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为自己立威,在世人心中,女子性弱的固有观念,已然深入人心。 她这个即将要公开本为女儿身真相的大安新帝,若于此刻当众在人前流眼泪,容易给人留下话柄。 完成犒赏三军、表彰此战功绩,并封赏有功将士的流程后,何殊才随正宁帝、皇后回宫。 回到宫中,周围没有外人后,皇后抬手摸着何殊的脸,心疼得再次泪如雨下。 “皇儿这趟也太受苦了,看你都瘦成什么样子了?你是不是受伤了?伤到哪里了?” 刚重逢时的激动情绪,已然过去,何殊笑着揽住对方道。 “让父皇与母后担心,是儿臣不孝,不过儿臣一切都好,因为急着赶路,难免辛苦了些,才会瘦了些,现在回家了,一定能尽快胖回来,父皇与母后看着也都清减了不少,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了。” 正宁帝欣慰地笑着回道,“看到皇儿平安归来,朕这心里总算踏实了,论辛苦,谁都不及皇儿,从前线捷报中看到皇儿所立下的不世之功,朕与你母后都为皇儿感到骄傲。” 这是正宁帝的肺腑之言,他爹弄丢的地盘,在时隔近五十年后,被他女儿亲自率军收复,让他高兴得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的得意与骄傲。 皇后平复好情绪,去关心庆功宴的安排情况后,二人回到御书房,谈起朝堂近况,正宁帝笑着道。 “自打接到皇儿率军击溃理山边境大军的消息后,朕就开始按照原定的计划,让那些文人为皇儿写赞文,收到大军攻下理山王都的消息后,朝堂上的这些王公大臣们,都争相夸赞皇儿时,朕便让人记下他们每一个人的夸赞之辞。” 第二百一十三章 随着何殊亲自率大军在理山境内所向披靡, 捷报频传,京中与朝堂上的那些质疑声,早已消失无踪。 毕竟相较于此前传出的太子远距离调兵遣将一事,因当时事关机密, 知情者少, 外人还能质疑其中是否存在为给太子造势, 夷北军与卫西军的将领们被迫献上自家功劳的暗箱操作。 但是随着太子亲征,指挥的几十万大军中,除了二十余万定南军主力, 还有十多万从各地驻军中抽调的将士,这些人都亲自见证了太子用兵如有神助, 屡战屡胜的本事, 对于太子的领兵能力,再也无人可以质疑。 许是出于某种补偿心理,此前质疑的那些人,如今夸起太子来, 可谓是不吝溢美之辞, 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各种歌功颂德, 推崇不已。 这些人中,既有一些自诩深谋远虑,头脑清醒的普通人,更有朝堂上的一些大臣。 看到正宁帝为她准备的那些记录中, 将她夸得天花乱坠的内容,何殊丝毫没有飘。 毕竟自家知道自家事, 她所做的那些, 除了从前世知道的那些历史名将那里借鉴的经验外, 还有就是沈卓的巨大贡献,她不过是将那些经验加以融合,并结合现实环境与条件加以改进而已。 但她看到那些吹捧之语时,实在忍不住想笑,因为看到这些后,她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等到正宁帝按计划当众公开她的皇太女身份,并宣布她将正式继位时,曾说出这些话的主人,到时会有怎样的反应。 而他们此前曾当众说过的这些话,就会成为用来堵他们嘴的最好方式。 “父皇英明,您的这个安排实在太妙了,有了这些,这事稳了!” 正宁帝难掩得意地笑着点头,“皇儿在前线以身涉险,方能取得如此功绩,为父当然要在后方为皇儿做好这些保障,不能浪费这大好机会。” 何殊笑着点头,父女二人随即又商量了一下在接下来的庆功宴上的具体安排。 大安顺利收复失地,是件让所有大安人都能感到与有荣焉的大喜事,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们,更是如此。 毕竟他们都曾亲历这场极具历史意义的盛举,太子这位储君所表现出来的优秀与强大,更让他们对大安的未来充满信心。 无论是如今的国泰民安,还是将来的大安盛世,都将会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说不定他们将来也能有机会在青史上留名。 乐呵呵的等着参加庆功宴的这些朝堂重臣们,还不知道正被他们各种吹捧的太子殿下,已经和正宁帝商量好,要给他们送上一份石破天惊的大‘礼’。 皇后早就知道正宁帝与何殊的打算,所以她对这次的庆功宴,可谓是特别的重视,亲自过问每一个细节与流程,心中还有些紧张。 这种略显异常的反应,让跟在她身边的尚宫、宦官与女官们,都有些不解,不过他们也不敢多问,只一心办事,确保自己所负责的任务不会出差错。 八公主已在今年的大招录中,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位九品女官,今日休沐,被皇后带在身边帮忙。 再次见到皇后特别严格地挑出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后,八公主忍不住低声问道。 “母后,儿臣怎么觉得,您好像格外重视今天的这场庆功宴,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皇后目含深意地看向她,语气平静地回道。 “是有特殊原因,不过母后现在不能告诉你,你要记住母后常跟你说的话,我们一家能有今日,靠得都是太子,你们不要只看到他所拥有的光鲜身份与地位,其实他生来就没有选择机会,比我们所有人都过得更加辛苦不易,知道吗?” 八公主闻言,忍不住失笑。 “母后说的这些,儿臣当然有记住,若非儿臣只是一个公主,都要怀疑您是不是因为担心儿臣想与太子哥哥抢储君之位,才会这般一再强调。” 皇后并不担心大公主与二公主,毕竟那两个女儿对政事并不上心,她们经历过人生的起落,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胸无大志,就算知道太子不是弟弟,而是妹妹,她们可能也就震惊一下。 三公主虽然志在仕途,但是她的追求是能多为民做事,为此甚至不惜将唯一的女儿留给他们照顾,可见她对权势地位并没有多大野心。 何况三公主是庶出,同为女儿,在她这个中宫皇后有四个嫡女的情况下,庶女们注定没有机会。 但是八公主有心仕途,还孜孜不倦的一再努力,考了三次才考上一个小官,即便做得很辛苦,也努力坚持,甚至还有几分乐在其中的表现。 让皇后不得不生出几分防备,不希望这个小女儿在知道真相后,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姐妹之间生嫌隙,所以这些年来,她一直在有意无意的强调这些。 除了正宁帝,皇后算是第二了解何殊的人,知道小女儿就算起了心思,也无法给太子构成威胁,但她不愿看到这种可能的出现,因为那会让她为太子这些年的付出感到心寒。 不过她并没有多解释什么,而是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