服,衬得他身姿如松竹,渊渟岳峙。 他原就长得极为好看,皮肤白晳,五官深邃华美,贵气天成。 只要看到他的人,都会由衷觉得世家贵子莫过如此。 慢条斯理地吃过早饭,傅闻宵终于出发前往衙门,朝郁离道:“阿离,我先走了。” 郁离点头,目送他坐上马车离开。 傅闻宵一走,她就跳起来,朝汪家的下人说:“快快快,咱们去收拾行李。” 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县城了。 ** 鹿鸣宴在衙门举办,由当地的官员主持,邀请这次乡试的新晋举人和考官参加。 “傅兄!” 傅闻宵刚下车,就听到有人叫自己,转头看过去,见到穿着一身崭新衣裳的宋秀才。 这次乡试,宋秀才也是榜上有名,虽然他的排名比较后,却也终于成为举人老爷。以他现在的年纪,能中举也算是年轻有为。 宋秀才春风得意,过来和傅闻宵见礼,同时向他道喜。 “也恭喜宋兄。”傅闻宵道。 宋秀才有些不好意思,“要不是得傅兄指点,只怕我也无法……” 他知道自己的学问其实还欠缺些火候,也幸亏这一年多来,他时常去找傅闻宵请教文章,每每都有极大的收获。 这一年多的用心研读,方才让他决定去参加这次的乡试。 一开始还有人讥讽他过于谄媚,后来见傅闻宵不吝指教,终于拉下脸面纷纷去请教,每个请教的人都获益良多,最后对他心服口服。 在宋秀才过来后,周围的举人也纷纷过来,向傅闻宵道喜。 不知不觉中,在场的人都隐隐以傅闻宵为首。 ? 作者有话说: 今天第二更 第 175 章 ◎鹿鸣宴◎ 新晋举人们来到衙门,出示帖子后,被衙门小吏引到举办鹿鸣宴的地方。 他们按排名依次而坐。 作为乡试的解元,傅闻宵自然是坐在最前排的位置,也是距离当地的官员和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