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小螃蟹拨来拨去。 小小的螃蟹一骨碌滚出好远,站稳身体后更是朝着胤祚的方向大力晃动着两只小钳子。 胤祚故技重施,小螃蟹又是滚了两圈。 不远处的太子看在眼里,抬声提醒:“胤祚,小心被夹到。” 胤祚抬起头:“放心——” 话还没说完,一阵刺痛便从他的脚背上传来。 胤祚杏眼睁得溜圆:“嗷啊!” 他低头看向脚背——或许是因为刚才拿棍子拨弄的关系,是一只或者是另一只小螃蟹爬到自己的脚背上,并毫不犹豫的用大钳子进行攻击。 胤祚:“……嗷啊!” 太子啼笑皆非:“孤都让你当心了!” 胤祚小脸通红:“…………救救我!” 太子扶住提着一条腿蹦跶的胤祚,太监胡平则半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将螃蟹揪了下来。他一本正经的捏着小螃蟹:“主子,这只犯上之徒应该如何处理?” 胤祚盯着被夹得红通通的脚步,怒目看向还在挥舞钳子的小螃蟹:“居然敢攻击我,我要对它处以烹煮之刑。” 太子忍不住笑出声。 四阿哥抽了抽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螃蟹,嘴角抽了抽:“这么小的螃蟹怕是吃不了的吧?” 太子觉得也是。 他命人招来随行官员,让随行官员看一看。 随行官员上前看了一眼。 他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回禀太子爷,这种小螃蟹叫做千人捏,里面都是沙土,吃不来的,这边倒是有孩童会带回家玩耍,性情温顺不会夹人……” 说到最后,随行官员发现众人神色渐渐古怪。他一脸懵,说话的声音也不自觉地变轻起来,回想着自己是不是说错了什么话。 太子和四阿哥幽幽看着胤祚。 胤祚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假装没看到两人的视线,摆出好奇又不信的态度:“就这么个小家伙,也能叫千人捏?” 随行官员连忙答道:“六阿哥可以试一试?用点力气捏捏看。” 胤祚:“…………” 试一试,怎么试?想着刚才的刺痛感,胤祚就很担心自己被抓到。 随行官员看出六阿哥的犹豫。 他弯下腰,随手捡起一只:“六阿哥您看,只要捏着腹部和背部,螃蟹的爪子就无法夹到手了。” 胤祚鼓起勇气,也抓起一只。 随行官员又道:“您用力——再用点力也没事。” 胤祚用力捏捏,又用力捏捏。 就和随行官员说的一样,别看这螃蟹很是小只,背壳却是非常坚固。任凭胤祚用出吃奶的力气,也没有压动螃蟹,反倒是捏得手指生疼生疼的:“好厉害啊——” 胤祚捏着小螃蟹,轻哼一声:“还在你还有点能耐的份上,这回就饶过你。” 说完话,胤祚将小螃蟹抛到远处。 随行官员神色越发茫然,他想了想又道:“要是六阿哥想要吃螃蟹的话……或许可以赶海?” 胤祚回转身:“赶海是什么?” 随行官员恭声笑道:“每日逢大海退潮时,便可以走到深处些的地方,在滩涂和礁石处可以打捞到海螺、螃蟹、贝壳,有时候还能抓到八爪鱼或者是被遗漏在小水洼里的大鱼呢。” 胤祚睁大双眼:“呜哇。” 太子好奇问道:“今日是什么时候?” 随行官员迅速回答:“巳初时分。” 现在这才卯时刚过,还有接近两个时辰的时间。 太子略略思考,打算去问问汗阿玛。 不过他刚刚抬眸,便发现胤祚和四阿哥都转身向自己身后看去。他们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存在一般,双眼大睁,就连嘴巴都张大成O字型。 太子徐徐转过身去。 入眼的一幕,让他也下意识屏住呼吸。 海平线那一边,一艘接着一艘的海船骤然出现。即便距离如此遥远,也能从周遭小船的对比上看出这些海船非同寻常的规模。 太子恍恍惚惚。 四阿哥努力回想着梦境里的海船,却几乎没有找到可以拿来对比的对象。梦境里的自己完全没有对海船产生过任何兴趣,也几乎没有去港口的经历。 这样的大船,他也是初次见到。 海船渐渐靠近岸边,目标是海湾另一端的港口。 与此同时,一匹骏马疾驰而来。 上面的侍卫翻身而下,疾步上前,很快跪倒在康熙脚边:“皇上,天津卫副将急报——绰尔济大人率船回港了。” 康熙收回目光:“朕看到了。” 什么赶海不赶海,胤祚瞬间忘了。满脑子都是绰尔济和大船的他三步并两步的冲上前来,小手紧紧抓着康熙的袍角:“汗阿玛,汗阿玛,汗阿玛——” 康熙摁住他:“朕知道了。” 他挥了挥手:“走,去码头看看。” 一行人乘坐上马车,启程前往港口。 天津卫的港口分为民用和军用的,车队率先路过民用的港口。 听着外面此起彼伏的嘈杂声,胤祚忍不住掀开帘子。 他好奇的打量着外面。 民用港口已是人山人海,码头上停着数也数不清的船只,船头和岸边通常只搭着几块简易木板供人通行。 挑夫们或是扛着扁担来回运货,又或是索性将一袋袋货物扛在肩头背上。他们深深弯着腰,咬紧牙关,在管事们不耐的怒喝中一步一步艰难行走,直到将货物运送到制定的位置。 挑夫们的队伍足有几十米长。 他们大多穿着破旧的麻布衣服,甚至有一部分人连麻布衣服都没穿,赤/裸着黝黑的上半身,任凭灼烈的阳光炙烤着身躯。 与他们相反的则是管事们。 管事们趾高气昂地斥责着挑夫,等穿着缎料衣裳的算账师傅、异国商人乃至商户家眷过来时,他们面上的笑容突变,变得讨好且谄媚,哈腰点头着连连应是,然后又板着脸怒骂催促起那些挑夫。 胤祚胖乎乎的小手攥紧帘子。 随着马车前进,那一番景象很快被甩在后头。 马车不疾不徐地驶出民用港口。 在民用和军用港口之间,是一个小小的集市。 这里搭着十来座木棚子,棚子下都有高声叫卖的小贩:“肉馅满满的大肉包子,两文钱一个!” “来碗馄饨不?一碗三文钱!” “小哥,来碗拌面吧?两文钱就能吃饱!” “又香又糯的玉蜀黍,三个只要一文钱!” 层出不穷的叫卖声,听得胤祚一愣一愣。 不过他眼尖的发现,即便叫卖的价格在胤祚眼里已是低廉到让人瞠目结舌,围在铺前的青壮年也没有动心。他们往往要左挑右选,犹豫再三,才有人掏钱购买。 这些购买的人也仅仅是极少数。 更多的人,则从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