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 分卷阅读8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89(1 / 1)

上心。 何殊却以不容拒绝的态度回道。 “这件事就按孤说的办,这次带回来的物种里,若发现什么高产作物,或是极具经济价值的东西,孤将还会给你们论功行赏。” 李成坚只得笑着拱手道,“臣代弟兄们多谢殿下的厚待!” “不用谢,让弟兄们好好学本事,保重好自己,每趟出海都能好好的去、好好的回,就是孤最大的期望。” 李成坚与一众船队中的人,都动容不已,他们都知道太子虽然年龄小,却是一位待他们这些手下特别真诚的仁君,说的这番话绝对是肺腑之言。 “臣等定不负殿下的厚望,一定会保重好自身,多为殿下建功。” 将土豆和玉米都交给冯立,让他亲自护送回东宫后,回到御书房的何殊脸上仍挂着止不住的喜悦。 这让正宁帝看着十分稀奇,毕竟之前看完船队的收获,太子看上去总是兴致不高的样子,哪怕船队带回的不仅有大批黄金白银,还有无数价值昂贵的大量珍宝。 “是船队这趟获利颇丰,还是带回什么让你满意的东西了?” 第四十七章 何殊心情很好的回道, “船队这趟的确带回不少让我满意的好东西,这是清单,儿臣说话算话,父皇也可以去亲自去去看下实物, 先挑两样喜欢的留下。” 几十条船的东西, 当然不可能都运回京中, 但是能被运回京中的东西,除了何殊要求的各种新物种,就是价值最贵的一部分珍品。 京中与江南繁华, 好东西能卖得上价,所以这些好东西当然要优先送到京中与江南, 这等经济繁华有钱人多的地界。 看着清单册子上记录的那些东西, 只是看到那描述,正宁帝就觉得每件都让人心动。 但是仔细看完之后,他还是忍痛合上清单。 “还是都卖了吧,卖出去才值钱, 朕的库房里还堆着无数御制的宝贝呢, 那些东西想卖都不能卖,这些能卖的, 还是让它们都变成钱,才是最实惠的。” 何殊对他的这个反应并不意外,“父皇倒也不用这么节省,正所谓是有钱难买心头好, 这是您的报酬,留下两件也没什么。” 这话提醒了正宁帝, 他迅速拿笔在清单上面勾下两件顶值钱的物品。 “还好你提醒了朕, 这是朕的劳动所得, 不能不要,等到这两件东西卖出钱后,你让人将交完税的这些钱,单独划到朕的帐上便是。” 眼看对方的算盘打得哗哗响,一点都不吃亏,何殊只得应下。 说完船队的事情后,正宁帝拿出一份文章。 “这是朕在你放到待选的那堆建言书中看到的,对于写这份文章的孙树宗,朕还是比较有印象的,当年他曾在翰林院任学士,在宫学教过朕,就是不知他后来为何也归隐了,这人挺有文采,这文章写得也不错,皇儿怎么没有看上?” 那份文章写得合您老的胃口,就是她将之送到待选堆里的首要原因,当然何殊肯定不能这么实话实说。 “这个孙树宗的文采的确不错,所以孤将他放到待选之列,留待备用,只是这位给人的感觉有些不务实,可能是因为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吧,过于推崇书中写得那些。” 听何殊说过太多,正宁帝立刻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你是说,他好像只会纸上谈兵?那样的话,的确不能随便选用,与咱们务实的施政理念不相合。” 何殊耐心分析道,“倒也不能只通过一份文章,就直接将人彻底否认,我会安排人打听一下他的过往经历,再调查一下他辞官后的情况,再综合判断他这个是否适合委以重任,或是适合什么位置。” 正宁帝欣慰的点头,“还是我儿考虑周到,对,理该如此。” 看到那份完全根据正宁帝本来的性格爱好写的建言书时,何殊就知道这位应该是正宁帝的旧识,相处过的时间应该不短,对正宁帝用心关注并了解过。 若是做决定的是正宁帝,看到这份建言书,一定能勾起正宁帝的回忆,这个孙树宗也肯定能有机会重新出仕,甚至是受到重用。 而正宁帝看到这份建言书后,能够立刻回想起自己当年对那位的印象,也证明了对方的谋划是对的。 前世的何殊会很看不上这种心机手段,可是今生的何殊绝对不会因为个人的喜恶,就直接否认这个人,相反还能从中看出这个人身上的一些优点。 能在二十多年前,正宁帝还只是一位在宫中不受宠的小透明皇子的情况下,就愿意用心关注并了解正宁帝,意味着这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习惯掌握细节的人。 习惯性的记下一些人物的性格偏好,在多年后仍然十分清晰,可以表明这个人的记性极佳。 为达目的,不吝运用自己的这些特长优势,表明他不是一个善于阿谀奉承的人,就是一个知变通有心机手段的人。 何殊需要的是后者,所以她并没有直接否认这个人,而是打算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评估后,再慎重考虑是否要用这个人。 何殊不怕别人研究正宁帝,因为在多年的潜移默化之下,正宁帝对她的信任已超出他自己,别人再怎么懂得投其所好的讨好正宁帝,只会让正宁帝生出警惕与防备。 她也不怕别人会研究自己,因为没人能想象得到,她曾拥有过怎样的前世与前世经历,也就不会知道,她这辈子被迫做这个太子后,其实演了一大半。 假作真时假亦真,连何殊都不确定自己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性格,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她一直在坚定的奉行实用主义,这个实用表现在方方面面。 对于所有有能力在这方面投其所好的人,何殊完全不介意给他们想要的功名利禄。 土豆和玉米的种子找到后,并不意味着大安从此在粮食这块就能做到高枕无忧。 高产作物的后期种植,也有很多问题与隐患需要解决,尤其是在当前没有化肥的情况下,仅凭现有的土地肥力,是无法支撑高产作物的连继种植的。 当然,何殊也没想过让大安从此改变饮食结构,让人放弃传统的五谷杂粮,以这两样当主食。 所以她要考虑的是,如何引导百姓在不放弃那些传统却产量低的作物的同时,科学合理的利用现有的土地,种植这种高产作物,同时还要保证土地肥力不被透支。 何殊虽是通过经商改善朝廷严重缺钱的困境,但她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所以过去多年里,她颁布各项鼓励措施,让人研究如何提高产量,改善现有的农具,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 在农具,如犁耙、水车等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堆肥方面,还基本限于草木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