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东西也拿了。 林小红带着三个崽一起送到大门外。 少不得又被林爹念叨几句,让她们赶紧进屋,外头冷。 直到牛车拐弯看不到了,林小红拉着仨崽崽,“走吧,我们进屋。” 她没立马上炕,而是去了西屋。 昨天她太累,没精神气收拾东西。 面口袋轻,就让孩子们帮忙收拾的。 背篓里都是书本、报纸,挺沉的,她昨个放西屋了。 怕放厨房碍事。 西屋烧炕时候少,屋里很是阴冷,林小红拎着背篓快速的奔向了暖和的东屋。 林小红将高中课本整理出来,让三个崽帮着放进比较空的炕柜,现在还不到看的时候。 她觉得以她如今的知识储备量,应付小学是完全没问题的。 所以准备从初中学起,她已经和林大哥说了,大后天来接她的时候顺便把初中课本给带来。 她又拿出几本画册和小人书,“你们过来看看,这些图画漂亮吧。” “娘,这是啥?”李江看着画报封面鲜艳的色彩很有兴趣。 另外俩孩子也不例外。 主要是这个年代彩色的东西太少了。 孩子们天生对鲜艳颜色更有兴趣。 “画报。”林小红指着两个字,慢慢的念给他们听。“你们一人一本拿去看吧,不许撕啊。” 三个崽赶紧上手,一人抢了一本拿在手里,趴在一起看了起来。 林小红看到孩子们果然喜欢,也很高兴,没白花钱。 她将小学课本拿了出来,略略翻了几下。 她有原身记忆,五个年级的知识点都在脑子里了。 毕竟都教过。 将小学课本放到一边,不着急上课呢。 现在崽崽们显然对画报更有兴趣。 她将最后的报纸也拿了出来,还真不少,够她看一阵子的。 现在先不看,因为她要算账了。 她这人一向有记账的习惯,觉得这样心里有数,她自己也踏实。 从柜子里翻出记账的本本,打开查看一下。 上面有总资产数目:八十二块七毛四分。 上次去镇上供销社花费为十二块三毛。 收鸡蛋一百三十二个,花费四块四毛。 这次去县城她拿了二十块,但没有全部花光。 在医院买了塔糖九颗,一颗四分钱,一共三毛六,干枣一斤四毛,老姜半斤三毛。 合计一块零六分。 废品收购站:旧家具七块,书本报纸一块六。 合计八块六。 百货商店:四斤棉花,一斤七毛,共二块八。 半斤大白兔七毛。 一斤槽子糕一块。 锁头一个八毛。 一包大料一毛五。 蜡笔七根,两分一根,共一毛四。 大前门香烟五盒,每盒一毛五,共六毛。 合计六块一毛九分。 总计:十五块八毛五分。 林小红算了下余额,五十块一毛九分。 看到这个数字不由得抿了下嘴。 虽然这个年头钱值钱,但真花起来还是不够啊。 特别是过几天还要去县城,最起码又是几块打底。 要不,麦乳精先不买了。 反正医生开的条子又没规定日期。 不是她抠,而是这种只进不出的状态让她有些焦虑。 毕竟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她还有三个孩子要养呢。 忍不住揉了揉太阳穴,开源!开源!必须尽快开源! 林小红将账本放起来,开始翻看报纸。 嗯…怎么说呢,扑面而来浓浓的时代特色。 她好像写不来这种稿子。 至少暂时不行。 而且她也有些担心,怕一个不注意哪里写的不合适会被批。 这么战战兢兢的,估计也写不来太好的文章。 投稿这项暂时pass。 她还有一个想法,就是画一些封面,这个她是熟练工啊。 如何构图,如何调色,怎么渲染…她都懂。 不过还是要多看看如今年代的插图,这叫“入乡随俗”。 不过也没多大问题就是了,感谢当年金主爸爸们千奇百怪的要求,让她的画风可以随意切换。 唯一怕的是人家画报不收外来稿子。 她准备回头写信问问,还要多找几个可以投画稿的地方。 挠头,还有啥挣钱手段呢? 哎,她给穿越军们拖后腿了。 第28章 ◎如何挣钱…◎ 林小红废了不少脑细胞,还真让她想到两个可让她发挥的地方。 那就是——墙上标语和小人书。 先说墙上标语,这个在生产队、城镇、县城都可见。 生产队的大队部或者最外围的那家墙上几乎都有。 城镇、县城就更多了。 通常是是白墙红字,写的内容是主~席语、录。 她得承认,这个年代比她写字好看的不少。 但她也有优势啊,她会写美术字和3D字。 她还会画画,可以搞个气氛板报。 总之在这块她很有发挥余地的。 但也有问题,就是如何“入门”。 她总不能傻彪彪的跑去镇政府自荐吧。 她也不是哪个牌面上的人物,会被看门大爷赶出来吧。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下克/上”。 她爹是第三大队大队长,磨一磨还是有机会的。 或者找熟人搭线,不期然的她想到了三大队能耐人——李爱国同志。 再说小人书,里面的画对她来说问题不大。 不过还要费脑子想情节,而且工作量比较大,还不一定过稿,所以这项被她排在了后面。 至于其他挣钱方式,比如放假下地挣工分或者上山采山珍,林小红也想过,不过她有自知之明,知道她干不来的。 倒是等改革开放,她可以做点小生意。 那时候挣钱就容易多了。 林小红留下几张报纸,准备下午再仔细看看,能不能有有用信息。 她现在要做针线活了。 做月事带。 土黄色的棉布她已经清洗裁剪过了。 她准备做三个草木灰的棉花包。 这个没啥技术含量。 之后将棉花铺开,将草木灰棉花包包裹进去,再用棉布进行包裹。 最后缝上绑带,这月事带就成了。 她这身子月事一向准,每月必来,每次三天。 算算日子,没有几天了。 所以她才这么急着做月事带。 做好了,她又算了下账,如果每个月都要耗费三个“月事带”的话,其实挺奢侈的。 即使价格能接受,但是棉花票、布票搞不来啊。 所以卫生纸票还得弄啊。 另外要做好月事带反复用的准备了。 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