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其他题材 > 谨言 > 分卷阅读32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25(1 / 1)

射机枪和一种类似于后世冲锋枪的改进型连发武器。 高射机枪的威力惊人,在试验场试射的时候大大震惊了众人一把。 冲锋枪的试射结果却差强人意,加上二十发弹匣,也只有不到八斤的重量的确是远远低于目前任何一种轻机枪,每分钟近四百发的射速也让人惊叹,但有一点,这种枪射程不到两百米,超过两百米,子弹几乎呈现天女散花的姿态,不说全都往天上飞,也很难准确击中目标。 在野战中,这种枪几乎是鸡肋。 在近战中,却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 至于楼少帅是否会大量为军队配备这两种新研发出的武器,不是李谨言该关心的,他只是依照之前的承诺,给了两名研发人员一笔不菲的奖金,又和他们签订一份新的工作合同,就坐车返回了大帅府。 途中路过关北剧院,李谨言发现大门前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牌子,写着今日剧院上演的曲目,还在醒目位置写着电影《移民》即将上映的消息。 二月八日上映? 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二月,也有半年的时间了,这期间李谨言一直在忙,很少关注这部电影的事情,冷不丁看到倒是起了兴趣。 坐在他身旁的楼逍侧过头,“想看?” “啊?” 没等李谨言摇头,楼少帅已经让司机停车,推开车门拉着他下了车。 售票处排着长队,自从关北剧院开业,生意就一直不错,请来京城和天津的几位名角,又开了相声和评书专场,这种大排长龙的情形几乎成了关北一景, 剧院经理听说楼少帅和李三少莅临,亲自迎了出来,今天二夫人不在,两人就被安排在二夫人常坐的雅座。 “今儿正赶上谭大家的空城计,京城的丹桂园来请了谭大家几次,我这硬着头皮又厚着脸皮才把谭大家给留下。” 剧院经理是天津人,说话风趣,也极有眼色,等送上了茶水果盘,就退出了雅间。 李谨言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少帅喜欢听戏吗?” “尚可。” “哦。” 说话间,戏台开场,李谨言不说话了,专心吃点心,一块吃完又拿起一块。正巧他有些饿了,这些糕点大多是咸味的,可以拿来垫垫肚子。 一旁的楼少帅身板笔直的端坐,从空城计开场,手边的茶就再没动过。偶尔还会随着戏台上的抑扬顿挫打几下拍子。 李谨言吃完了点心,擦擦嘴,台上的戏正到高潮,台下轰然叫好。 李三少想了想,还是开口道:“少帅,想叫好就叫吧,别憋着。” 楼少帅:“……” 第164章 二月八日,关北电影公司第一部 影片《移民》首映。 李谨言和二夫人坐在二楼,看着楼下场中坐满的人群,二夫人开口道:“言儿,你说会不会有人认出枝儿来?” “娘,你放心。” 场内的灯光忽暗,李谨言在电影开始之前,侧过头对二夫人说道:“一切有我。” 枝儿能迈出这一步不容易,于公于私,李谨言都会护着她。他不会笃定的说一定没有人知晓枝儿以前的过往,但他肯定,凭借他现在的能力和手腕,护住她还是绰绰有余。 他在这个世界醒来,二夫人和枝儿都是他的家人,没人能伤害他的家人。 谁也不行! 宽大的屏幕亮了起来,让李谨言惊讶的是,这部电影竟然是有声的! 虽然效果还不是太好,声音有些失真,但配合屏幕上的台词,却比只有音乐和画面的电影要好得多。 二夫人也很惊讶,她和其他人的反应一样,下意识去找为电影配音的人,可惜连个人影都没看到。难不成躲在幕布后边? “娘,别找了,这是有声电影,没人在现场配音的。” 李谨言想起自己曾让在美国的情报人员去购买有声电影专利的事,没成想他们真的办成了。看来有声电影的确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发明出来,不过要取代无声电影,至少还需要十到二十年时间。 “有声电影?” “恩。” 李谨言点头,影片中响起乐声,母子俩都不再说话。 这是一部讲述华夏普通农民家庭生活的电影。 电影的开场就是丰收的景象,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人们,田边的土狗,空中的麻雀,送到田间的饭菜,挎着篮子捡拾麦粒的孩子,都让观看电影的人不由得会心一笑。枝儿扮演农家的姑娘,跟随父母下地种田,照顾弟妹,一条乌油油的大辫子垂在身后,朴实无华,脸上的笑容带着对未来无尽的希望。 突然画面一转,农田没有了,丰收的景象也没有了,枝儿和父母弟妹互相搀扶着走在逃荒的路上。 愕然之后,观看的人才明白,原来之前的那一幕竟然只是这个姑娘的回忆,抑或是一种幻想和期望。 天灾人祸总是不期而至,为了活下去,这些人只能背井离乡。 可是,灾难还是不肯放过他们,枝儿的父亲倒在路旁,再也没有醒来,然后是年幼的妹妹……当人贩子出现时,所有人似乎都预知到了这个姑娘的命运…… 枝儿被带走了,只换来半袋高粱。 枝儿的母亲,年长的弟妹,看着她和另外几个姑娘一同被带走,再也没回头。他们的脸上都没有泪水,却能让人清楚的感受到那股无法说出口的愧疚与悲伤。 没有其他的路,除此之外,他们无路可走。 二夫人的眼眶已经发红,尤其是在枝儿的母亲用嘶哑的嗓音告诉她余下的几个孩子,“记住,你们的命,是你们大姐用她后半辈子换来的!” 逃荒的路仍在继续,枝儿没有再出现,枝儿的母亲和弟妹随着逃荒的人群一路向北,在沿途路人的口中,他们听到的一个地名,关北。 看到这里,李谨言已经能猜到接下来的电影内容会是什么,电影的编剧的确不简单,导演和其他主创人员也费了心思,但是,整部电影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那个被人贩子带走再也没回头的姑娘。 在看到那个画面时,他的心口发堵。 随着电影进入后半部,逃荒的人抵达了关北,开始新的生活,让李谨言诧异的是,他农场里的刘疙瘩和其他几个退伍兵也在其中客串了一把。 剧情到这里,灰暗的色调逐渐退去,希望重新回到众人的脸上。 枝儿的母亲在工厂里找到了活干,枝儿的弟妹渐渐长大,到学堂里念书,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变好,家里重新有了田地,盖起了房子。 过年的鞭炮声响起,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两个空出来的位置和两双碗筷异常醒目。 那是倒在逃荒路上的父亲和被人贩子带走的枝儿…… 母亲拿起筷子时,画面又是一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