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的大宋需要稳定来解决内患,而非战争。”
“五百黑骑就杀得耶律洪基二十万大军胆寒,要是五千呢?五万呢!?”
“如果换了你,手里有五万黑甲重骑,又主导宋辽之战,你会安于现状,眼看辽人耀武于世吗?”
“换句话说,唐宗汉武,要是手里也有五万黑骑呢?或者说有大郎的炮,会只满足于番邦称臣吗?会不想天下归我一处吗?”
“可是现在来看,无论强汉、天唐,还是当下的大宋,国力再强,又何以支撑这样庞大的征服之战呢?”
说到这里,吴育很理性地看着曹觉。
“**不是说有就有,也不是说没有就没有。纵使儒道世昌,教化人放下**,可是也没法灭除**。胆气有了,**就随之而来。占了一点便宜,就会想再多占一点,潜移默化,就成了穷兵黩武,进而失控。”
“这炮就是**,就是军人手里的胆气,放出来,就收不回去!”
好吧,吴育是典型的文人思维,大宋文人的思维。
有一点吴育没说,那就是:炮是在武人手里,不是在文官手里。
摁着炮,就是摁着武人的胆,不但要防穷兵黩武,而且要防五代重回。
是有偏见,但却不无道理。最起码有一点说的很对,**是因实力而生的。
这个实力如果是由良性的国力提升所滋生的实力,那自然没问题。
可是,如果这个实力只是依赖一门炮,其它的配套都跟不上,那将是一场灾难。
曹觉还是不能放下。
唐奕见他还不释然,只得又道:“我就问你,这炮是野外遭遇战的威力大,还是阵地战更有用!?”
曹觉不假思索:“当然是阵地战。”
这个曹觉想都不用想,小炮还好,要是唐奕说的大炮,必是笨重无比,遭遇战打的是机动性,炮的威力不见得能发挥出来。
“再问你,是攻城好用,还是守城好用?”
“攻城。”
攻城相对还是具备一定的机动性,可是守城就没法动,没法躲了。对于大炮来说,就是活靶子。
“还不明白吗?”唐奕冷然道。“大宋比起游牧骑兵,谁更善野战和机动性?”
“比起大辽和西夏,谁又以城防著称?”
“又是谁的人口密度更大?更能发挥炮火覆盖的威力?”
一个靠城墙围起来的民族,比起骑兵,更怕的是炮火。
“可是”曹觉叫道。“炮是咱们的,他们没有啊!”
“早晚会有的!”唐奕长叹一声。“如果别人永远也学不去,那就不用这番争论了。”
“这世上,没有永远的秘密。”
前装炮这种东西复杂吗?说句不好听的,这小炮看上一眼回去琢磨两天恨不得就能造,麻烦的反而是炸药。
可是,一但装备军队,置于万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