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仪。 直到几年后的一天,李治带着武昭仪来到长孙家,宴席之上对长孙无忌说道:“舅父,王皇后无子,朕欲立武昭仪为后,还请舅父成全。” 长孙无忌手中的酒杯一下子掉落了,他直愣愣地看向武昭仪,然后又哭又笑。 他们都想错了,包括太宗,武皇的武不是谥号,而是姓氏! 李治没有得到长孙无忌的允诺,回去的路上与武昭仪坐在马车上,不解道:“舅父为何是这幅模样?” 武昭仪的眉眼垂下,然后抬头注视着李治,郑重说道:“他或许想起了武德九年的天幕谶言。” “什么天幕谶言?”李治是真不知道这件事。 武昭仪说道:“我阿耶和阿娘曾与我说过,天幕九年,天降异象,有神女临太宗昭陵和高宗武皇的乾陵,预言未来。” 李治大吃一惊,道:“真有这事?阿耶的陵墓就叫昭陵,那高宗是谁?” 武昭仪道:“臣妾不敢欺骗圣上,陛下问下武德年间的人就知道了。神女预言,大唐连出六世明君,疆域广袤。六世明君有高祖、太宗、高宗、武皇、仁宗、代宗,其中高宗为太宗子,武皇为高宗皇后,代宗是公主称帝。” 李治的目光唰得看向武昭仪,不可置信道:“若朕是高宗,那你就是武皇?”王皇后太蠢又不得李治信任,李治首先将她排除在外。 “赵国公恐怕也是这样想。”武昭仪道。 李治闻言突然大笑起来,目光灼灼盯着武昭仪,白皙修长的手抚摸着武昭仪的脸,道:“昭仪,你说你是武皇吗?” 武昭仪也看着李治,说道:“臣妾不知。陛下,难道你没注意到朝廷之中多位朝臣叫苏定方、上官仪以及秦梦年吗?” 李治松开手,摇摇头道:“难道这些名字本来的主人是什么大人物不成?” 武昭仪道:“苏定方在高宗朝灭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抵御吐蕃,功封邢国公,陪葬乾陵。” “上官仪是高宗朝宰相,因谋反被诛,孙女没入宫廷为奴,最后成为一代明相。” “秦梦年是武皇外甥,少年跟随苏定方南征北战,经营西南数十年一举平吐蕃,功封南平郡王,被后人誉为汉之卫青。” 李治心中一震,良久才回过神来,吐槽道:“叫苏定方秦梦年也就罢了,但为什么上官仪也有人叫,这人可是犯了谋反罪啊?” 武昭仪:“神女预言房相房玄龄也有一孙女房如雪为贤相,房如雪也是因为谋反没入宫廷,但看现在房家门风清简,无谋反之相,也无谋反之力。” “你有姐姐嫁给姓秦的吗?你姐姐不是嫁给贺兰家了。”李治问道。 武昭仪道:“除了亲姊外,我亦有堂姊数人,有一要好的三姊人极聪明,擅筹算,胸有丘壑,但不幸夭折,据说本来要与一姓秦的小官结亲。” 李治闻言,急道:“你堂姊是怎么没的?” 武昭仪面露哀伤之色:“暴疾而亡,从发病到死亡不到一刻钟。” 李治狠狠拍了车壁,然后看向武昭仪,语气平静道:“你要做武皇?” 武昭仪:“陛下要做‘兴百王之绝典,播十纪之高躅’的高宗吗?”① 李治闻言又笑起来,温情款款地抓住武昭仪的手,道:“朕当然愿意,那你呢?” 武昭仪神色黯然道:“神女预言高宗与武皇长子弘深受二人宠信,但体弱早逝,被高宗追赠孝敬皇帝。太子妃杨妙音以经营流求扩展国土,并为大唐带来数千万两白银,生前被封为东平郡王,死后追封孝文皇后。” 李治疑惑道:“咱们的孩子不叫弘呀?”说完,他惊疑地看向武媚娘,道:“你早就知道?” 当年一向柔顺的武昭仪为儿L子坚定地拒绝了李治精心起的“李弘”这个名字。 “臣妾不知道。”武昭仪坚决否定道:“臣妾作为母亲,期盼儿L子长命无忧。” 李治又追问:“那仁宗和代宗呢?” 武昭仪:“仁宗是代宗的阿兄,代宗是幼妹。虽然代宗推翻了仁宗的皇位,但据神女说仁宗应该和心上人走了。他心上人是秦梦年的女儿L秦舒,李唐一朝始终将秦舒一脉视若宗室。” 李治:…… “朕头疼,这关系太乱了。算了,这些事以后再说,先顾眼下,不知道舅父同不同意立你为后。”李治摆摆手,靠在武昭仪身上。 武昭仪转头看着他,目光坚定:“臣妾不知道赵国公同不同意,但臣妾知道陛下会有办法的。” 李治长叹一声道:“朕希望舅父不要让我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