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779页(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阳阳在吃了还多次苦头之后,倒是知道不少好歹,变得审时度势起来。

余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起来被灭了十族的方孝孺,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皇帝硬杠,皇帝恼羞成怒之后,要灭方孝孺九族,这已经是很残酷的一件事。

结果方孝孺还是相当的执拗,不认为自己说错了什么,又嘴欠地说了一句:灭十族又何妨?

皇帝闻言大怒,明明灭了方孝孺的九族,就已经是把方家的人都一网打尽,根本就没有什么十族,但是皇帝还是扒拉和方孝孺有关的人,成为第十族,杀了。

所以一个不会审时度势,一味追求自己心里理想的人,在古代社会,对家人来说,其实有时候堪比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

于是余颖最怕的是阳阳也是这样,幸而这时候的阳阳还小,应该要加强注意,要知道这脾气秉性是天生的,而且男人一旦热血上头的时候,常常就会干出不寻常的事。

琢磨一下,余颖还是有点信心的,阳阳应该会学会考虑一下。

至于准备做什么,就看将来阳阳这个孩子自己的选择,人的性子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可以调教。

但不管怎么样都是需要读书,因为读书明理。

只是要怎么读书,又是一个问题。

余颖也算是穿过不少世界,所以对儒家学说可以说颇为了解,其实儒家的东西,的确是有精华的部分,比如有位大家就说过:君为轻,民为贵。

但是圣人的话,不等于后人一定认同,后来往往是民为轻,君为贵。

事实上,为了把儒家推销给统治者,所以儒家的很多东西都遭到了阉割,而三纲五常倒是应运而生,搞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还有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也就是说,臣子受到别人的冤屈,被皇帝杀了,也不应该怨恨皇帝。

其实余颖认为这些话都是狗屁,要真的是这样,就应该没有朝代的更替,也就没有那些造反人员,而那些尊贵皇族的人员,更加不把人命放在心上。

所以余颖是在阳阳开始读书启蒙的时候,亲自给他开蒙,因为余颖不希望阳阳成为第二个方孝孺,竟然和皇帝直接对着干,那是不知道变通的人。

就算是对皇帝不满意,也绝对不能在明面上表露出来,这是需要讲策略的。当然对于这一点,余颖不会明晃晃地说出来,只会悄悄地谈。

而他们现在居住的小山村,属于李氏王朝,将来早早晚晚就卷入这场战争中。那么居住在这里的他们,也会麻烦,所以余颖打算换地方住了。

三娘子,真的是打算走了吗?村里的人知道之后,就有人来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