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如何?” “开疆拓土,安邦定国。” “房如雪呢?” “多谋擅断,有房公遗风。” “那国老觉得我立太平为储如何?”武媚娘转过身定定看着狄仁杰。 狄仁杰心一咯噔,扫了左右,发现只有自己二人,苦笑道:“公主的才能远超一般人,但比之圣上差了许多。或许两三代之后,武周需要这样英明的守成之君,但现在武周需要的是稳定啊!” 狄仁杰曾在安东任官,看着边疆形势,民族成分复杂,矛盾不断,若处理不好或者稍一放松,很可能就会引发叛乱。 他从安东一境,就可以推测安西、安北、云中、吐蕃以及流求等地方的情况。四周皆是如此啊。 “竟然连狄公你也反对吗?”武媚娘叹了一声。 狄仁杰拱手道:“请圣上三思。微臣听闻庐陵王长子有贤名,幼女得陛下宠爱。皇嗣长子亦有贤名,三子也得过陛下赞赏。” 武媚娘闻言又沉默了,道:“此事出乎我口,入乎你耳,不可外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老臣知道。”狄仁杰说道。 “回去吧。” 武媚娘转身和狄仁杰往回走,阳光在他们身后洒下来。 武婧儿病好之后,回到皇宫。武媚娘大喜,握住武婧儿的手说道:“咱们姊妹风风雨雨一起经历了这么多年,三姐姐万勿舍我而去。” 整个世界一下子安静了。武婧儿双眼湿润,同伴的离去迫使她不得不面对死亡。随着时间门长河的流逝,她们这些人终究要和熟人告别,或者熟人要和他们告别。 “好,陛下也不要先我而去。”武婧儿道。 “同生共死,姊妹一心。”武媚娘道。 武婧儿闻言笑起来道:“嗯。陛下,为政也不要懈怠啊。” 提到政事,武媚娘突然说道:“我欲立显儿为太子,你意向如何?” 武婧儿一愣,随后道:“好。” 武媚娘拍了拍武婧儿的肩膀,道:“三姐姐,你做得已经够多了,下面的就要交给年轻人吧。” 这条路很艰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不断地开拓。 武婧儿点头,隔着玻璃窗户看见外面盛开的红梅花,道:“红梅开了,欺霜傲雪,占尽小园风情。” 武媚娘顺着武婧儿的目光看过去,道:“是呀,花开了。” 天授九年腊月二十一,武媚娘下诏立庐陵王为皇太子。 诏令下去后,武媚娘坐在明堂上,看着满堂大臣欢喜鼓舞的神情,心情不豫。 她还没有老!她依然精力旺盛,还没有老到需要继承人的地步! 此时的武媚娘就像狮群中的首领,虽然依然能够震慑宵小,但是由于年迈,不断有其他小年轻悄悄摸摸地想要挑战她的权威。 李显一家接到这道圣旨后,激动不已。他们一家终于时来运转,从惶惶不可终日,到了守得云开见月明。 “阿娘,淡定。”李重润亦是心中欢喜。 韦滢滢深吸一口气,但脸上的笑容但依然遮不住,她扫视一圈道:“以后,你们谁也不许乱说话。圣恩浩荡,我们一家要感念圣上的恩德。” “嗯。”“好。”几个儿女们纷纷应下。 第142章 . 武皇(结) 春泥(结)…… 天授十年, 武媚娘在明堂举行大享之礼,太子李显为亚献,皇孙李重润为终献。 正月, 武媚娘册封皇嗣李旦为相王, 并册封诸孙为郡王, 未册封过的孙女为郡主。 李显的一子四女,在此之前唯有李重润和李裹儿没有爵位。李重润是被高宗皇帝册封的皇太孙, 李显被废帝位,他随后也被废黜皇太孙之位, 成为庶人。 李裹儿则因为年纪太小, 出生之时, 李显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 更遑论爵位?李裹儿被册封为安乐郡主。 诏书连发几道, 除了李氏诸王, 武媚娘还册封了武氏诸位侄孙(女)。阿夙被封为临汾郡王。 李裹儿如今十五岁了, 母亲韦滢滢本以美貌选为王妃, 而李裹儿仿佛挑着父母的优点长, 容貌灼灼, 满室生辉,让人移不开眼睛。 “这是我家的芝兰。”武媚娘显然对这个性格类似自己的孙女很满意。在第一届学堂学生全部结业后, 经常召李裹儿进宫。 李裹儿自然极为乐意,能在圣上身边听其教导, 她将受益无穷。她不愿意做徒有封号的郡主或者公主, 而是想做实权的公主。 就如楚王一样。 或许, 再进一步,也尚未可知。但现在重要的是,保住阿耶的太子之位, 助阿耶登上皇位,成为皇帝。 武婧儿端详起李裹儿,精神昂扬奋发,脸上挂着自信的笑容,容颜如画,赞道:“确实如此,但我家的阿夙也不错嘛。” 李裹儿笑道:“阿夙姐姐很好。自从学堂结业后,我很少在宫中见阿夙姐姐,阿夙姐姐最近在干什么?” 武婧儿笑道:“她进了金吾卫当中郎将,最近一直在军营,也很少回家。” “啊!”李裹儿惊呼出声道:“阿夙姐姐去了军营?”武婧儿点点头,阿夙初入金吾卫,有人见她年幼,有人见她为女性,面上看在她父亲祖母的份上捧着她,背后却言语轻蔑。 军营是讲究实力的地方,阿夙弓马娴熟,十八般武器皆会用,擅长刀法和枪法,力气又大,于是在军营中开始了挑战的生涯。 打败军营中所有人还不停手,阿夙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都要挑一个或几个人挑战,磨练武艺。 阿夙自幼在军营长大,回到了军营仿佛就在家中一样,混得如鱼得水。 她的归宿是广袤的天地,而不是高深的宫墙。她是展翅高飞的雄鹰,而不是养在笼中的金丝雀。 武媚娘自从立了皇太子,朝臣们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地。这些人中有心向李唐的,有担忧天下的,有投机取巧的…… 就连前几年一直争夺太子之位的武家诸人也慢慢消停下来,开始考虑以后的事情。 武家和武周命运相连,天然就是武周政权的维护者。只要有武家人掌握实权一天,武周就不至于落个湮没无闻的结局。 武媚娘开始为以后布局,她想让新生的政权是李武联合执政。于是,一道赐婚的圣旨落到了李显的宫殿里。李显如今又立为太子,从王府搬到了宫中居住。 李显的二女永泰郡主赐婚武三思长子武崇训。 接到圣旨后,武三思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有仆人过来禀告说,魏王不好了,请他赶紧过去。 武承嗣自认为对武周劳苦功高,对圣上忠心耿耿,且又是武家的长子嫡孙,储君之位,他有一争之力。 可惜,时也,运也,命也。 立庐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