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其他题材 >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 分卷阅读3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9(1 / 1)

郑墨也要向后靠。 这两个小崽子不知道?听了谁的话,认为只要郑墨被送走了,他们就?能成为舅舅家的孩子,因此小动?作?不断。 “我?比他们年?龄大,之前是让他们。” 郑墨虽然对这些?都明白,可怜惜表弟表妹的遭遇,可近日,两个小孩子越做越过分,郑墨本来纠结着要不要继续忍,就?听到了宁颂的那一番话。 “你去告状了?” 郑墨眨巴着眼:“是啊。” 见宁颂一脸呆滞,郑墨委屈道?:“是你说让我?去找爹爹的啊!” 宁颂心想,那他也不知道?这是郑夫子的家务事啊! 有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宁颂颇为心神不宁,等到郑夫子来的时候,他发现郑夫子专门看了他两眼。 宁颂只好缩了缩头。 当鸵鸟。 作?为学?生,无意间掺和到夫子家里事务中显然不是一件好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宁颂一直尽可能低调,不去碍夫子的眼。 这份低调一直持续到了旬考。 写有考题的纸是助教发过来的,小小的一张,上面写了五道?题。 “默写《论语学?而篇》。” “解释并论述‘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赋得‘天光云影共徘徊’得‘天’字五言六韵。” “民富而国安。” “今日有人贷千钱,月息二?十。今日有人贷九百五十文,三月归之,问息几?何。” 考试之前,宁颂经郑墨的提醒带够了纸,可看到考题后,仍然头皮发麻。 这五道?题,几?乎涵盖了当前考试中的所有题型。 第一道?题是熟悉的背诵题,最简单,只要背诵准确,不出错,大概率可以拿到分数。 第二?道?题是经义解释题。与先前周秀才考他的内容相似,解释出了原题内容算是合格,若是想要出彩,则需要想更多的办法。 第三道?至第五道?属于是宁颂没有见过的题型。 第三道?是做试帖诗,属于是宁颂的短板。类似的内容,他只在凌状元给的那个笔记中见过一点内容。 后一道?“国富而民安”显然是一道?策论题,要想答好,显然光是论述两者关系还?不够,少不了要写怎样“国富”与怎样“民安”。 最后一道?,也是宁颂最喜欢的题目。 题目出自于《九章算术》,是上辈子中小学?生都会回答的题目。 看完了题,他心中大致有了底——撇去试帖诗,其他的他都可以答一答。 尤其是第一题和最后一道?题,他必须拿分。 至于其他的,他只能尽人事。 看完了题目,宁颂摆开了纸。桌子上的墨是写之前就?磨好的,在他整理思路时,又磨了一遍。 正式开始答题,第一题时,宁颂感觉颇为轻松—— 《论语》作?为四书之一,考试大户,无论什么考试都不会漏掉其中的内容。对于此,宁颂早背得滚瓜烂熟。 其中的内容,无论是宁颂还?是原身都抄写过不知道?多少次。 正因为有这样的熟练度,宁颂流畅地写了下来,其中不需要一丝停顿。 写完了第一题,宁颂松了口气?,直起身子来,活动?脖子。 周围一片安静,所有人都沉浸在答题中,书舍中一片沙沙的声音。 写完了第一道?题,宁颂开始准备第二?道?。 这道?题是经义辨析题,原文出自《孟子告子上》,是“鱼我?所欲也”的节选,由于出处太过于经典,哪怕是现代的学?生也听说过这一句。 大致意思是为了辩论“高?官厚禄”与“礼”的关系—— “若优厚的俸禄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了,高?官厚禄与我?又有什么好处呢?” 切入点自然在是在辨析“礼义”和“物质”的关系,若是再进一步,则可以联系到“礼”与“欲”的关系。 再进一步,便可以联系到“天理”与“人欲”的辩论。 宁颂解释完题目的大致意思之后,联系了几?句,就?不敢再多写。 在写这一道?题后半程时,他忽然意识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五道?题的内容比他想象中的要多,但时间只有仅仅一个时辰。 两个小时。 在正式的考试中,五道?题大概是两三场考试的题量。 因此,宁颂不敢太过于详细,害怕耽误了下一道?题的时间。 下一道?题是作?诗题,属于是宁颂短板中的短板。做试帖诗的历史从?唐代开始,于宋代取消。 到了大雍朝,又隐约有了重启的迹象。 根据凌状元的笔记,作?诗要求考生能够背诵各韵之字,以规定?的字为韵脚。 结构上,分为破题、呈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个部分。 宁颂个人理解为“起承转合”。 按照凌状元的说法,若是想做好这试帖诗,不但要知道?题目的来源,还?需要化用典故,注意平仄。 ……但这些?宁颂都不会。 因此,为了不开天窗,宁颂只好凭借着凌状元笔记上的一些?内容,勇敢地乱编了一首诗出来。 以表示对本次考试的重视。 由于时间不够,加上确实没有学?过,宁颂写完诗就?将其扔到一旁,开始看下一个题目。 策论。 民富与国强。 由于大雍朝商业颇为繁荣,朝廷对于从?商持中立态度,不打压、不压制,因此这道?题的分寸很好拿捏。 褒扬就?完了。 至于如何“民富”与“国强”,宁颂照搬了不少现代的办法。 论发展经济,大雍朝怎么可能比得上经济发达的二?十一世纪? 考试时间的确是相当紧迫,在宁颂刚刚写完了策论题时,郑夫子就?提醒了一句“时间快到了”。 若不是最后一道?算术题过于简单,他恐怕当真做不完了。 收卷子的时候,宁颂还?未交卷,就?听到了身旁一位学?子的崩溃声: “这么多题,你们写完了吗?” 四周都是答没有的。 “我?写的太慢了。” 另一人说:“不是我?写的慢,是因为前面浪费的时间太多了。” 宁颂在一旁听着,没有说话。 上辈子,作?为一个文科生,他有着丰富的、分配考试时间的技巧,但显然,这个技巧需要相当多的考试才能磨炼出来。 在大雍朝,这也是一个独门技巧。 果然,那位负责收卷子的学?生看到他写的密密麻麻的内容时,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 而后欲言又止地走了。 不一会儿,许多人都知道?宁颂这位新学?生的“丰功伟绩”。 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