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欣慰得点点头,然后直接伸手勾住孩子脖子,一下把人上半身带到自己怀里,居高临下得俯视着眼前的少年,“小褚衿,以后你会知道,我对你挺没自控力的,再敢招我,我就吻你。” -------------------- 盆友们,我抗击疫情去了,累得老腰都要断了,祝你们的城市社会和谐,经济腾飞,全员阴性! 第83章 岁月其除,新元肇启。 农历新年这一天,褚衿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杨哥发消息: 杨哥,新年快乐! 句子末尾再加上一颗小爱心,红色的。 这条信息又短又乏味,在杨启和会收到的众多拜年短信里,存在感应该非常不值一提。 可褚衿觉得,他杨哥一定能看见。 因为……因为他就是相信,现在的自己对杨哥来说,已经是一个特别的人了。 果然,杨启和的回复来得很快,是电话。 “褚衿,新年快乐。”或许是粘上了新年的喜气,杨哥今天的嗓音格外清润。 “谢谢杨哥,你也快乐。”孩子还没起床,拿着手机在床上高兴得滚了一圈儿。 “给你准备了红包,叫哥哥。”杨启和也不害臊,一大早就哄人家孩子说好听的。 “我不是天天叫你杨哥。”褚衿嘀嘀咕咕得,就是不上当。 “是哥哥,不是杨哥。”杨启和挺执着,“有些学生都会叫我杨哥,你得跟他们不一样才行,对不对?” 这么一说,那倒也是! 褚衿很快开始动摇,杨哥杨哥,谁都能这么叫,不知道的没准以为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认识而已。 那可不行,虽然还没挑明,但他俩现在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关系! 人俩现在那可是非常!非常!非常特殊的关系! “哥……哥哥。”褚衿话没说完脸先红,一头扎进了枕头里。 “嗯,真乖。”杨启和笑得心满意足,“今天有什么安排?” “也没什么特别的事。”褚衿想了想,开始给他杨哥汇报,“一会跟我哥回爸妈家,吃完午饭吃晚饭,然后就回来睡觉。” 年味越来越淡了,过不过年的,其实跟平常也没什么两样。 “嗯。”杨启和点点头,“把地址发给我,晚上给你送礼去。” “送礼?”褚衿睁圆了眼睛,“给我?” “对啊,给你。” “什么礼物啊?” 杨启和卖个关子,不让孩子知道,只是说保密。 “好啊好啊。”褚衿一叠声儿得答应,边说边打字,给杨哥发地址。 “那就晚上见。”大过年的,杨启和也不想多占时间,聊了一会就想放孩子去陪家人。 “晚上见!”褚衿太开心了,嗓音又亮又脆。 这边刚挂电话,褚袔就开始喊人了。 “弟,快点起床,收拾收拾咱回爸妈家了。”这人一听就是刚睡醒,说话闷闷的。 “哦,起来啦哥。”褚衿呼啦一下坐起,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然后又慢慢吐出来。 哎呀!今年怎么这么好呢!第一天就这么开心! 杨启和的爷爷奶奶在农历年里迎来了一对客人,这俩人他以前就见过,也是知识分子,爷爷奶奶的老同学。 要说这对客人还有那么一点特别之处,人俩是夫夫,国内相爱,国外生活,算算到现在为止,也已经携手共度了四十多年。 现下二人都垂垂老矣,心中对早年间遭遇的歧视和偏见已渐渐淡然,再加上近年来国内对同性恋者确实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所以已在国内生活几十年的老夫夫动了回国的念想。 叶落归根嘛,人从哪来的,就想回哪去。年轻人总叫嚷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人老了却更希望打点好一生的行囊归还故里。 人家这对夫夫此番回国就是为彻底定居打前站的,几十年没见,难免跟老同学、老朋友联络一番。 爷爷奶奶也是热心人,一听老同学回来,但是打算在酒店里过年就直皱眉头,一天一个电话得把人往家里请,老夫夫也不多客气,请了也就来了,凑一块儿热闹热闹。 “老伴儿,许谨言和聂小禾啥时候到啊,你再催催,早点来咱搓麻将啊。”爷爷已经站在窗户前盼了半天了。 “别急别急。”奶奶喝了口茶,端得是一派沉稳持重,“小禾刚给我发微信了,路上呢。” “哦。”爷爷不甘心得又往外望了一眼,“你别说,家里好长时间过年没这么多人了,还有点激动。” “快。”奶奶拍了杨启和一把,“硝苯地平,你爷爷激动了,别把血压拱上来。” 老爷子被都得乐呵呵直笑,“这老太婆,不盼着我好。” “大过年的别乱说话。”奶奶指了爷爷一下,“咱家三口儿,今年都得好好的才行,我老伴儿身体要硬硬邦邦的,我大孙子生活要快快乐乐的。” “那我奶奶也得健健康康的。”杨启和补充一句。 爷孙三人你来我往得,一大早就说了一堆吉祥话,都挺舒心。 门铃声响,爷爷一拍膝盖,站起来就出去开门。 杨启和也扶着奶奶往门外走,奶奶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意,故人重逢,感觉她整个人都年轻了不少。 “哎呦,来就得了,还带啥礼物啊。”爷爷身子挡在门口,杨启和看不清外面的人。 “就带点美国土特产,没啥花样,这帮老外咋就不爱研究好吃的呢。”一个声音跟爷爷对话,语气疏朗,语速稍快,听起来应该是个很外向的老人。 “小禾吧,快进来。”奶奶啥都看不见,着急得直拍老伴后背,“谨言也进,咱们进屋说。” 爷爷终于让开,把客人引了进来。 杨启和边上前接过东西边打招呼,“许爷爷,聂爷爷,新年快乐!” 老夫夫跟自己的爷爷奶奶是一辈儿的,俩人甚至都比奶奶更大一些,这声爷爷叫得没毛病。 “这是小启和吧?长这么高了?”聂爷爷抬高了脖子才能看全杨启和的脸,愉快得拍了拍他的肩,“以前只在照片里见过,今天亲眼看着了,瞅瞅这小伙子,真精神。” 杨启和好久没听人叫自己小启和了,突然被人这么唤,还真勾起了点儿时回忆,“聂爷爷,我还记得小时候,您给我邮巧克力的事呢。” “快坐快坐,坐下说。”奶奶拿住珍藏的好茶待客,不让杨启和动手,亲自给老同学斟上。 “小婵、常柯,几十年没见。”许谨言在爷爷奶奶的脸上一一看过,感慨道,“这回咱是真老了。” 杨启和听着这些昔日同窗彼此唤着对方小名儿,思绪好像被带回了多年前那个书声琅琅的雨后黄昏,学子们议国是、论政治,激昂青春,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