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便宜谁不占啊。 大家都这么想的,所以这野猪肉相当走俏,等最后一个人买完兴高采烈的离开后,铺子上只剩下两个猪筒骨还没卖掉了。 而与此同时,摊子旁边杂七杂八的东西也堆了一大堆。 光是鸡蛋鸭蛋鹅蛋就十几笼。 估计村里一大半的鸡鸭鹅蛋此时都在这里了。 慕斯言他们忙活了半天,这回慕乔帮着忙把东西都抬了回去,一连抬了十多回才算完。 剩下的两根猪筒骨也留着晚上熬汤喝。 少放调料,放些冬瓜,再多放水,煮出来的筒骨汤清淡好喝不油腻。 这汤慕乔熬了一大锅,晚上一家八口人,每人都喝了好几碗。 尤其是筒骨汤里的冬瓜,晶莹透明软烂入味,一口接着一口,好吃的停不下来。 还有那筒骨上没有剃干净的肉,也比其他部位上的肉软嫩一些。 吃完了上面的肉,还可以嗦筒骨里的骨髓。 那两段筒骨很长,慕乔用干净的小锤子锤成了好几段,每人都可以分到一段。 吃完晚饭后,慕乔看下家里新增的十几笼子鸡鸭鹅蛋,其中鸡蛋四笼大概两百多个,鸭蛋六笼三百多个,鹅蛋两笼,几十个左右。 慕乔边看脑子里边回忆着皮蛋的做法,然后她只会吃,不会做。 这时她想起了系统商城里那本工具书,‘万载’。 工具书‘万载’,永久性物品,2金币,可不断更新新的内容,每次更新内容需支付1金币。 眼下总算是派上用场了。 由于目前系统金币余额还相当富余,所以慕乔眼下也非常舍得的花了三个金币。 买下工具书,并更新了一次内容。 工具书更新出的内容,是和宿主的需要相对应的。 看完工具书里显示的做法后,慕乔说干就干,当晚就把那大几百个的鸭蛋全部按照有数处理完,置入大缸内,封存在地窖中。 除了今天从山下带回来的那些鸭蛋,慕乔自家也有一百多个存货,慕乔一并用了。 剩下的小几百个鸡蛋和鹅蛋就只能留着慢慢吃了。 再不然的话,就让家里剩下的几只母鸡母鸭一起孵了。 自从之前建道观用了鸡鸭做报酬,家中近几个月来,鸡鸭的数量就一直维持在十来只的样子了。 不算多也不算少。 第91章 下雨 慕乔在家中痛痛快快的休息了几日后,便上山找了一处山洞开始闭关。 山中时光飞逝。 直到下一轮的‘求水’法事需要开始时,她才出关下山。 之后她带着悲济这一个多月的存货,出了村。 先朝南而去,再北上。 整个晋庸朝一圈下来,耗时两个多月,耗费凝水珠300,但也有小几十的新增。 巡回下来后,慕乔一如既往回村休息几日,便上山埋头苦修。 一年下来大概需要往复两至三次。 相同的日常一直持续到到第十年的某一日。 慕乔在返回离镇的路上,福至心灵,画成了那张曾失败无数次的灵泽符。 而且是落笔即成。 这高级中阶符箓,仅仅只是画成,就已经能引得天象异动。 此时慕乔的系统金币余额只剩下50。 距离她任务截止的时间只剩下两日。 慕乔又花了一天的时间回到离镇。 城门口,宋时誉依旧穿着一袭青衣,静静地等待,就像往常的每一次一样。 十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他的样貌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慕乔自己则从原本白白净净的小姐儿成长成一个凌厉干练的成熟女性。 她行至城门口,翻身下马。 很快,城门口的守卫便将匹马牵走,慕乔和宋时誉两人并肩朝着镇里走去。 “帮我准备一场法事吧。” 这次她没再要求百姓们闭门不出。 灵泽符祈求风调雨顺,十年来的第一场雨,她希望他们可以亲目。 宋时誉闻言沉默的点了点头。 因为慕乔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她上午回的镇里。 下午就开始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法事。 十年来,镇子上的百姓也是第一次围观,好奇新鲜的紧。 慕乔缓缓走上一处三层高的阁楼,在阁楼的高台上,在楼下成千上万的百姓眼中。 调动周身法气,双眸微阖,单手在虚空中游走,薄唇轻启,低声念咒。 最后一声大呵。 符成金光现。 巨大的金色符文被慕乔轻手挥至高空,接着只听到一声响天彻地的惊雷,符文瞬间飞散去云,一瞬之后无数的金光洒落大地。 与其一起落下的,还有微微的细雨,轻轻的落在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脸颊上。 就像春日重回,温柔的抚摸着天下的每一个生灵。 楼下的百姓在金色符文出现时就已经惊呆了,呆滞的看着阁楼上的神迹,之后直到细细绵绵的微雨落到他们的面颊上,才堪堪回神。 之后欣喜若狂,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大哭。 当即发泄了一顿后,众生俯首,对着不知何时已经人去楼空的阁楼,虔诚朝拜。 慕乔此时已经从阁楼后门策马离开。 宋时誉像是感应到了什么,头一回说要跟她一起回村。 两人策马并肩而行。 两刻钟后,回到了清远村。 此时山中也下着小雨,高山上云雾缭绕,美似仙境。 十年过去,清远村和当年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这里的村民依旧简单朴实的生活着。 只不过曾经的小孩此时都已经长大成人了。 十年之中,因为慕乔的缘故,他们身上流放的枷锁早就已经去除。 慕斯言和周谨行两人都通过科考回了京都。 慕乔这趟就是从京都回来的,也趁着即将离开之际,和二位见了一面,把酒言欢,第二日便策马而归,也没让那两人送行。 莹姐儿自是跟着周谨行一起回了京都,只不过慕乔去的时候不巧,她不在家中,所以没能见得。 周锦容长大后因为对经商感兴趣,慕乔就拜托了白家现掌事白若云带她走南闯北的去见世面。 如今也在外还未归。 只有慕年年那小子,生性单纯,寄情山水,心无大志,陪着年岁渐长的祖母留在了这山中。 每日吃吃喝喝养养花种种草,偶尔上个山打个猎,兴趣来了就去村里大湖边垂钓。 要论舒服也就他的小日子过得最自在。 同样自在的还有悲济老道和钟老爷子,两人成了老年交,无事便配个下酒菜喝着小酒,或下下围棋。 悲济这会儿的道观里甚至还有世人为慕乔立的金像…… 慕乔和宋时誉回到村中,路上在外面看雨的村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