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其他题材 > 池鱼 > 分卷阅读20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05(1 / 1)

而知。 另外还有一点。 当日锦衣卫从湖底捞起来的那具尸体,不知为何后来就没接着继续往下查了,听锦衣卫里差役说,等众人想起来查证之时,尸体已经泡的没法儿动了,仵作一经手,直接炸了一地,证据也随之而断。 锦衣卫所是奉贞景帝的命令彻查此事,除了寻人之外,理应彻查一切可疑。 但这份无心之失让方书迟的下落不明成了个笑话,贞景帝知晓之后除了恼怒,竟也没有别的惩戒。 沈宓不确定满京城到底有多少人知晓方书迟没死,但眼前之事,显然只是个声东击西的楔子—— 拢秀坊不能再留。 以他们现在的处境,传鸽书的话,极有可能被京都中正在行搜查之事的禁军和锦衣卫的人拦截,于是他只能吹响鸽哨,唤郑阶绿分散在摄政王府附近的“鸽子”主动上门。 不出他们所料,贞景帝此行确实在严查拢秀坊,不过觉柳他们提前预计锦衣卫会来搜查,早在方书迟遇刺的当晚,清理干净了坊里留下的往来书信。 坊里有一半的姑娘是柳氏遗族,皆从事情报消息之职,其余剩下来的,都是为了掩人耳目才招进坊,也并不知道坊里所做的事情。 因为觉柳当年与魏帘青和温玦这二人,曾在大理寺的档案中留过案底,倘若彻查极有可能会牵扯出旧事。 于是第二日,也就是方书迟遇刺消息彻底传入京都的这日,她与郑阶绿,以回乡成亲之由顺利出了城。 …… 作者有话说: 方书迟:我活了我活了! 沈宓:山雨欲来风满楼… 感谢大家支持!求波小星星~ 第130章 日沉楼(四) 沈宓知晓这个消息,没有再出别的动静,这几日都在府上,极少出门。 六月末这个天气,算得上是炎热。到了晌午过后,人就比较容易犯困。 府外芸芸熙攘,府内浮生偷闲。 沈宓临坐窗台前,一副墨梅图正描到一半,房门忽而被人“嘎吱”一声推开。 扭头去看,闻濯直奔他而来,手中还捏了封信,“北境大小纷争平定,贺云舟也坐稳了统领的位置,听闻不日,他将要归京。” 他停在沈宓跟前,将手中信纸递去。 沈宓接过,摊开粗略扫看了两眼,“这消息哪里来的?” “我派人去截的。” 沈宓稍有隐忧,“眼下正是危急关头,你去截北境的传信做什么?” “你怎么不问贺云舟为什么要在这个时机赶着回京。” “闻旻!”沈宓恼的直皱眉。 “好好好,”闻濯服软道,“我不闹了,同你好好说。” 他掰过沈宓扭到一旁的脸,继续说道:“还是前些日子东厂纠察的事,顾枫眠吴西楼等人被问罪,停了官职,满朝上下看他二人风光不再,一连出了不少弹劾的奏本,而且抓住吴氏与贺氏姻亲这点,把事情牵扯到了北境统领贺云舟的头上,” “但贺云舟一直驻守北境不在京都,他们没法当面对峙,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盯准了他妻吴氏,要陛下下令彻查将军府,打消他贺氏与吴氏之间勾结的猜疑。” 他倚在小案上,盯着沈宓越来越紧的神色抿了抿唇,又接着道:“不过吴氏性子坚贞刚烈,并不畏惧他们随意揣测的污蔑之辞,后以诰命夫人之名修书,向朝廷上奏了一封请愿告文,要陛下承认贺云舟的守国衷心。” “陛下没想到吴氏能有这么大的胆量,认为她一介妇人闻听传言,就敢修文议政,是为违背纲常之举,虽内阁大学士极力推荐这封告文,由司礼监盛来放在案上等待批阅,可他一字未读,就令驳回,且以谤讪朝廷、煽摇国是之罪降责于吴氏。” “好在后来东厂太监听令去将军府拿人之际,收到皇后在长乐殿外向陛下求情之状,这才免了她的牢狱之灾,不过小惩大诫,事后吴氏的一品诰命封号被剥,扣除俸禄半年,还要在府上禁足三月…” 沈宓近来忙着方书迟和拢秀坊的事,难免有未关注到的地方,听完神思忧虑,只剩愧歉,“她近日可还有别的消息?” 闻濯伸手按上他的后颈揉了一把,“别皱眉,又不是你的错。” 沈宓摇头,“是我的疏忽——” “疏忽什么,从前要替他考虑,如今又要替他妻考虑,你以为你是他的谁?” “我…”沈宓抖了抖嘴唇,半晌没吐出合适的解释来。 “此事不好插手,无论是谁沾了,都要被扣上一个与北境统领关系过密的帽子,也难能撇的清楚,且不说贺云舟是否有欺君罔上之为,就算他当真衷心无二,他头上那三十万大军的统领的份量,也足够满朝忌惮的用些‘莫须有’的手段了。” 这个道理,沈宓不是不明白。 “可你不觉得太巧了吗,倘若贺云舟是自愿回来的,这倒也罢,可他是被迫回来的。” 这意味着他那三十万大军统领的名头,终究要给他些来自上位者的苦头。 “眼下京中的形势,还不好猜吗,上头的人查我的人事来往,要禁军跟锦衣卫将京都围得水泄不通,还要北境的兵权…” 沈宓看着他眼神生寒,嘴唇微动,“序宁,他们不是要掀翻朝廷,是想先杀了我。” …… 京城为禁军封锁了城门,举朝文武也因方书迟下落不明的事而战战兢兢。 搜查方书迟之事告一段落,锦衣卫则听令彻查了拢秀坊,抓了不少人回卫所审问。 东厂纠察之事过后,满朝言官谏言的意向被阻,近来朝中也极少再有大胆进谏的言官,六部之中两部停职,都察院的长官被收押进了天牢,朝中官职一时空缺下来的不少,却都没有合适的人选。 京都六月起的水利工程还在进行之中,城中还有北上来的灾民尚未妥善安置,还有南方阆州就差收尾的赈灾事宜,诸如此类如火如荼。 贞景帝好似漠不关心。 他调令禁军的动作太过昭然,倘若不是为了极大的事,杀鸡焉用牛刀,为了方书迟这样的话,众臣是不信的。 可惜,敢疑而不敢再言。 —— 六月底,判定方书迟下落不明之后第二日。 全城戒备森严,包括摄政王府周围都被禁军巡围。 内阁大学士苏时稔感念摄政王知遇之恩,亲自修书一封,于夜登门摄政王府。 他来时避开了禁军,进府又有人打掩护,没让人知晓是他。 濂澈迎他入王府议事厅,闻濯与沈宓两人都在。 苏时稔年岁已过半百,闻濯体恤他深夜赶至如此,迎他上座,吩咐吓人沏了壶好茶端来。 “苏阁士信中所说我已知悉。” 苏时稔闻言微愣,随即拧紧眉头起身拜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