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延寿、长相思 (第1/3页)
>“哎呀!”她皱眉不乐地哼了一声,还在桌子底下踢了他一下,“你怎么比我太爷爷还刻薄!”“唉,人很难不在自己专精的事上刻薄傲人,这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在捍卫其崇高。在这点上,我跟太爷爷还能惺惺相惜呢。不过可惜了,就我这职业和文化水平,真见到他也只配拿一张楷书名片打发滚蛋,遑论把重孙女嫁给我了。”他无奈惆怅般自悼身世,转又作一副正色忧心地凝视她说,“若愚,你与粗鄙的男人私定终身,放在太爷爷当年,会不会被家法伺候啊?”她埋头搅着面条上的芝士酱汁,唇畔眼角抑不住羞笑地反驳:“哪有,他才没那么浅薄呢!”咳咳,主语未明……晚饭食毕,严若愚便坐去沙发上复习。待沈旭峥从厨房收拾完出来,她听见了脚步声,立马放下资料,仰着娇笑向声音方向张开两臂。沈旭峥见状,也加疾了脚步,刚近沙发,就被她环住腰,他遂乘势一侧身,径仰卧进沙发里,稍带着她也伏在自己身上。他圈揽住她威吓道:“我还有账没找你算!”她只顾在他怀里扭着揉着,憨笑撒娇:“你说吃完饭,可还没吃完呢,还有蛋糕。”“嘁,傅茜做东西甜死了,我不想吃,我就想吃你,又香又甜,最合我口味。”他说罢便轻衔住她的唇,想吮咂一口宜人的甘馨。“唔……仪式!仪式!”她推了他的头逃开,似含薄忿,“难怪小叶子说,摩羯座男生最讨厌,不浪漫,没有仪式感!”他不屑轻嘲,不以为然却也不服气:“吃蛋糕也是周礼?”“吃蛋糕不是!可赋诗是!”说罢,她便趁他疑愣的瞬间,脱开圈束,起身跑去厨房。她拆去蛋糕上的丝带和覆盖,小心地捧来沙发前,在几上放端正,然后指着蛋糕笑吟吟地看向粗鄙无文遂不明所以的男人说:“猜猜看是什么?”沈旭峥但见一个配色简素的白脱奶油蛋糕,只点缀了一圈蓝莓和覆盆子,周壁倒是精裱了一圈繁复的花边,簇拥的中心平面也不是空荡荡,而是覆了一个巧克力的细密圆纹。“是篆字。”严若愚主动解释给他听。他微皱起眉目,无奈又卑微地摇头太息:“唉,可真是承蒙严小姐厚爱,是篆字不是小楷。那我要是认出来,是不是聘资减半呀?”“不是的!”她气恼地扬手在他胸前轻拍一下,又顺手揪起衣襟倚进他心怀,“是从一片两千年前的汉瓦上拓的图案,是篆字写就的,改了就不是了。”他啄了啄她的头发,眸光笑得爱怜:“逗你呢。是什么意思?”“汉朝人喜欢在瓦当上写字,好多都是四字的吉语,比如长乐未央、长生无极、永受嘉福、富贵万岁,还有长毋相忘,写得像诗一样。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而汉朝人的志很简单,很质朴,就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永享富贵,比那些御用文人写的肃穆死板的四言诗可爱多了。”说到这,她仰起巧笑的盼目与与他对望,“但这些富贵长生之志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与所亲所爱的人在一起,并不是独享,所以才会有相思毋忘的主题。”说完之后,她又暂离他的怀抱,将沙发一端的书包够过来,从包里翻出一个碎花的纸袋拿给他,目光满含期求:“你拆开嘛。”待沈旭峥拆出那只巴掌大布艺小锦鲤的车饰,她执过他的手,将鱼翻过一面,摩着那圈和蛋糕上似是同款但针脚有些粗拙的纹样说:“我说过要送你一个布艺小玩意的。虽然diy材料包是在礼品店买的现成,但背后的瓦当纹是我自己描', '')('90、延寿、长相思 (第3/3页)
上去绣的,独一无二的。”随后她又环上他的颈、贴上他的颊,阖上含羞的眼笑得娇痴:“而且,我的小名,一直叫小愚。”“哦,难怪忘性这么大。”他偏不如她期求的流露欢喜,反而语气平淡地诮她,“连这几个字读什么,都还没告诉我呢。”她犹湎溺在少女的羞念中,并不恼忿他,仍是娇声解释:“我没忘。那是五个字的,跟一般的不一样。”然后拿过他手里的小鱼,逐字指给他看:“这边两个,是延、寿,这边读下来,是长、相、思,合起来就是,延寿长相思。既要长命百岁,还要永远想着我。”“你做得到吗?”她凝望祈盼他回答的目光既迫又怯。他轻笑一声:“敢不唯老婆大人之命是从。”“嗯!其实延寿长相思,是对两个人共同的要求,我也要做到的。不过,为了不让你压力大,我少活几岁,活个八十来岁就够了。”她说得很诚恳很正经,真心觉得耄耋之年也不少了。可他闻言便弹起上身,怒瞠起两眼又弹了一指她的小鼻尖以泄责怨:“怎么?嫌我年纪大?对我没信心?”随后又趁她懵然无备,一欹身便压覆她在身下沙发上,展颜一笑,笑得宠溺:“baby想活多少岁都行,你要是活了一百岁,我就勉为其难,破个吉尼斯长寿纪录。”———————————作者:本章遗老气比较重哈……都是恶趣味哈……没有办法,严小姐就是个遗老家孩子……“延寿长相思”瓦当,汉长安城遗址出土。当径19.5、轮宽1、厚3.5厘米。轮内单线弦纹。单线中心圆内饰一乳钉。内外圆之间以五条双线向外轮辐射。将当面分为五个梯形区间。阳文篆书五字分置各区。每字梯形区间布满。笔划突起作刃状棱脊。现藏安康地区博物馆。——《陕西省志·文物志·中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两句都出自《论语·乡党》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史记·楚世家》顯王三十五年丁亥之歲,六國以次稱王,蘇秦為從長,自此之後,事乃可得而紀。自左傳之終以至此,凡一百三十三年,史文闕軼,攷古者為之茫昧。如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絶不言禮與信矣;春秋時猶宗周王,而七國則絶不言王矣;春秋時猶嚴祭祀、重聘享,而七國則無其事矣;春秋時猶論宗姓氏族,而七國則無一言及之矣;春秋時猶宴?賦詩,而七國則不聞矣;春秋時猶有赴告策書,而七國則無有矣。邦無定交,士無定主,此皆變於一百三十三年之間,史之闕文,而後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盡矣。——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周末風俗》顾炎武论春秋与战国风俗差异的一段,就是春秋时犹存周礼,尊周天子、祭祀、宗族、外交往来这些都是守礼表现。到战国时彻底礼崩乐坏,文武之道坠失,征战杀敌、攻城略地为上,从礼义转向功利。而守礼的表现之一,就是宴享、朝聘、会盟这些重大外交场合,要“赋诗”,不是自己作诗,而是从《诗》中摘引已有的句子,断章取义,委婉表达自己的想法。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针对这些外交场合,给以后要做官的士人提供的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吧……《左传》里例子很多。所引用的诗,有些保存在《诗经》里,有些经过孔子删《诗》,就散逸了,成为逸诗。严小姐是把诗写在蛋糕上,可以不吃,一定得赋,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