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泉镇地处南方,进了五月就开始了阴雨连绵的天气。
就算不下雨,天的也是阴的时候多,空气里都充满了水汽的味道。
这天,难得没下雨,姚爸吃完早饭,扛着梯子进了屋。
姚蓝背着书包下楼,奇怪的问道:“爸,你这是要干嘛?”
姚爸在厨房前架好梯子,开始往上爬,“我修修屋顶,厨房有点漏水。”
见姚蓝要上来帮忙扶梯子,姚爸摆摆手道:“快去上学吧,这梯子稳当,不会掉下来的。”
姚妈也边洗碗边对院子里的姚蓝大声说道:“你别管你爸,一会我就洗完碗了,我来扶,你快点去上学!”
“哦!”姚蓝应了一声,就拉起姚欢的手出门去了。
姚欢姚乐从去年九月就开始上小学了,平时都是姚蓝带着过去,不过一般会乖乖跟她一起走的只有姚欢。
至于姚乐,早就吃完早饭一抹嘴冲出去找自己的小伙伴了。
姚爸拿着扫帚先扫干净屋顶,顶上一年也不一定上去一次,都是灰不说,还有些碎裂的小石子和落叶。
破损的裂缝里也都是炸开的碎石块,这些都是要先清理出来。
清理好碎石以后,就要往里面填水泥,让缝隙补满。
之后再在表面铺上防水的油毡,固定好,没有缝隙,就算是补好了。
刚弄好一出漏水点,姚爸站起来揉了揉弯了半天的腰,就听到有人站在院子里叫他。
“大哥!”姚三叔推着自行车,走了进来。
他走到墙边,把自行车随手一靠,也不锁,就走了过来。
“三弟!”姚爸高兴的回应了一声,赶忙踩着梯子往下爬。
“你怎么来了?”
说着就拉着姚三叔往里走,让姚妈去倒茶。
“我来看看你。”姚三叔顿了一下,“我听说……听说你下岗了。”
其实姚三叔是知道姚爸是被开了,但是被开好说不好听,于是用下岗一词来替代。
下岗是最近流行起来的词汇,本来在事业单位上班都是铁饭碗,能干一辈子不说,还能穿给子女,一家人都吃喝不愁。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开始改制,从国营变为合资或者私营,自然就产生了一大批从单位解聘的人员,这种行为被大家称为下岗。
“哥,你也别伤心了。”姚三叔看姚爸脸色不好看,安慰道:“国营饭店这两年生意也少了不少,街上陆陆续续开了那么多饭馆,都比你们饭店便宜,这么下去,你迟早也是要出来的,现在不过是提前来一点时间而已。”
如果姚蓝在这,一定会为姚三叔的话赞同不已,因为就像姚三叔说的,国营饭店确实在两年之后是宣告倒闭,一次下岗了所有人。
姚妈把茶杯放在姚三叔面前的桌子上,坐到姚爸身边开口道:“如果是大家都走,那也是没办法,但这次是姓周的做的太绝,不给分房不说,还将你哥赶出来……”
说着就语气哽咽,眼泪婆娑起来。
姚爸作为姚家的顶梁柱,这会没了工作,实在是让姚妈对前途一片绝望,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呀?难道要让姚蓝一个小孩子去摆摊吗?
那也显的他们做父母的太没用了!
眼见姚妈哭了起来,姚爸赶紧轻声安慰,一再保证他一个厨子怎么都不会找不到工作的。
“哥!”姚三叔看姚妈渐渐控制好了情绪,开口对姚爸说:“你想没想过自己做?”
现在满大街都是做生意的小摊小贩,铭山市更是因为下岗人员多,各种铺子开的到处都是。
甚至还有为了下海而办停薪留职的人,就因为做生意赚的比上班多。
“其实我也有想过。”姚爸对姚三叔点点头,“但是我一直在厨房里忙活,经营的事情都是姓周的在管,我完全不知道开饭店要做什么。”
“而且以前店里的菜都是姓周的联系好了菜贩直接送来,我到现在连菜场在哪都不知道。”
“这都是小事。”姚三叔喝了一口茶,“只要你想做就好办。”
姚妈听这话像是有下文,就积极问道:“你是有什么门路吗?”
姚三叔点点头,“是这样的,我有个同事马上要结婚,要办酒席,但是又不想自己抄心,就打算直接按桌包给别人做。”
“城里不都是上酒店办酒吗?”姚妈奇怪的问道。
姚三叔笑了,“大嫂,不是每个城里人都会去酒店办的,酒店多贵呀,一餐的饭钱够请人办一天了!”
姚爸认同的说:“我们店一桌酒怎么都要个150以上,这还是起步价,高的还有两三百的,一般办一场婚礼怎么也有个十几二十桌,再加酒水这些,怎么也破三千了。”
听到城里办酒竟然这么贵,姚妈也不禁咂舌,这也太花钱了,怪不得饭店都没人去了!
“那还有些小店子呢?”
姚三叔拿过水壶往杯子里加了点热水,“小店子没场地呀!十几二十桌的桌子还要地方放呢!”
“总之这是个机会,本来就算大哥没出来,我也打算来问问你干不干的,毕竟他一桌的预算是六十,按二十桌算,就是一千二,大哥你觉得怎么样?”
姚爸听到这个消息,说不心动是假的,但是具体能不能做,他还要算一下材料钱再说。
于是他开口道:“这我还需要去菜场看看鱼肉的价格,才知道能不能做。”
姚三叔听这话就知道姚爸这是愿意的,于是笑着说道:“大哥你先去看,算好了给我的bb机发消息就成。”
说着还从皮带上的拿下来一个小黑盒子,盒子上有块小小的灰色屏幕,姚三叔一按鸡柳亮起绿色的光来。
“bb机?”姚妈好奇的看着桌上的东西,想看又不敢上手。
这东西看着奇怪,还能跟电视一样显示文字,一定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