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 分卷阅读160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60(1 / 1)

,产量很差外,其它区域基本都是大丰收,产量颇为喜人。 这些土豆和玉米粒已由各地政府出资购回,在司务官员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储存,留待来年作为新粮种出售,正式向大安各地全面推广。 看到那一个个代表着丰收的喜人数据,正宁帝的心中高兴而又自豪,但他忍不住问出自己心中的疑惑。 “皇儿,你为何要求各地要尽量用次等,或是荒地种植这些高产作物?要是鼓励百姓们都用土质更好更肥沃的田地种植,收成肯定会更好吧?老百姓既然连肚子都吃不饱,应该不会嫌弃它们是粗粮。” 就是怕老百姓觉得这两种作物产量高,会积极用良田种植,她才要求各地司农官员,从一开始就告诉百姓,不要用这些特别耗费肥力作物占用好田地。 因为种得多了,容易损毁田地根基,从长期看,非常不划算,而且就算是用次等田地或荒地种植,也要采取隔年轮番种植的方式。 不可连续种植,只有用对方式,才能在不损及田地根基的情况下,尽量保持高产。 “不让用好田种,并不只是粗粮的问题,还有这种高产作物,往往都存在耗肥特别严重的问题,更何况水稻、小麦才是我们大安人的传统主食,我们绝对不能的丢了已传承几千年传统饮食习惯。” 虽然何殊很希望百姓们都能多产些粮,可以吃饱肚子,还能让其自家与朝廷都存下一些粮。 可是田地既是百姓们的根本,也是大安的根本,肯定不能为了图短短期利益,就放弃长远打算。 破坏容易,想要修复就需要漫长的时间与投入。 只有从最初起,就制定好规则,让百姓们提起种土豆玉米,就会想到种植它们的一些注意事项,才会形成定例,避免一些遗憾的发生。 正宁帝也就是看到数据后,心有疑问便随口问问,知道太子心中有数,所做的安排都有其道理,他就不再关心。 得了恩旨的何昌逸没有选择与杨氏等家族同行,而是与已向大理寺告探亲假的左书意一起,骑马赶往临海府。 眼看他们已经进入临海府境内,距离定海水师大营越来越近,兄弟两人的心情也难免有些激动与紧张。 路上放马休息喝水的时候,左书意一边啃着干粮,一边费解地说道。 “表哥,你说我爹和姑父他们都是怎么想的?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竟然还惦记着闯下一番事业,好好过几年安生日子不好吗?” 左家当年败落时,左书意的年龄还小,又不是什么记事早的孩子,早将当年曾经历过的那些,只剩下一些模糊印象的富贵荣华,当做自己的梦,没什么参与感。 现在他自己能有机会当个小官,对他而言,已经算是可以光宗耀祖地大出息,他家人从前对他的最大期望,就是他能安生地谋个正经营生,再顺利娶妻生子。 却没料到,他安生了,为自己能当上官而努力上进时,他那一大把年纪的爹竟不安生了。 从何昌逸那听说自家老爹与叔伯们,已经带着他的一群兄弟们,去了定海水师大营,准备出海闯番事业,此去归期不定时,左书意特别懵。 哪怕现在已随何昌逸在短时间内骑马赶到临海府,他仍觉有些难以置信,想不通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等到了地方,你可别再说这种浑话了,舅舅他们会生气的,不能因为他们已经年龄大了,就小看他们的雄心壮志,我们的假期时间有限,他们要做的准备工作也多,去了以后,我们要好好陪陪他们,让他们舒心些,不能惹他们生气。” 何昌逸能够理解表弟的心情,若非他更清楚自家父亲壮志难酬的遗憾,他也不赞成这件事,毕竟事关他父亲的生命安危。 可是他更清楚,这个机会对他的父亲有多重要,被先帝以冷酷无情的手段否定与打压,对他的父亲而言,是足以令其死不瞑目的心结。 只有当他得到可以证明自身能力的机会,向那位早已不在人世的存在证明自己,他才有可能真正释怀。 可是在大安,就凭他父亲手中还握着得那些令他都觉心惊的隐藏势力,就知道上面绝对不可能给他父亲重新掌权的机会,与他父亲本身的人品能力无关。 他的那封信写出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从他的父亲能这么快就来到临海府的速度上,不难看出,不管是他的父亲,还是他的母亲与兄长们,都很珍惜这个机会,没有什么争议的就直接应下,然后就忙着配合朝廷的安排。 为此,甚至忘记给他这个可怜的儿子回封信,任由他还一直被蒙在鼓里,若非那位够意思,还记得通知他一声,估计等他爹已经出海了,他都不知道这事已尘埃落定。 左书意不知道他表哥是最先知道这事,还最先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支持与鼓励的态度,叹了口气道。 “我也知道,事到如今,就算我们想要劝阻他们,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何况这还是……支持的,我就是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这件事。” 说个不好听的,他爹要是在海外有个什么不好,他这个当儿子的莫说去孝敬,恐怕连个音信都收不到。 第九十一章 怀着满心的不赞成来到定海大营, 表明身份,被带到一座建设得颇为气派壮观的五进大宅中的主厅后,尚处震惊中的两人忍不住面面相觑。 “那守门卫士口中的国公爷,指的是我大伯父吗?” 左书意当然知道自家早年曾是奉国公府, 只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 家里早已失去王公贵族的富贵荣华, 沦为需要为每日的一日三餐辛苦劳作的庶人。 好在等到他真正记事后,家里已得当今赦免,摆脱了那段最为落魄, 每日需要一些官吏的监管下劳作的生活,又得姑父一家的帮助, 情况才越发好转, 不需再为生计发愁。 在姑父家与何昌逸一起,读了几年书后,眼看在读书上实在没有天分,后来便以良家子的身份进入边城武院学习, 一学就是五年。 如今听到别人将他称为国公府的小少爷, 左书意实在没有代入感,甚至还感到浑身不自在。 何昌逸若有所思地回道, “应该是,不仅大舅恢复了国公位,我父亲也已恢复亲王爵。” 左书意正待开口,就见他那已有一年多不曾见过的爹, 正满脸笑容地快步走入厅中。 “昌逸、书意,你们怎么有空来这里?” 看着自家这位身穿锦衣华服, 身材变得格外挺拔, 仿佛突然年轻不止十岁的爹, 左书意可谓是目瞪口呆,熟悉的声音让他略显迟疑地喊了句。 “爹?” 左宣涛有些不满地抬手拍了下儿子的脑袋。 “也就一年多没见,你这是连爹都不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