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第2484页(1 / 2)

<div id="nr1" style="font-size:18px">

所谓的明君,真的没有几个,知人善任的更少。

当年的太宗皇帝算是明君,与魏征以史为鉴。

看上去君臣相得,甚为和睦。

但魏征死后,其子和公主的婚约解除,墓碑被砸。

即使后来墓碑再一次修复起来,但所谓的君臣相得,已经破灭。

海澜记得娘给他说:你要记住,君就是君,一定要保有足够的距离。

也不要傻乎乎别人一表扬,就忘记自己的身份,你的身后有着自己的家人。

娘说:她倒是不希望儿子一定要飞黄腾达,只要好好活着就好。

千万不要随意卷入什么改革的潮流。

一旦改革失败,搞什么清算,改革先锋就是来祭旗的。

其中关于土地税的问题,余颖还特意提醒了她们兄妹两人。

除非是在皇朝的一开始,就强令废除所谓的官员不纳税这一条的规定。

不然想要在大家都一门心思想着怎么免税时,说以后统统不免税,下场只能是一个,成为公敌。

就算是皇帝想要保住那个臣子也做不到,说不定还会成为背锅的,成为人人喊打的佞臣。

成为佞臣后,一个不好就会祸及家族上下,包括妻族。

对此臣子还不能怨恨皇帝。

因为他要忠君。

余颖可不能让这个便宜儿子热血上头。

一心只想着忠君报国。

然后被全部士族被视为敌人。

想要清除眼中钉,那些人可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余颖很明白异类的下场,必然是被其他人群起而攻之。

她从一开始就想着,怎么让原主的孩子活下去。

至于其他人想要做什么,余颖并不能管。

为了完成任务,她让他们兄妹两个人好好读读史。

绝不能把孩子救出来,他自己就一头扎进改革的大坑里。

在很多改革中,不是施政方针不好,而是总有歪嘴的和尚念坏了经。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更多的人支持改革,说什么都是白搭。

想要改革成功,就要让整个社会有更多的人清醒过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改革的方向。

那么,这种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那是大势所趋的成果。

可现在的情况,并不是改革的良机。

没有那个氛围。

不单单余颖是这样认为。

就是皇帝本人也是这样认为。

他感叹了一番,放海澜回家去。

他心里是有点遗憾的。

海澜太过稳,一点也没有什么热血。

根本就没有问一下是不是要改革一番?

也许是看出来其中的风险。

可惜啊!

他明白,海澜不会成为他手里的一把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