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更是毫无情义可讲,所以早在娘娘取消你的伴读身份,将你逐出宫起,就已表明她看不上你的态度。” 听到她母亲这毫不客气地直言,蒋三姑娘瞬间泪崩,感到一颗心碎得稀烂。 “可是……可是大姐明明不是这么说的啊,大姐说,娘娘只有太子这一个儿子,肯定希望太子娶个与她贴心的儿媳……” 听到大房的长女私下里这般教唆她女儿,蒋二夫人心中气恨不已,但她现在也顾不上其他。 “你若听你大堂姐的摆布,能成功嫁给太子,你们关系好,她肯定也能跟着沾光,你若拖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听她母亲将自家与皇后之间的真相揭露出来后,蒋三姑娘的三观有些被颠覆,十分不愿相信这一切。 可是蒋二夫人打定主意要给女儿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继续毫不留情地说道。 “为娘今天把话放在这里,就算你不自重,你也没有机会进东宫当妾,因为原平公主的生母,当年不仅让娘娘吃过亏,还差点害了太子,所以娘娘对那个人十分厌恶,对这种事也十分反感,你竟然还想学人家?” 蒋三姑娘难掩错愕地抬头,她没想到在原平公主生母的那桩成功案例中,竟然还有着这样的内幕。 “可是……” 可是她的大堂姐都没提起过这些事,蒋二夫人脸色阴冷,大房的嫡长女当年出嫁时,当今还未登基,没能沾到蒋家出了个皇后的光,嫁的只是一个普通官宦人家。 时隔不到半年,正宁帝就被立为太子,随后就登基继位,蒋家在京中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蒋家女儿的身份也变得尊贵起来。 蒋二姑娘只是庶出三房的姑娘,后来嫁的竟比她这个嫡长房的嫡长女好,成了让她愤愤不平的心结。 没想到对方为了阻止她的女儿也嫁个比她更好的人家,竟在私下里这般教唆她的女儿,为其私心差点就彻底害了她女儿的一辈子。 “你到现在还不明白,自己上了别人的大当?你与太子的确见过几面,但他可曾与你多说过半句话?待你与娘娘宫中的宫女有何不同?” 不同肯定是有的,太子与凤元宫中侍奉的那些掌事大宫女和女官们,明显要更熟悉一些,说话的态度也要更温和一些。 对她,除了点个头,就是客气而又疏离的回声‘蒋家表姐好,不用多礼’,从无多余的言语态度。 多年的美梦被无情的戳穿,蒋三姑娘哭得伤心欲绝,蒋二夫人却冷眼旁观,没有半句安慰。 她必须要让女儿早点醒悟,要不然,只会自取其辱,误了终身。 第一百一十九章 宫中请柬正式发下去后, 大家才知道宫里邀请的未婚姑娘,除了京中名门千金,还包括女学生员、女官与公主伴读们。 而诗文会的请柬,除了发给王公贵族家的世子, 还有凌山书院中的优秀学子, 在京中各部任职的年轻未婚官员等。 那些自身名声不佳、不学无术, 以及父母或亲族中人名声不佳,极少有人可以得到请柬,不论其出身门第如何显赫。 这种邀请原则所透露出的某些深层次信息, 当然会让那些有心人看在眼里。 谁都看得出来的,是这次的‘相亲会’规模可谓是空前盛大而又隆重, 可见宫里这次是来真的, 真的是在为京中这些适龄的未婚男女考虑终身大事。 某些本因得知此次的‘相亲会’不仅与公主无关,与太子更加无关的人家,听说这个消息后,也忍不住有些心动。 毕竟公主们还没及笄, 根据前几位公主选择驸马的风格, 他们家的子弟能被选中的机率实在渺茫。 太子大婚一事,事关国柞, 本是件就算皇上与皇后不急,大臣们也能理直气壮的上奏催促的国家大事。 可是皇后娘娘以命格方面的因素,态度坚定的拒绝为太子早议亲,在太子是皇上膝下独生子的情况下, 谁也不敢冒这个风险,也承担不起若有万一的后果。 所以虽然惦念的人多, 谁也不敢真到皇上面催促这件事。 而各家精心教养着长大的适龄姑娘们, 却都等不起, 错过了最好的年龄,不仅会耽误姑娘的终身,也是家族的巨大损失。 何况看宫中这般郑重其事,甚至管着太子,至今都没给他安排侍寝宫人的态度,太子说不定要等到二十余岁才开始议亲。 所以不止蒋二夫人,有许多人家都已改变态度,选择先顾眼前,京中一时热闹非凡,各家成衣店和首饰店的生意都格外红火。 孟青竹也有拿到请柬,早在部里听说过场带有相亲目的赏花会,但她一直觉得这件事与她无关,就没关注过。 现在发现自己竟然也在受搞邀之列,着实让她对此感到有些无措。 随着她将要年满十八岁,亲事还毫无着落,她的母亲早已开始惦记,好在她的父亲想得开,还拿三公主的经历举例,才能暂时安抚住她的母亲。 与她一样正式出仕的女官,现在没有一个成亲的,她们都很有默契的只想专注于自己的职务。 能有机会正式入仕,对她们而言,完全相当于是给她打开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在那里见识到不同风景,知道女子所能拥有的不同活法的同时,谁都不想回归内宅,再去当一个贤妻良母,成为围着丈夫转的女子。 三公主的经历,让她们十分向往,对方成亲之后,不仅没有辞官,还带着为她当属官的驸马一起卦任的事,也让她们更加坚定无论如何,都不会因成亲而放弃自己的仕途。 可是现在突然接到这么一份让她们去参加相亲的请柬,而且还是她们这些女官人人有份,孟青竹着实有些不知该作何反应。 何清仪现年十九岁,作为宗室女,又有三公主的经历在前,她的家人对她的亲事倒是比较淡定。 全家都很希望她能在仕途上取得一番成就,毕竟她家就她一个有能力凭自己的本事出仕,其他同辈的兄弟姐妹不是靠宫里养着,就是在宫中产业里谋了个职务。 “听说这些请柬,可不是谁想要,就能有机会拿到的,这既代表着宫里对我们的认可,也代表着宫中对我们的关心,反正成不成的,全凭自愿,陛下与皇后娘娘都没有随意给人指婚的习惯。” 听到何清仪的话,孟青竹等人的都松了口气,有人忍不住确认道。 “真的不会指婚?” 何清仪十分肯定地回道,“真的,这是我祖父说的,现在不比先帝朝,大公大臣家子女的亲事,近半都是由先帝给指亲,当今圣上登基继位后,各家想请陛下或娘娘赐婚,还得求恩旨,人选自备,双方都得自愿。” 余思媛下意识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