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如此配合的给搭台阶。 话都说出口了,他才想到自己只想着要给皇后面子,压根就没想过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接下来要如何兜底的问题。 就算他已为崔景怀正名,告诉天下能他崔景怀的功绩,足以担得起重任,可是崔景怀外戚出身的事实,还是让京中许多人浮想翩翩。 毕竟除了他的母家与皇后的娘家,他的后宫还有一二十个妃嫔,那些妃嫔的娘家,也自诩是皇亲国戚,少不了会跃跃欲试。 太子的这个提议不仅顾全了他在皇后面前的面子,也确实解决了蒋五郎的安置问题。 可谓是个很周全的提议,外人也不能因此而质疑他什么,毕竟能者上是他登基后一直奉行的原则。 皇后对此也很心动,能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适当照顾一下娘家人,皇后还是挺愿意的。 而且她身为万绣坊的实际管理者,很清楚一位能得到顾客认可的图样画师,收入有多丰厚。 皇后此前只知道她那个没见几面的五侄子很喜欢画画,不喜读书,与科举无缘,并不知道他擅长画仕女图的事。 没想到太子竟然对此了如指掌,还给推荐这么一个正适合他的职位,这份心意,让皇后十分感动。 在她看来,太子完全是因为她这个母后,才会对蒋家人特别重视,可惜她的娘家人实在太不争气。 要不然,像五郎这样稍有一点微不足道的长处,太子就会放在心上,给提供机会。 哪里用得着蒋家一再推出她的老母亲,费尽心机的找她要官,让她在皇上面前丢脸,有损她这个皇后在皇上心中自强自立大公无私的形象。 太子说过,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强自立,只有做到自强自立,才能得到别人尊重。 太子自己以身作则,从小就自强自立,所以成功得到她爹的尊重。 皇后也已深有感触,她给皇上管理产业,不仅能从中获得十分丰厚的薪酬,还能得到一些分红,让她的小金库变得格外富有。 有了这些来路正大光明的大笔收入,让她这个皇后底气十足,在掌管后宫时公平大方,从来不会想着要克扣公中费用中饱私囊,面子与里子都赚得足足的。 何殊在处理完积累的那些政务后,终于将广开言路一事提上议程,不过这次并不是由何殊亲自出面。 第三十章 广开言路的奏议刚一提出, 迅速在朝堂上引起巨大热议,这种激烈程度不在税改方案之下。 “陛下,开言路固然是为纳忠谏,疏通诉冤屈之路, 可是人心复杂, 此举不仅劳民伤财, 还容易给小人提供可趁之机,让人难辨真假忠奸。” 此话一出,瞬间引起大量附议。 “是啊, 陛下,言路一开, 势必会出现大量诽谤造谣现象, 朝廷需要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无数遭受诽谤者都将深受其害,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还有人将矛头对向早就上奏提出此事,却一直被留中不发的陈学士。 “陈大人也是饱读之士, 为何要提出这等害人害己的建议?言路一开, 民间多愚人,容易受人挑唆利用, 你是嫌朝廷的麻烦事还不够多吗?” 陈学士一脸耿直的回道,“朝廷颁布的政令不能做到上传下达,正因某些官员利用民间百姓好蒙蔽的特点,欺上瞒下, 唯有广开言路,才能让有志之士为受蒙蔽的百姓发声, 让遭受冤屈, 却求告无门的百姓有机会为自己申冤。” 这话顿时引来无数人的反驳与质疑, 正宁帝清了下嗓子道。 “朕早就接到陈思福的这份奏议,只是当时考虑到诸位爱卿提到的这些问题,再加上朝廷事多,抽不出人手,所以朕一直将其搁置。” 正宁帝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按照何殊教过的内容接着道。 “这次之所以重提,是因经过后来这段时间的筹备,朕已从各方面做好迎接广开言路一事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将要安置到各地的建言箱,负责此事的人员配置,开箱取函的保密流程,以及责任到人的保密制度等。” 听到这话,众大臣瞬间变得哑口无言,原来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到这个份上,由此可见上面的决心。 有大臣不甘心的提议道,“陛下,广开言路的方式有许多种,您完全可以选择更方便的方式,例如秘奏,这般在各地安置建言箱,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实在太多。” 这种安置建言箱的方式,也是最让人防不胜防的存在。 “这些都不是问题,怀安商行的背景,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人员配置充足,会由怀安商行的人负责收取这些建言信,由怀安商队护送回京,再交由专人审核那些内容。” 满朝的文武大臣当然知道怀安商行,随着原本的东家崔景怀正式走到台前,怀安商行上下的主事者,为何都是油盐不进的性格,还让人查不出身份来历的原因,众人心里都已有数。 说起这些,正宁帝也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自家太子明面上走一步,暗地里算三步的本事。 知道已经做好充分准备的广开言路,现在只是通知大家一声,已经势在必行后,再怎么坚决反对的大臣也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何殊心中很清楚广开言路会产生的负面问题,可是相较于它能起到的一些正面作用,她认为这件事值得去做,为此可以不惜人力物力。 当然,在实施这件事的过程中,尽量将利益最大化,让这件事不至于变成赔本买卖,也是何殊该考虑的事。 所以她将借机正式开发邮递业务,至于道路交通不便的问题,可以此为契机,督促各地加快道路建设速度。 负责邮递业务人,还可起来监督作用,从而尽量杜绝地方贪腐修路资金,拖延工期的问题。 至于相关人员,除了怀安商行中的人,还有从朝廷开设的福利机构中,早年收养的一些因各种原因,失去父母亲人、无家可归的孩子。 能有机会被选上的人,基本要求是身世清白,人品道德过关,对朝廷有着高度认同感,他们大多都是将士遗孤。 其实两支暗卫营与御林军中,有不少人都是这个出身。 先帝登基后,在这类福利机构上可谓是不吝投入,也确实借此培养出不少忠心可靠的得力人手。 因为这类人都如崔景怀般,被从小灌输是皇上养大了他们,他们该为朝廷尽忠尽力,为皇上死而后己的思想观念。 正宁帝登基后,何殊虽然知道这件事,除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与教育条件外,并没有在这方面多加干涉。 在当下这个大环境中,确实需要对朝廷与她的皇帝爹忠心可靠的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