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 分卷阅读1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9(1 / 1)

他有样学样。 “表少爷有所不知,这些山村里的小路都很难走。” 何殊不以为意的回道,“没关系,大家都是人,不管路有多难走,只要别人能走,我就也能走。” 沿途进入过县城,也曾穿过不少镇子,那些说是城镇,却还没有她前世印象中的许多村子富裕的景象,让何殊饱受冲击。 虽然一路上也曾途经过不少村庄,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何殊都没亲自近距离接触过。 毕竟她的安全是个大问题,各府县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各区域中的治安环境也大不相同,他们需要尽量避免惹上麻烦。 而眼前这个山村,显然是个对官方的认同度颇高,民风颇为纯朴的村子。 所以崔景怀并没有劝阻何殊,一行人跟着带路的里正一起,往村中走去。 相比较出村的那条虽然坑洼不平,但是好歹还算较宽,走得下马车的大路,这村中小路又窄又坎坷,不时还得跳过一条田沟,上个小坡。 让走在她身边的崔景怀和冯立看着提心吊胆,深怕她因走不惯这么差的村间小路而摔倒。 只是事实证明,何殊远不像他们所以为的那么娇弱,不仅适应得很快,没有嫌弃这条件差,还有心思和走在前面的里正搭话。 “里正爷爷,我看你们的村里也有牛车,怎么村里的路这么窄啊?大家一起把路修宽些,走起来不是更方便吗?” 在何殊的前世,政府实施的村村通工程,已将水泥路修到全国大半乡村乃村民家门口。 她这辈子纵然有心,也没能力做到那一步。 虽然她一定会尽量完善大安的道路交通建设,但是按照何殊暗自做的规划,就算顺利的话,朝廷将来顶多只会帮他们修村外那条主道。 像这种村间小道,就只能靠他们自己。 里正叹了口气,指指田间小路两旁的田地道。 “我们也不是没考虑过修路的事,只是修路要占人田地,谁都不会肯,这事也就没办法了,所以村里有牛车驴车的人家,只有住在村口的那家。” “这事好办啊,占了人家多少地,按照被占田地的等级,向官府申请用村里的公地双倍补偿不就行了,我记得朝廷早就出台过相关补偿方案吧。” 里正闻言,脚步不禁一顿。 “我也听说过官方征占老百姓的地,都会双倍补偿的事,可那说的是官方工事占地,像我们这些小村子里修路?” 想到前世时,何殊在自己一个同事那里听说的事,对方的老家人在知道政府要给他们修路后,都高兴不已。 在政府派人规划好路线后,她家与她邻居家,立刻主动将路线上的一切障碍清除,其中包括一些老屋与厕所等建筑。 因为赶得巧,期间也有邻居觉得自家太吃亏,被征占的既有田地、菜地,还有大片山,但是老人想不通,子女后辈也会负责给他们做通思想工作,让他们对修路的事比谁都积极。 不过何殊也能理解当下这些人的思想,毕竟对这些村民而言,田地就是他们赖以为生的根本。 “村里修路,也是能够惠及村中所有百姓的工事,不让他们出钱,只是补偿点地,官府凭什么不同意。” 何殊这话说得实在太过理所当然,要不是知道这位的身份,崔景怀都要忍不住怀疑这位是不是对朝廷有意见。 反倒是里正实在没办法接受这种说法,“小少爷,话可不是这么说的,这要是村村都修路,都给这么多补偿的话,那朝廷的压力也大。” “朝廷连税都舍得减免,为修路的事给村民们补偿些地,应该也没什么压力,反正那些地补偿给村民,也还是大安的土地,这叫肉烂在锅里,又不是给外人。” 身为大安自己人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油然而生的同时,对这个提议十分心动的里正犹豫道。 “那我……回头去向镇长大人申请试试?” 第十四章 这是一座村民居住得不算特别集中的山村,里正家所在的位置,是周围住户最多的一片区域。 以这片区域为中心,周围山边零星散落着一些住户。 早有村民提前回来送信,告诉大家路过的商队打算采购些什么东西、愿意出什么价。 所以一些愿意卖东西的村民,已相继从家里带着各种东西赶来里正家。 看到那些村民有的拎着鸡鸭鹅,还有的牵着猪或羊,周围充斥着各种乱七八糟的声音,颇为混乱,崔景怀有些担忧的看向何殊。 却发现面对这种场景,她竟然连眉头都没皱一下,而是饶有兴致的看着眼前这些。 察觉到崔景怀的目光,何殊笑着道。 “我在想一件事,若能将村外那条主干道修好,吸引更多人从这边走,这个村子里再修好通往主干道的路,他们伺养的这些家畜,就能更方便的销售出去。”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哪怕离那条可通往县城、府城的主干道很近,村里的出产也不方便运出去。 道路的不便,不仅会封锁住村中人走向外界的脚步,也会让这座村子失去许多本可增收的机会。 就像这次,若非她有意在此停留,商队就算需要采购物资或货物,首选也是距离主干道最近那些的那些人家。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走过那些崎岖不平的村间小道,深入这座山村,将采买到的这些东西用人工搬运出去,十分麻烦。 里正安排好负责收东西的刘管事等人,又让嘱咐好前来卖货的村民后,才匆匆赶过来招待何殊他们。 “失礼、失礼,家里太乱了,怠慢了各位,几位请去厅里用茶。” 崔景怀态度温和的拱手道,“是我等叨扰了,老哥不用客气,我这外甥长到这么大,还没怎么出门,这趟跟着我们商队出来游历,看到什么都稀奇。” “原来是这样,不过这小少爷真厉害,哪怕没怎么出过门,也见识非凡。” 崔景怀知道对方说得是朝廷征地补偿的事,笑着点头道。 “毕竟他也算是读书人,对于国法律典和朝廷政策,肯定都要略知一二。” 里正十分羡慕的感慨,“读书人好啊,听说现在只要是读书人,哪怕没考出功名,只要能通过官府的招录考试,都有机会当官呢。” 连这偏僻小山村中的人,都对朝廷前再年才正式开始实施的招录官吏新规有所耳闻,让何殊对此相当满意。 对官吏的招录方式进行革新,既能提升各级衙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改善基层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对教育的普及与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早在正宁帝登基后不久,发现因种种原因,导致各级府衙的人员配置都出现大量空缺时,就开始试行过招录新规。 试行数年,几经完善后,才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