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不愿意来看你一眼,连个宫妃的名分都不愿意给你! 还有姨娘,好狠的心啊! 阿娘病重之时,被逼着挪出皇宫! 在沛王李贤的记忆中,这位躺在棺材中的姨娘占据了他童年大部分时光。 温柔婉约的姨娘,是他理想中母亲的样子。 兄弟三人当中,就数李贤哭得最伤心。太子李弘虽然感伤,但他大了,对父皇和这位姨娘之间的事情略有耳闻。如今姨娘离去,李弘心中百感交集,最后汇成一声叹息。 周王李显被悲伤的气氛感染,落了几滴眼泪。 当他看见了武婧儿,立马眼睛一亮,拉了拉武媚娘的衣裳,朝武婧儿的方向看了一眼,见武媚娘微微点头,脸上一喜,随后立马敛起,悄悄走到武婧儿身边。 韩国夫人病入膏肓之际,公主府派人快马加鞭通知武婧儿回来。饶是武婧儿日夜兼程,还是没赶上韩国夫人最后一面。 武婧儿正在烧纸,突然身边凑过一个小胖子,抬头一看,正是脸上带笑的周王李显。 武婧儿下意识想露出一个笑容,但终究不太适合,只冲李显点点头,然后回头示意让随行的云川把李显带出灵堂。 这孩子没心眼,过来吊丧还敢笑,还是带出去好,省得遭人怨恨。 武婧儿这个没多少心眼的人都看出贺兰敏之兄妹心怀不满,更何况阅人无数的武媚娘。 站在姐姐的灵堂里,武媚娘看着阿娘哭得伤心欲绝,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 她的母亲是位虔诚的佛教徒,心性淡泊,随遇而安,若非太宗皇帝做媒,恐怕会青灯古佛到老。 姐姐英年早逝,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武媚娘感到心内一阵愧疚,但她没有后悔。 路是自己走的,结局是自己选的。 武媚娘从不将别人的错误背负在自己身上。 姐姐,一路走好。 我们下辈子还是不要做姐妹了。 武媚娘追悼完,带着孩子们回到皇宫。她回到宫殿,就看见李治正在逗弄小公主玩。 “回来了。”李治不知道该和武媚娘说些什么。 他宁愿在史书之上留下一个冷酷无情的名声,也不愿意去送韩国夫人最后一程。 武媚娘点头,走过来抱起小公主,对李治说道:“小公主已经过了周岁,陛下准备给小公主什么封号?” 李治本以为武媚娘要给自己说些韩国夫人的事情,没想到却是关于小公主,心中一松,看向咿咿呀呀要抓武媚娘流苏玩的小女儿,沉思一会儿,道:“小公主的封号就叫太平。” “太平,太平盛世,好!”武媚娘把太平二字在心中转了一圈,赞道:“娘的小太平快来谢谢阿耶。” “耶耶……耶耶……”小太平张着胳膊要李治抱。 李治笑着将小人儿接过来,抱小孩的姿势很标准,对武媚娘说道:“小太平的容貌像媚娘,我瞧着性格有些像晋阳,一些双眼水灵灵的,一看是阿耶的开心果。” 武媚娘端详了一番小女儿,笑道:“原先不觉得,陛下这么一说,越看越觉得像。俗话说侄女像姑,可不就是说的是太平吗?” 李治听了,心中高兴,道:“这话有道理。晋阳在一众姐妹中最聪明最善解人意,阿耶最喜欢她。” 小太平肉乎乎的小手,抓着武媚娘的手就要往嘴里吃。 武媚娘忙轻轻挣开,笑着道:“小太平馋嘴的很,这点可不像晋阳公主。” 帝后夫妻二人围着幼女言笑晏晏,甚至说到了未来要给公主找什么样的驸马。 武媚娘始终觉得她看不透李治,这人是怎么做到一边深情一边又无情的呢? 李治与两位同母幼妹的感情极好,晋阳公主早夭,只剩下新城公主。新城公主嫁入长孙家,与驸马情投意合恩爱甚笃。然而长孙无忌被贬,驸马坐罪流放被杀,新城公主日渐沉默,无心梳洗。 李治见状,赶忙为日渐消瘦的妹妹选了一位良婿。龙朔三年,新城公主病亡,李治以皇后之礼葬了妹妹,迁怒之下,又把驸马杀了,并流放了驸马一家。① 而姐姐跟了陛下十多年,最后只得了郑国夫人的封号。 武媚娘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或许这才是帝王吧。 送走李治后,武媚娘坐在廊下,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也许在长孙无忌被贬谪被杀之时,她早该明白帝王的无情。 韩国夫人的死就像投入池塘里的一颗小石头,荡起了一阵阵涟漪,然后又慢慢恢复了平静。 武婧儿在韩国夫人五七结束后没几天,又回到了苏州。那里一摊子事,等着她去处理。 在韩国夫人病榻前发誓离开李治的贺兰敏月又进了皇宫。 贺兰敏月的性子愈发执拗了,她现在除了在李治面前一副天真活泼的样子,在其他人面前敏感易怒,对宫女太监动辄打骂。 贺兰敏月黏了上去,李治如往常一样宠爱她。 武婧儿听说此事后,十分不能理解。 姑娘,醒醒啊!韩国夫人抑郁而终,李治要占很大的原因。 也许是众人大多欺软怕硬,而又有恃无恐。 贺兰敏月兄妹将不满怨恨放到了武媚娘身上,对李治则是小意奉承。 姐姐病亡之后,贺兰敏月又宠幸于陛下。对此,武媚娘的心情很平静。 姐姐的离去,带走了某些能够让她情感波动的东西。 武媚娘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巩固自己的后位和权势上。 上一次的废后事件,至今让她心有余悸。她甚至多次在梦中梦到了自己被废,救助无门,孤独地死去。 武媚娘翻阅史书,突然想出一绝妙的主意。 亚献。 她自己做泰山封禅祭祀地祇的亚献。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对泰山封禅念念不忘,就是太宗皇帝也是如此,更何况一直仰慕太宗皇帝的李治? 当皇帝的人不知凡几,但去泰山封禅的只有三位,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各个都彪炳千秋。 太宗皇帝曾两度欲行,或因为旱涝蝗灾或心中踌躇,始终没有去成。 李治掌权后,一直对泰山封禅心动不已,两人也曾私底下商量过这事。 天公作美,最近几年连年丰收,米价达到了每斗五钱。在外,将士们开疆拓土,破突厥、灭百济、平葱岭、定鉄勒,大唐对东、西、南、北的疆域控制更上一层。 天时地利人和,此时不封禅,更待何时?于是群臣上表,武媚娘更是其中的中坚力量。 没有哪一位帝王能够拒绝泰山封禅。 李治也不能。 泰山封禅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在泰山之巅祭天和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或社首山祭地。② 大臣已经呈上封禅的《仪注》,武媚娘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