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 分卷阅读1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32(1 / 1)

些农人犁地不用让人帮忙牵牛而已。 画上那犁头耕入地下的深度,太子扶犁的姿势与手法,都让人相信,那些夸赞皇上与太子高度重视农事,皇上将太子教得很擅长干农活的话,并不是虚言。 沈卓与何昌逸能有幸被上官看中,带着一起去参加亲耕礼,也意味着他们为身为年轻官员,要负责为上官分担耕地重任,所以两人也出力不少。 回到家中的两一边甩胳膊,一边捶着自己的腰,对太子的表现更加钦佩的同时,也都在心中感慨不已。 他们此前也没怎么接触农事,只因府学与书院都有要求,要求学生们需在农忙期间亲自参与劳作,还要上交干农活的心得体会,他们为完成作业才特意找机会做农活。 像这种扶犁耕地,都只是简单学了下操作方式而已,也能试着犁上一小段,却容易状况百出,根本不可能做到像太子般熟练。 在这一刻,他们无比清晰的意识到,这世上确实有出身比他们好,远比他们更有能力,在私下里却还比他们还要更加刻苦努力的人。 何昌逸在春耕礼的现场出声怼高大学士,固然有着要为上官解围的缘故,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私心。 因为他十分确定,太子能那么熟练的扶犁耕地,肯定是因为对方辛苦练习过,这是对方真心重视农耕,不愿敷衍了事的态度。 所以他不想看到高大学士就用那么简简单单的两个词,‘生而知之、天赋异禀’,抹杀掉太子的努力与辛苦。 将心比心,他们若处在太子的位置上,绝对无法做到这样。 不说那些王公大臣,就是他们的上官态度温和的与他们说话时,都会透着平易近人、礼贤下士之感。 可是他们这些真正跟太子接触过的人,却能切身体会到,太子身上并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气势,哪怕在他训斥犯错的人时,也没有盛气凌人的骄气。 而是那种令人很难形容的强势、霸道,却又透着强大的自信与坚定,让人情不自禁的感到信服与惭愧,不会感受到那种被人以地位强行压制的屈从与无力。 也就是说,太子训斥人时,所仗持的从不是自己高高在上的太子身份,而是因为对自身的判断能力有着强大的自信。 第七十一章 何殊也有听说外界对她在春耕礼上的表现, 可谓是一致夸赞的舆论,但她没有机会躺在功劳薄上休息,因为还有没完没了的事情等着她。 从去年各地交上来的统计数据看,朝廷这几年在大安境内推广不同作物的套种、轮种以及各种堆肥的方式, 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的亩产从之前一两百斤, 甚至是不足百斤, 已提升到两百斤左右,在某些风调雨顺的重要产粮区,甚至能保持在三百斤以上。 这种看得见的产量逐步提升, 让许多怀着质疑的心情,却又不得不照着官府派人指导的方式种地的百姓, 都信心大增, 对朝廷而言,也算是增加了许多威信。 随着玉米与土豆的种子被分别发放到多处生长环境最适宜的区域,进行大规模的培种,让何殊对今年的秋收充满期待。 有了高产作物与作物产量的提升双头并进, 她想为大安多建一些粮仓, 多存些储备粮的计划就能提上日程。 春种过后,要求各地一定要注重卫生防疫的工作, 以及叮嘱各地都要加强防火、防汛、防旱,检修加固各种堤坝、疏通各种河道的工作,都得安排起来。 去岁的大疫与蝗灾虽然及时得到控制,没有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但是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都不能掉以轻心, 还要更加谨慎小心。 在何殊看来, 这些本该都是要形成惯例的工作, 不用朝廷每年都要三申五令的强调。 可是由活生生的人组成的世界,由性格与想法不同的官吏组成的地方管理机构,不可能会按照她前世最熟悉的程序般,按照逻辑与设定在固定的时间实现什么功能。 毕竟现实世界充满太多的未知与意外,在尽量做好防备工作后,应对与解决层出不穷的各种天灾人祸,也是她这个太子的主要工作。 接到悬河流域出现大面积的持续降雨天气时,何殊就已感到形势不妙,迅速做出各种指示,并派精于水利的官员率队前去悬河流域巡视,以防要在必要的时候,做出指导抗洪的工作。 见何殊近期忙完政务,就会站在详细绘制着悬河流域地理环境的舆图前发呆,正宁帝忍不住劝道。 “我们已经尽力做好最周全的准备,连那里的百姓迁移准备工作,都已安排了下去,接下来只能听天由命,皇儿如此担心,也无济于事啊。” 悬河流域的两侧,都是大安的重要产粮区,生活的人口也比较聚集。 纵观历史,每次悬何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或是旱灾,都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人口与经济损失。 何殊知道正宁帝说的是实话。 “三姐在年后巡视过这一带,送回京的奏报中,有提到这些地方的水利工作,总体上做得还算到位,发现的一些小问题,她已责令相关人员尽快处理。” 也就是说,这一带的水利工事基本没有问题,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就是上天的考验。 可是何殊还是无法用已尽力而为,只能将结果交由上天决定来安抚自己,因为这也将是上天对连她在内的许多人处理危急事件能力的考验。 看到河原省就处在最为危险的核心处域,正宁帝忍不住抱怨道。 “这河原省真是多灾多难,前几年总是旱,去年差点遭遇蝗灾,好在都有惊无险的渡了过去,也算是过了个好年,结果今年又要面临洪涝灾害,这运气,也真是……唉!” 河原省的问题,是由地理环境与气候导致的,就像诸山府去岁出现的疫情般,也有其特定的山川地理环境与气候因素,除了尽量预防,根本没办法根治。 毕竟在何殊的前世,国家纵有可以通过驱云弹或人工降雨等方式干涉天气,也阻止不了旱灾与洪涝灾害的出现。 何殊早已认识到抱怨的无用,所以她遇到事情再怎么气恨相关责任人,首先想到也是要怎么处理,如何尽量降低损失,而不是沉浸在‘要不是……会怎样’的假设与抱怨中。 毕竟当事件已经发生后,再多的假设与抱怨都于事无补,不过是浪费精力与口舌而已。 “我们还是离得太远了,无法及时掌握那边动态,如今只能寄希望于河原省的官员。” 正宁帝想了一下,才点头道。 “那河原省的巡抚葛成昆,布政史黄竟志,都是你精挑细选出的官员,应该不会让你失望才对。” 不得不说,听到正宁帝竟然记得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