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什么的,由林管家用船带回去。 林如海因为知道自己儿子的聪慧,加上他本就不是什么严父,所以,有什么事儿都会正儿八经的跟林玉轩商量。 再有,林玉轩天生神力,那小身子骨怕是比他还健康,他也不用担心一路上折腾,小混蛋受不了。 至于林玉轩,他本就晕船,能不坐船,他恨不得举双手赞同,赶紧答应道:“爹,正好,看看。” 不是林玉轩想装孩子,说话不清不楚,这个还是硬件惹的祸,他虽然努力练习说话,以便沟通。 但还是无法做到连贯的说长句子,就比如背书,他也只能两三个字一顿,不然就开始吐字不清甚至流口水了,还越急越说不清。 好在他毕竟不是真的小孩子,不会颠三倒四的说反话,只是说话慢,嘣字儿,平翘舌有时候分不清造成大舌头现象,所以只要说话的时候尽量精简就能避免。 林如海立马明白胖儿子的意思,摸了摸儿子剃的光溜溜的后脑勺点头笑道:“好,带你看看沿途风土人情,让你涨涨见识。” 林玉轩摸了摸自己头顶的福桃,认同的点头,然后建议道:“爹,骑马吧。” 林如海哈哈大笑,逗着他道:“你老子肯定是要骑马的,但你还是在马车里蹲着吧!” 爷俩歪缠够了,就直接让人准备好马车行礼之后,林如海抱着林玉轩骑马慢行。 一路来到山东境内,正巧遇上个小镇,赶上退潮,有渔民赶海弄来了一些海货上来兜售,林如海想着自己胖儿子还没吃过像样的海鲜,加上再有一日的路程就到家了,也用不着着急。 干脆就二两银子包了那些海鲜,又在旁边找了一个小铺子,小厮过去跟老板打了招呼,给了一两银子,让帮着给处理出来,乐得老板那是见牙不见眼,立马将自己一家老小都叫上帮忙。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沿海,所以自然也就衍生出相应的一些谋生手段,比如这样路边的帮着加工的铺子。 既能让过路的客观能就地吃个鲜儿,又能让渔民把这些不值钱的杂货有个售卖的地方,彼此互利互惠,最主要的是这样的摊子,除了搭些烧柴之外,就是无本的买卖。 至于需要的主食还有鸡蛋,这些都是单花钱的,林玉轩他们一行人加起来二十多个,加上给老板的手工费合起来一共花了一两四钱银子。 前世林玉轩天南地北的跑,海鲜自然也没少吃,但还真就没有现在这个明显就是当地渔民支起来的摊子做的地道。 鸡蛋蒸海胆,蛎蝗大虾做卤的面条,拳头大的螃蟹清蒸后蘸着调了姜汁的酱油那叫一个鲜,用韭菜跟海肠做陷儿的水饺能馋掉你的牙...... 就算这些被当地人当做不值钱的杂货,却让就连林如海这样自制力超强的人都难得放纵的吃撑,更不用说林玉轩了,小肚子早就挺得不敢弯腰了。 二两银子买的海杂货,那可老多了,老板征求了林如海的意见之后,把那些海鲜煮好,倒进他们随车带着的大锅里,等晚上的时候可以再吃一顿。 大约是老板看林玉轩乖巧可爱招人稀罕吧,临走的时候还送了林玉轩小半盆子的海水煮的海瓜子。 道谢后,林玉轩立马把绿色的,尖尖的、长长的海瓜子,用当地凿了孔的薄石头片把屁股一掰,然后一吸,林玉轩的眼睛当即就亮了,太好吃了! 老板都惊呆了,这孩子瞅着也就两三岁顶天了,竟然自己就能掰动海瓜子的屁股! 林如海有些无奈的胡噜了一下自己胖儿子的脑袋,这小兔崽子,只要遇上吃的,别说掰个海螺蛳的屁股,你让他扛麻袋他都能去干。 为了感谢老板,也是为了让自己儿子丢人的事情赶紧翻篇儿,林如海让老板帮着介绍靠谱的商家,采买一些类似海参、花胶这一类当地特产的营养品。 扔下几个小厮去跟着老板采买之后,林如海就带着自己的胖儿子边走步消食,边讲解一些当地的民生。 此时的林玉轩倒是理解,红楼中的黛玉,为什么能冷眼看着就知道贾家的大概情况,林如海可不是贾政那种不通俗务的男人。 他教导子女,会先让孩子了解民生,比如,在姑苏守孝的时候,林如海偶尔也会抱着他去集市,他不会反对儿子想吃糖葫芦、糖画这一类的街头小吃。 但你想吃,那就得自己跟老板沟通、付钱,林玉轩最开始被憋出来话,就是为了要一根糖画。 林如海这样做,其实好处是非常多的,首先,他能锻炼孩子的结交能力,还有,不会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毛病,也不会轻易被人糊弄的跟傻子一样。 他林如海的孩子,又是长子,未来是注定为官做宰的,要是五谷不分、四六不通,那就擎等着被人糊弄算计吧,到时候别说为民伸冤、为君分忧,能不能保住小命都两说呢! 就在林如海给林玉轩讲这里因为沿海,多沙滩,耕地很少,也就很少有人家会养猪牛羊之类的牲口,顶多会养些鸡鸭这样的家禽。 这就造成,沿海地区,虽然因为靠海,所以一般不会被饿死,米面之类的却比其他地方都贵,肉类更是稀缺。 还没等林玉轩想好怎么说的时候,就听到前方药铺传来争吵声,隐约的还能听到外国人特有的僵硬发音。 本来林如海是打算绕路的,毕竟,他手里还有自己的大胖儿子呢,谁知道发生争执的时候,会不会误伤其他人?就是要吓到孩子,那也够自己心疼的。 但林玉轩不干啊,他拉着林如海的手就往前冲,嘴里还不停的喊着:“爹,枪,枪啊!” 林如海有些无奈,又看着迅速围拢过来看热闹的百姓,赶紧弯腰一把把自己的胖儿子抱起来,生怕被人给踩了,嘴里还得安慰着:“行,我抱你过去。” 走近了,林如海才看清那外国人手里的是一支西洋火铳,当即吓了一跳,这个可是朝廷严令禁止的东西。 他赶紧走过去仔细询问,通过药铺老板的讲述,还有那个外国人磕磕绊绊,连说带比划,林如海才明白。 这个外国人是一个海上商人,只是他运气比较差,半路上,他的船只触礁翻了,他跟自己的两个同伴九死一生逃了一条命出来,但船上的货物都沉海了。 他的运气比较好,没有什么大碍,就带着两个受伤的同伴,还有临时抓到的一点儿食物,利用木板顺着水飘到了这里。 原本,以为他抓到的是他们那里的粮食,现在这样各处都吃不饱的时期,在任何地方,有新的粮种都会换取大量的钱财。 若不是他本来就是他们那里的贵族,粮食是绝对不会允许带出国的,可是,他们在海上漂泊了好多天,粮食早就腐烂不能用了。 但他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