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还能再打包点水果和凉菜, 这里的西瓜、鱼皮都很不错,尤其鱼皮比外面卖的还好吃。” 苏诗怡:…… 行吧行吧, 一切都听孩子的。为了这顿火锅, 韦冬冬也很是很用心了。 苏诗怡不太擅长做选择题, 但她很会点菜,为什么要选呢,只要把所有东西都点一遍不就行了吗? 不过满打满算,她们只有四个人——她们两个加上两位便衣保镖,也吃不了太多东西,所以她每样只点了半份,如果吃到特别喜欢的再加。 特色菜类、牛羊肉类被苏诗怡点了个遍,水产制品和丸滑类也差不多。其中她和韦冬冬都爱吃的虾滑,更是直接点了四个半份,尽情敞开吃。这里还有按个卖的大闸蟹和生蚝,她就没点。 太便宜了,价格肯定会限制品质,10块一个的生蚝和29.9的大闸蟹,她应该是吃不惯的。 说起来,鹏城海域这块还是黄油蟹的最佳产区,福永、沙井、流浮山和白石洲所产的黄油蟹简直不要太香,她明天回学校前还可以多带点这种本地特产。 这种螃蟹也不是很贵……单只价格在千元左右浮动而已啦,特别好的也就是两千。 此时,算上饮料和小料,包含锅底在内,菜单上的价格也就九百多。 海底捞还是很便宜的嘛,点了那么多菜,也就是一只普通黄油蟹的钱,她们还能打六九折,立胜三百块,突然觉得好划算! 苏诗怡看着菜单上的长长的半份菜,感觉还可以接着点,因为这两位保镖都是很能吃的。 韦冬冬也说:“继续点吧,吃不完的我们还可以做成麻辣拌和钵钵鸡啊,打包带走就好了。” 苏诗怡:…… 行吧,点得越多省得越多(?)在毕业前势必要将学生优惠享受到极致! 其实到这里,主推菜已经被她们点得差不多了。苏诗怡继续往下加经典火锅菜,等到将所有涮菜都加入菜单后,价格已经来到了将近一千五。 这里面还只有两种面食,韦冬冬点名要的甩面——不是,捞派捞面和苏诗怡喜欢吃的水晶粉丝。 小吃就算了,苏诗怡现在很注重养生(?),对小酥肉等油炸食品敬谢不敏。不过,这里的甜品还是可以多来几个的。 椰子味雪糕、好运虎慕斯甜品、海底捞椰、黑糖冰粉……苏诗怡提交菜品下单后,看着长长的列表,今天还真是实现火锅自由了。 韦冬冬问她:“现在买单价格是多少?” 苏诗怡看了眼:“一千七百十三块六。折后价是……” “一千一百八十二块三毛八,省了五百三十一块二毛一,很划算诶,这都够我两个星期生活费了。” 苏诗怡:…… 是天才就了不起吗,她认识的韦冬冬和陈雯雯,其实真正的天赋都不在数学上,就像是技能加点时随便往这边加了一点,就能吊打(像她这样的)普通人。 苏诗怡只好安慰自己,毕竟老天爷也不能太偏心。她已经有了挥霍不完的金钱和高贵气质(?)不能再向上天要求更多了! 没错,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常态(确信) 锅底很快被端上来,服务员正要调整火力将锅底煮开时,被韦冬冬拦住。 “鲜鸭血要冷水下锅,这样煮出来的更好吃,不容易带腥味。” 她一边说着,一边还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在上面敲了几行字。其他端上来的食材,韦冬冬也会观察它们的外观和色泽,像是做科研那样认真地记下心得体会。 其实她现在的状态,比起苏诗怡上次在游乐园见到她时已经好很多了。看来韦秋导演做得很对,《七月青李》筹拍后,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的韦冬冬逐渐从抑郁中走出来。 在剧组,她的才华与能力被肯定,忙碌的生活也让她没有什么时间去伤感。心理医生说,她之前会生病,也和校园环境对她来说一片死寂,毫无生机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嗯……就是高中课程对她来说太简单了,她终日无所事事,找不到情感寄托,想写小说排解心情,结果读者只凭感情线的BE就否定了她整篇文的所有内容,让她更加难受。 有韦冬冬的例子在,苏诗怡觉得她要更关注陈雯雯的心理健康了。 等一下,韦冬冬,陈雯雯,于昭昭,好像名字是叠词的比较容易出天才……要么就是单字,比如顾朗,顾宸,她哪头都没挨着! 失策了,她爹妈当年咋不给她取名叫苏诗或者苏诗诗呢。 遗憾错失天才机会的苏诗怡问:“你下一本打算写美食文吗?” 韦冬冬:“是有这个想法,不过最终成就不是大厨,是餐饮行业龙头。我准备让主角从街边麻辣烫开局,然后再到火锅门店。” 按照韦冬冬的写作风格,这本书有金手指的可能性不大,是明显的升级流剧本。作为这几年风很大的火锅店,它的门槛其实特别低,只需要做好锅底和食材品控就行,麻辣烫也是同理。 所以她今天来到这里,除了吃火锅之外,还真的是来“记录素材”的。论口味,这里不能算吊打同行,但论品牌知名度,它肯定是业内大哥。 苏诗怡夹了一块毛肚:“那就是搞事业文学,美食只是工具了。” 其实这样也挺好的,苏诗怡确实想象不出,如果没有金手指系统,要怎么达成美食文里“将所有角色馋疯”的成就。 论高端享受,她的日常饮食够高级了吧?照样有的菜她喜欢吃,有的菜觉得一般,却是其他家人的心头好。别说是个人喜好千变万化,就连生理构造都有可能有细微差别呢,不是已经有人研究出特定人群的基因决定他们闻到香菜就想吐么。 火锅咕噜咕噜地烧着,她们尽情享用着让围观路人看到都会惊讶的all in菜品。韦冬冬还拍了张照片,确实很有满汉全席那点意思。 苏诗怡刚把四份虾滑同时下进四个锅底,正在等待火锅店的虾滑自由时,一边吃一边记录,还能刷一会手机的韦冬冬突然问她: “诗怡姐,你之前说想找我改编《女帝》的电影剧本,你把电视剧的版权让给别人了?” 让这个词,说得就很微妙。 苏诗怡诚实道:“不是让,是人家先抢了。我当时没想到这一点,下手慢了一步。” 其实《女帝》电视剧版权被买走时,还不是它最火的时候,距离有意向到谈成肯定也需要时间吧。 按照苏诗怡当时的思路,既然有别的影视公司愿意在它爆火前买下,说明是很看重它的价值,肯定会认真拍的,她一个外行就不必抢了,人家拍电视剧那她就拍电影呗。 苏诗怡问:“你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刷到了微博。”韦冬冬将这个页面分享给她,“《女帝》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