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时空穿越 > 家父隋炀帝 > 第625章 登高之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第625章 登高之门(2 / 2)

他是礼部尚书,魏征又是礼部的,他这是脱干系呢,免得别人以为,是特么我指使的。

门下省给事郎韦挺也冷笑道:“巨鹿魏氏眼下在京师任职的,一个魏征,还有一个内史省的中书舍人魏澹,都没有爵位,你知道我们京兆韦有爵位的,有多少人吗?听好了,四十三个,拿命换的。”

“吏部负责核查,当下有任期满三年四年之地方官员,即刻调任,有留连不遵者,降品一级,观其后效,再做录用,县级佐僚优先录用科考进士。”

接着,杨铭继续甩锅道:“今天之所以召集诸位,其实是要议论一件大事。”

但是想要他们削自己的食邑,那是没门的,而杨约这个建议,正中他们下怀。

但是窦庆肯定不乐意,但你不乐意能咋滴?你坐在这个位置上多少年了?我十二岁的时候,就是你,我今年二十六岁,还是你,你该挪挪屁股了。

“言重了言重了,人家祖上也是显赫望族,只是在我大隋,难登大雅,”右武卫大将军裴仁基道。

开皇年间,这个人是地方官员考核当中的魁首,早年在岐州做刺史,贤名远播,天下称誉。

这个属于是平调了,光禄寺少卿,一寺的二把手,不比河东太守差。

要不是因为对方是东宫出来的,早就有人忍不住动手了。

这特么还升官了?

门下省给事郎苏夔政皱眉道:“禀殿下,门下省眼下无缺啊。”

我可没有指使他啊。

这就是为什么,他一开始就没想着削减国公的食邑,会惹众怒的。

吏部侍郎崔君肃冷笑道:“你知道大隋的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有多少吗?为博直名,动摇国家根基,魏征,你不想活了?”

因为国公,是大隋王朝的董事会成员,人家们分红,是理所当然的。

而朝堂上这帮人,肯定是同意的,一来,这本就是国策,很多人也都是参与者,比如崔仲方。

就是有一点,不太能适应,本地人不能在本地做官。

他这话一出口,大家都愣住了,当然了,除了宗室子弟,因为他们早有心理准备。

就此,朝堂以高熲为首的诸位大佬,提议天下地方官员,州郡三年一换,县令四年一换,本来还打算将佐官的任命权收回中央,但是阻力太大。

杨铭继续道:“我大隋立国之初,定下了地方州郡主官,三年一换,县主官,四年一换,但实际情况却非如此,这是高祖皇帝定下的国策,孤欲完备,诸公以为如何?”

因为只有大事能化小小事直接就化了了。

“削多少,你们自己定吧,孤不为难你们,”杨铭道。

于是杨恭仁提议道:“佐僚回避本郡,应将京兆和东都划除在外。”

“一个小小的六品主客都事,谁给你的胆子妄议朝政?给我退下去,”杨玄感怒斥道。

杨铭这么做,其实是保魏征,毕竟对方是帮自己挡箭,已经招惹重怒,他不表态,其他人会收拾魏征的。

其实就是互相换个地方,继续当太守县令,想要进中枢,没那么容易。

杨恭仁心里明白魏征不过是出来挡箭的,一开始搞这么大是为了最后的大事化小。

于是众人将约好的数字报了上来,杨铭批准了。

于是杨坚当时说了一句,这样的官,不该只造福岐州的百姓,应该让他去其它地方也干一干,三年后,杨坚让他转为相州刺史。

杨约开始打量殿内众宗室子弟的表情,立时判断出,这是太子在背后主使的,于是他直接起身道:

“臣赞成恭仁,这个时候,宗室应做表率,国家只是一时之难,也不是难到无下炊之米,真要有那一天,臣愿上缴食邑,为国分忧。”

“散骑常侍由原本的四人增设至五人,”杨铭淡淡道。

好家伙,量身打造了都?

苏夔一脸吃瘪的退了下去。

想要保证国家稳定,这个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比魏征那个事可大多了,而对进士的优先录用,势必会让天下士子趋之若鹜。

一扇登高之门,就此打开。

大隋王朝开中华科举之先河,在历史上只有寥寥几笔,杨广也是倒霉,历史上干的蠢事太多,以至于这么牛逼的功绩鲜有人知,殊不知,他为后世万千士子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没有隋末大乱斗,杨广可称一代明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shumkj.cc。手机版:https://m.shumkj.cc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