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字砸在皇帝的头上,让他有些眼冒金星。
他是将信将疑的,如今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但这一切,都晚了。
他想要说些硬话,已经到了这一步,还有什么好怕的。
想不到余颖抢先一步,嘲讽道:尊贵的皇帝陛下,怎么你心目里的忠臣,就没有一个跑来相救的?
皇帝被气得说不出话来,手直哆嗦。
到了现在,他众叛亲离,还没有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味要求别人对他尽忠,那么他又为别人做出什么?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插进来。
余颖微微一笑,显然来人她认识。
尽忠?倒是有个忠臣刚刚为这位陛下死了,但他就没有想着为忠臣准备一下后事,真的让人齿冷。
现在要是还有人,想着做他的忠臣,是多么眼瞎。语气中带着几分嘲弄。
是谁?
皇帝听到这几句话,气得不行。
刚才余颖的话,已经让他恼羞成怒。
这是在打脸。
到现在,还真的没有一个大臣到来。
一个个都不知道缩在哪里?
虽然忠臣难得,甚至按照他的忠臣标准,他知道朝廷里就没有几个。
但一个都没有来,岂不是说他再一次看走眼?
有些想哭,也有些愤怒与悲伤。
好在的是,他认为的忠臣里,还有一个,就是战死的何公。
此刻的皇帝懊恼,何公就是一个内侍。
甚至一进宫的时候,是不识字的。
还是皇帝在准备登基时,才发现这个人,并施恩引为心腹。
因为在大鸿朝皇朝初立时,对内侍参与政事是极为忌讳。
身为内侍的何公只能做些小事,不能成为皇帝的臂膀。
何公再忠心耿耿,再有本事,也只能成为皇帝手里的一把刀而已。
此刻的皇帝心想:要是何公文能上朝堂,武能下战场的话,说不定会有另外一个局面。
可惜的是,何公是个内侍。
这一刻的皇帝,无视了他之所以特别相信何公,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何公是个无根之人。
如果何公真的那么有本事,还有自己的家族,那么皇帝根本就不会相信他。
皇帝多疑、刚愎自用的性格,造成了他一生中常常是怀疑别人,反而遭遇很多次背叛。
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开始就想着背叛。
而是不背叛这位皇帝,自己就活不下去。
于是,背叛发生了。
还等皇帝发作出来,另外一个声音插进来,又狠狠朝皇帝的心里插了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