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其他题材 > 从万米高空降临 > 分卷阅读27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7(1 / 1)

讲自己的心路历程,心情确实好了一点。 楚怡柔起身去拿个饭的功夫,方皓拿出了手机,突然想到什么似的,在搜索引擎输入了“北京香港,国航”这几个字。底下第一行,就是北京飞香港的国航3701。他点开FlightRadar看了一下,显示一个小时前已经起飞。如果没记错,这应该就是陈嘉予到香港的第一飞了吧。他想起来,都觉得手心有点出汗,赶快又把屏幕锁了。 可是楚怡柔眼尖,看见了,就问他:“晟杰又要走啊?不是周五刚刚回来?”她知道方皓有在FlightRadar追踪航班的习惯,也仅限于自己家人,或者说仅限常年飞国际航班的方晟杰。 方皓赶紧收起了手机:“没有啊。” 可方皓追踪的航班上明晃晃写着,Beijing to Hong Kong,楚怡柔确信自己没看错,“不是晟杰的航班?” 方皓只能硬着头皮说:“嗯,周五那天吃饭,陈嘉予跟我说他今天第一次重新飞香港。” 楚怡柔看着他的眼神瞬间有点耐人寻味。但是她没直说,只是猜测道:“会有媒体报道什么吗。” 方皓说:“那应该不会吧。飞得不好才会有新闻。” 楚怡柔点点头:“我要是香港的塔台,我肯定热情欢迎嘉哥。” 方皓轻声说:“对于香港机场来说,他是个福星吧。可是对于他来说,香港可不是。” 楚怡柔惊讶于他的视角转变,但是她仍不点破:“你还挺替他着想的。” 方皓笑了笑,这回很平和地说:“他也没我想象的那样。都是朋友嘛。” 楚怡柔点点头,不说话了。 时隔三年,又降落香港机场,陈嘉予心中感慨万千。今天是个好天气,蓝天白云,海上碧波荡漾。和他搭班的又是徐桁川,他这周是排了个国内四段线,从白云到北京,从北京到香港,从香港到北京,北京再飞回白云,重复两次。陈嘉予那天在火锅店外面接到的公司统筹的电话,则是安排他连飞两天北京到香港,香港到北京。所以,两个人只有第一天重合。徐桁川是经验很丰富的副机长,陈嘉予觉得他很靠得住,让他觉得心里又踏实几分。 去香港的这一程,本来徐桁川说自己来主飞,陈嘉予都要同意了,又改了主意说:“没事,还是我来吧。”徐桁川向来很尊重他,所以根本没问其中缘由,就直接交过了驾驶权。 陈嘉予操控着手中的747,准备完成最后的进近。机场信息核对,高度表核对,无线电调频,检查剩余油料和左右油箱的平衡,检查起落架和襟翼都处于收起状态,检查天气。 他告诉自己,手中的是波音不是空客,降落的是短一些的10L跑道,不是最长的26R,尽头也不是海平面。他空速是标准的180节左右完成五边,不是可怕的246节——对于有经验的飞行来说,他们能感受到飞机最细微的姿态变化,速度当然也是可以感知到的。150节进近和250节进近,差的太远了,基本上是民航飞机和宇航的航天飞机的区别。眼下他节奏把控得很好,从速度、位置、下滑道,到即将选择的跑道,和当初没有一点共同之处。 陈嘉予屏住了呼吸,眼睛死死顶住面前一排仪表。高度表、空速表、引擎推力、姿态指示器,所有的仪表他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是正常的。 直到徐桁川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嘉哥,我们开始降落检查单吧。” 陈嘉予才道:“嗯。”他发现,自己握杆的手心,也微微出汗了。 “航向道水平飞行。” “与航向道水平飞行。” “安全带指示灯。” “安全带指示灯。” …… 飞机的轮子接触香港国际机场的陆地的那一刻,徐桁川没看见,但陈嘉予悄悄地,缓慢地呼出了一口气。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陈嘉予在滑到停车位的时候,顺手检查了一下胎压胎温。 回北京的时候是徐桁川主飞,陈嘉予乐得在旁边管执行检查单和无线电。拨入进近的频率的时候,他有过大概一秒钟的期待,但是听到那边不认识的声音的时候,便知道了他也没那么幸运凑巧,不是每一次都能赶上方皓。他不认识这个进近管制,但是塔台是楚怡柔值班,陈嘉予落地以后就多问了她一句:“今天方皓在塔台吗?”他也不知道自己问这个到底是有什么计划,只是那个时候,他真的有冲动想去问,这句话就冲出口了。 楚怡柔回答说:“不在哎,今天他值小夜班。有事吗?” 陈嘉予想,他有事吗,那自然是没有什么确确实实的事。可是,他倒期盼着能和方皓聊聊天,也许对方会像当初自己安慰他雷达事故那样,也知恩图报,安慰安慰自己。可是,不凑巧就是不凑巧,方皓明显不值班,他也不可能原地等两小时等他上班,然后让急着交岗的方皓陪自己聊闲天,这太不现实了。况且,那样的话,就真的太明显了。 他只好对楚怡柔说:“没事,想起来个事,我私下跟他说吧。谢谢小楚。”然后断掉了塔台的频率。 飞香港体力上不算累,和飞广州没差别,但是对于他来说是精神太累,从头到尾绷得很紧,容不得一点差池。还好,陈嘉予想,和自己搭班的是徐桁川。 飞行员被训练去信任飞机,信任机器,信任仪表。他们可能会重复一个平安顺利的从起飞到降落的过程上千次,但一个小小的故障可能就会颠覆之前所有的训练、固有习惯和对飞行的认知。 很多机长副机长飞行经验五六千个小时,但这五六千全都是安全小时,而遇到事故的训练小时数相比之下少得可怜。所以,模拟仓模拟各种事故训练才格外重要。即便如此,真的事故发生的时候往往驾驶舱内是混乱至极的——机身大幅度抖动以至于看不清仪表,或者飞机暂时失控发生疯狂的翻转,需要机长强力推杆或者拉杆改出,或者五六个警报同时响,驾驶舱客舱内烟雾弥漫。在这之上,两位飞行员需要搞明白哪里出了故障,然后翻出手册执行这个故障的检查清单。整个过程中,最骇人的并不是这些程序,而是心理压力,知道一百多条人命就拴在自己的一举一动上的这种认知。 其实,陈嘉予一直不觉得自己有多优秀。他是好的飞行员,各种考核都名列前茅,从技术项到人际关系方面的考核,他从来没有失误过,在公司里面顶着好多“最年轻”头衔,他升副机长的时候是最年轻副机长,后来升机长的时候,又是最年轻的机长。但是,不说别的航司,就同公司内部,和他一样资质的飞行员不说上千也有上百。比如,身边的徐桁川就是一位。416号航班的力挽狂澜成功迫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