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也怕长子、三子又起争执,索性隔开。
袁谭接了调令,并无异议,冷笑数声,率领亲随部众回去了。
又过三日,逢纪终于接到了族弟的信。
急不可耐地打开,还没看完,逢纪就呆了。
因这信是通过冀州军送来的,袁绍也很快得知,传他去问。
逢纪只得去了,踌躇道,“主公,袁术不助。”
袁绍早有预料,倒也不失望,“还说了什么?”
他现在只想知道,袁术是如何嘲笑他的。
逢纪含糊道,“也未多说。”
袁绍起疑,“信在何处?”
逢纪犹犹豫豫地递上信件。
袁绍看完,信上果然没提及袁术怎么笑他。
这信也不是逢措写的,是逢措的随从。
逢措不写,是因为忽然卒中,半身不遂,口角流涎,别说写信,话都说不囫囵了。
袁绍沉默许久,才对逢纪道,“等他回来,让府中良医诊治。”
逢纪感动地道,“多谢主公!有负主公所托,某甚感惭愧!”
袁绍长叹一声,只觉万事不顺。
可他也无法责备逢纪。
毕竟逢措原先也算族中翘楚,如今却成了废人。
第200章悲乎,天下英才,尽奔吕布
“这诸葛亮何许人也,此前可曾听闻?”
满篇信纸,袁绍记得最清楚的是这个名字。
逢纪摇头,恨声道,“未曾!”
族弟逢措,是被诸葛亮气病的!
随从在信中写道,诸葛亮是个十三岁的少年郎,自称是张祯的使者,与他们一前一后到达袁术府上。
袁术本已被逢措说动,结果诸葛亮三言两语,就改变了他的念头。
逢措气不过,与诸葛亮争辩。
诸葛亮年纪虽小,却辩才无碍,用词又极为犀利。
争了半日,逢措被他损得体无完肤,血冲头顶,不幸卒中。
若非抢救及时,只怕当场就离世了。
袁绍又是一声长叹,“事若传开,此子必将扬名。”
这样小的年纪,就有这样大的本事,传出去便是一桩奇闻。
逢纪心在滴血。
主公没说错,诸葛亮必将扬名。
可这名,是踩着他族弟,以及他逢纪扬的!
往后但凡说起,兄弟俩都会被人嗤笑。
袁绍喃喃道,“这般奇才,为何也投张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