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力气,只花了半个时辰的功夫,就抓了这群号军的领头人?,问?出了原因。 原来,在乡试中,考生们被号军欺负已?经是多年来的惯例。 碍于现实?,也碍于彼此之间的体力差距,秀才?们被欺负了,大多是会?选择息事宁人?。 为?了考试这几日好过一些,不少秀才?会?选择拿银子出来贿赂这些号军,以期日子能够稍稍好过一些。 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惯例。 “我们只是想着,第一日的餐给差一点,等到第二?日,就有人?会?给我们好处。” 号军的统领满脸懊悔。 他?倒没觉得死几个学子是什么大事,只是懊恼于自己运气不好,差事出了岔子。 往些年大家不都这么干? 凌恒不相信号军统领说得这么简单,吩咐人?将?人?拖下去打?了一顿,对方才?又吐露了一些。 号军虽然为?考生们做饭,可食材却不归他?们管。 这一批送来的食材和水都让人?看不过去,可是有人?给他?们塞了钱,又有上头人?“打?招呼”,于是食材就顺利验收了。 顺着这条线索,凌恒抓出了一系列人?出来。 这些人?中,不乏官场有名有姓之人?,其中更是有不少人?是在梁巡抚来到临州之后拿到权力的。 “梁大人?好眼力。” 得到这样的结果,陆之舟没忍住嘲讽了一句。 梁巡抚的脸色一阵白?一阵红。 他?来临州之后,为?了与临王府打?擂台,确实?在麾下招了不少人?。没想到这群人?竟然借着他?的名义?肆意妄为?。 关于梁巡抚如何想,这已?经不重要了。 凌恒吩咐人?抓的抓,收监的收监,由于涉及到乡试,他?的折子在第二?日就上了。 在朝廷的回应没下来之前,如何保证接下来的考试才?是重点。 号军不敢继续用,考虑到保密情况,外面的商户也不方便,于是他?从卫所选了一批人?,又从布政使司衙门找了一些小吏。 双方来源不同,至少能够稍稍互相牵制。 忙完了这些,剩下的就是对于去世的考生的抚恤。 目前并没有成文的规矩,但凌恒几人?凑在一起,自个儿凑了一笔钱出来,每个人?家里给了一百两。 事已?至此,关于乡试的疫情风波,就这样简简单单地结束了。 由于归根到底是食物导致的腹泻,而不是疫病,凌恒的奏折差点没能到达皇上的案头。 能够让皇上看到,也是托了梁巡抚与凌恒这两个名字的福。 皇上看了一眼,冷哼了一声,将?折子放到了一旁。 “这凌持之。” 怎么别?人?都是冲着好事去的,他?非要自己给自己揽坏事。 但到底将?折子交给下面人?“谨慎办理”。 作为?对于凌恒这封折子的回应,朝廷下令申饬了梁巡抚一番,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了。 对于乡试考试的风波,或许是因为?“虚惊一场”,又或许是因为?人?性健忘。在考完第二?场时,周围人?已?经没有多少人?谈论这件事了。 反倒是因为?第一场的缘故,在考第二?场时,考场环境改善了许多,考场里发的饭的质量也提高了。 非但给的水清可见底,发的餐食中也有一些烹饪得不错的肉类。 考生们苦中作乐,不由得感谢考官们的慷慨。 “若是这样,第三?场我们自己就不用做饭了。” 考生的行李本来就重,更何况做一顿饭还要背上食材和锅碗瓢盆。 但话?是这么说,真正到了第三?场进场时,宁颂发现大家身上的行李半点儿没少。 “这不是以防万一嘛。” 宁颂的同窗们苦中作乐。 第二?场的环境固然好,可谁又知道第三?场好与不好。 没人?敢去拼这个概率。 共同面对风险,考生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多了,就连之前互相看不顺眼的府学学子们,见了也肯互相说几句话?。 一行人?走过考院,到了入口的地方。 忽然,所有人?都噤声了。 在往日空旷的地方,此时摆了一个摊子。摊子上摆放着的是热腾腾的烙饼,摊点上人?们头顶上包着白?布,有孩子胳膊上缠着白?布。 “这是怎么回事?” 不一会?儿,所有人?都知道了原因。 原来,这些摆摊的人?都是第一场丧命的学子的亲属。他?们拿到了官府赔偿的一百两银子,互相商量着来摆这个小吃摊。 “我们家里人?因为?吃食而丧了命,也希望别?的考生们不要因此而重蹈覆辙。” 听到这个,宁颂与同窗们都沉默了。 一种怅然的心绪又一次降临在了他?们身上。 怀着这种复杂的情绪,宁颂在考场上看到了策论题目,心中仍然是疑问?。 《大学》里说,读书人?的使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似眼前铺展了一条亮闪闪的金光大道,只要顺着这条道路,就能做到圣人?所要求的那样。 可问?题是,在大多数时候,读书人?们在第一步、第二?步时就摔倒了。 在一些规则面前,他?们也是弱势群体。 宁颂一边答着题,一边将?疑问?埋在心中。 由于第一场的风波,第二?场来应考的考生少了一小半,到了第三?场,考生更是少了许多。 光是从号舍的使用来看,在附近这一片,除了宁颂与他?对面号舍的人?,其他?的竟然都空了。 等他?写?完一道题抬起头时,对面号舍的人?恰好也抬起头,两人?对视了一眼,对方挤眉弄眼,对宁颂做了个鬼脸。 宁颂惆怅的心绪在这一刻被缓解了不少。 他?想,在规则与权力面前,他?们这些个读书人?的确是弱势群体。可比起普通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又是可以发声的人?。 若是连他?都消极丧气,岂不是其他?人?更是如此? 做人?不应当这样。 何况,现实?也并不全是黑暗。有仗势欺人?,利益为?上的号军,同样也有着推己及人?,肯担当的官员。 想到这里,宁颂的心情好多了。 他?心情的转折同样也表现在自己的策论中。 最后一道题,题目问?在朝纲败坏之时,周围人?都汲汲营营,着眼于小处利益时,自己该如何做。 策论一共五道题,前四道都是时政,最后一道题看上去像是两位同考官之间博弈的产物,放在其中颇为?不合时宜。 但对于宁颂来说,没有什么比这道题更合时宜了。 他?提笔写?下开头:“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