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没有人不愿意让自己的身体舒服一点。 说到这里,宁颂想到了宁仁夫妇。 宁仁的妻子是因生宁木的时候吹了风,受了风寒,没有及时治疗生的病。 宁仁自己则是肺上的毛病。 这些问题若是早点治疗,都不至于走到丢掉性命这一步。 “可是……”刘大郎仍然有顾忌。 宁颂明白刘大郎的谨慎,继续说道:“刘大哥,我们并不是单打独斗。” 与别的货郎相比,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优点。 那就是与一心堂之间的联系。 这个联系并不在于宁颂,而在于刘大郎。 “我?” “对。”宁颂点点头,“是您与张副掌柜之间多年的交情。” 对于这一门生意,若不是有刘大郎这样一个关键人物在,宁颂自己也不会考虑。 刘大郎本人当货郎十多年,在几个村里都小有名气,积攒了许多信任。 而刘大郎与张副掌柜之间多年的情分,也能够推动这件事的达成。 “……你是说,让一心堂收药材、制药,我们只负责在村里卖药?” “这能行吗?” 宁颂笑道:“去年前年或许不行,但今年应该可以。” 在刘大郎一脸疑问的表情下,宁颂说道:“刘大哥,你先别急,先想一想。” 毕竟,做这门生意说服了刘大郎是第一步。 怎么与一心堂的东家谈判,也还需要时间。 宁颂不再谈论这个话题了,而是寻找了别的话题转移刘大郎的注意力。 但刘大郎确实是被宁颂的这一番话勾得坐立不安,神魂颠倒。 宁颂见状,干脆跑去厨房给刘大娘帮忙。 不一会儿,一顿香喷喷的饭菜上桌,宁颂美美吃完,拉着宁淼与宁木告辞。 等到他走的时候,刘大郎仍然是一副神思不属的模样。 接下来的几日,宁颂没有再与刘大郎讨论做生意的问题,而是趁着有空,带着宁淼与宁木两个人一起,邀请刘大娘一起去义诊。 “你与大郎做生意归做生意,喊我做什么?” 刘大娘不解。 “这一回,还真与刘大哥无关。” 有去年的经验,一心堂在细柳村的义诊非常受欢迎。有人听说有这等好事,呼朋引伴地来。 宁颂带着老幼在队伍里排队,被曾经共事过的一心堂伙计发现,叫到了一旁。 “现在刚好有大夫闲着,你过来吧。” 宁颂谢过了对方的好意,带着弟、妹与刘大娘一起,走到了一位休息的大夫跟前。 刘大娘这才知道,原来宁颂邀请她来,是为了看病。 “你这小子,怎么这样!”听到宁颂的目的,刘大娘急了,连连摆手。 这没有病还好,若是查出病来,岂不是要花大价钱? “来都来了,您都看看吧。” 宁颂并不认为自己这是多此一举。 眼前的大夫还在等着,刘大娘无法,只好坐下来,由大夫给她把脉。 这一看,当真瞧出了毛病。 “睡觉睡不安稳?”看病的老大夫一边问,一边让刘大娘张口看舌苔。 半个时辰之后,刘大郎赶来,亲自拿着药,把母亲节接走。 “我说你,晚上睡不着为什么不早说?” 刘大娘嘟嘟囔囔:“谁当这是什么毛病啊?” 话虽如此,可刘大娘仍然听话地回家煎药,这药虽然没有收钱,可大夫的话可不是危言耸听。 她年轻时生育没养好,加上重体力活的牵绊,若是这两年不好好养身体,等到了老了后患无穷。 体检这日发生的一切只是一个小插曲,翌日,刘大郎起了个大早,到宁颂家里找他说话。 “颂哥儿,你说的事情我都想了好了——我答应和你一起干。” 刘大郎说不清自己是被什么打动了,或许是一大把年纪,想要干出一点事业的雄心,亦或者是单纯想要做点什么。 更有甚者,是想找寻一点虚无缥缈的,只有读书人才会挂在嘴边的意义。 “刘大哥,我不会让你吃亏的。”宁颂听完刘大郎的来意,认真地说道。 既然打算与一心堂做生意,宁颂与刘大郎说定之后就马不停蹄地奔向张家大宅。 他们想要趁着一心堂东家在细柳村的时间,把生意谈下来。 张家,一心堂的东家正在处理经营上的细务,一些摆在眼前的难题让他眉头紧皱,心烦意乱。 听到下人的禀报,他的思绪抽离了片刻,惊讶道:“他来做什么?景瑜不是走了吗?” 原来,近日由于外祖父的召唤,齐公子不得不搁下算到一半的题目,不情不愿地暂时离开。 如此一来,也没办法找宁颂说话。 齐景瑜不在,一心堂的东家虽然对宁颂有些好奇,但一忙起来,也没有了专门花时间亲近的打算。 “那我让他们走?”下属小声地问道。 “不必。” 想起了齐景瑜对于宁颂的评价,东家还是放下了手头的事,让人请客人进来。 就算是短暂的休息了。 东家料想齐景瑜离开这么久,宁颂前来或许是想要询问景瑜相关的消息。 哪想到宁颂与刘大郎走进来,寒暄结束后,开口就是想要与他做生意。 东家被这突如其来的议题弄蒙了,迟疑了片刻才问:“不知我与两位有什么生意可做?” “我们想帮您把药卖到乡下。” 第13章 一心堂成立于大雍朝创立之初,到如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如今这位刚上任的东家名叫岑岳,是一心堂的第三代传人。 岑岳刚刚接手一心堂,算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仔细了解到自家产业的情况,忍不住一声叹息。 一心堂没落了。 在自家祖父创业时,一心堂是一个小小的门店,那时候的战乱刚刚结束,百废待兴,靠着廉价经济的药材,逐步抢占了市场。 而后,门店越开越大,越开越多。 从最初的一家店面,到遍布整个临州,一心堂在高祖时期一度成为了最大的药商。 可是扩张并不长久。 祖父是一个擅长扩张,但不懂经营的人。 到了经营的后期,一心堂急速的发展期过后,产业就进入了无头苍蝇阶段。 出不去临州,本地市场有限,在店内其他人的影响下,一心堂逐渐开始做起了中高端的生意。 将受众目标瞄准权贵阶层,一心堂短期之内当然得到了不少好处。 随后,相关的问题也随之显现。 影响的最大的,就是店内人心的浮动。 与权力阶层做生意的第一个影响,是管理层们普遍再看不上乡下的蝇头小利。 一心堂赖以发家的根基被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