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七零女场长 > 分卷阅读18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85(1 / 1)

,以前得罪了小杨,关键时刻人家不替你说话。” 贺新华无言以对,也没跟老母亲计较。 不光贺母遗憾,老金老郭他们也挺遗憾。 老金私下里跟杨君苏说道:“小杨,老贺人不错,你咋不劝劝你大姐,你们当个亲戚多好。” 杨君苏说:“我跟我大姐都喜欢脾气温和说话和气的男人,老贺不合适。” 老金默默摇头叹息,回去就劝贺新华:“老贺,以后你的脾气可改一改吧。” 贺新华:“不用改,我就是这样的人。不当小杨的姐夫挺好,我怕她哪天会对我动手。” 老金:“……” 众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不禁暗暗畅想,若是贺新华真当了杨君苏的姐夫,他俩打起来会怎样? 杨新然再婚后对生活影响并不大,还跟以前一样差不多。他们在幼儿园和马家轮流住。三个孩子虽然年纪相差不大,但相处得挺好的。马保清的父母都不在了,哥哥在乡下,目前就跟叔叔马师傅一家走得比较近。 马师傅一家对红玉红豆更加上心,关阿姨还特地为两孩子做了一身衣裳。 马保清有空也教两人学武术,甚至还教了杨新然几招,以后遇到王根生来找事直接上手打。 杨新然对马保清的儿子柱子是一视同仁,红玉红豆有的,他也有。马保清投桃报李,对红玉红豆也是一视同仁,而且他没闺女,两个孩子又特别可爱懂事,他渐渐地真把两人当亲闺女对待。 杨新然暗暗感慨,王根生这个亲爹对俩孩子还没有后爸上心,离婚后,她也没拦着他来看孩子,可是人家硬是一次不来。不对,在她再婚后来了一次。这种父亲,孩子跟他亲近才怪。 杨新然再婚后,叶香云和杨利民齐齐地松了一口气,也就是有杨君苏压着,两人才不敢多管。要不然,他们早就张罗着给闺女找对象了。家里有个离婚的女儿到底是不好的。现在终于圆满了。 大女儿的事一了,两人就把目光放到了二女儿杨盼身上。正好有媒人来给杨盼说亲,两人挺高兴,没想到杨盼却百般推托着不肯去相亲。 两人觉得奇怪,再三追问。杨盼见隐瞒不住,只能说出真相。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两人是大惊失色,勃然大怒,非要杨盼跟周家断了。 “那么多小伙子,你不找,为啥要找周义良?他爸的事人不知道吗?” 杨盼低着头说:“义良人挺好的,我被小混混欺负,是他帮的我。” “他帮了你,你去感谢他就行,就非得跟他处对象?” 杨盼低头不语。 杨利民对杨君苏说:“君君,这次你可不能帮着她,她找了这样的人家,坑得最狠的是你。” 叶香云说道:“盼盼,你为了自己也为了全家人,就跟姓周的断了吧。”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杨盼跟周义良的关系别人也知道了。 别人也就是议论几句,说杨盼找了周义良亏了,会拖累家里。 王宏声一听,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便赶紧去找张书记汇报这一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想利用周家的事打击杨君苏。 朱明成赶紧让杨梅去告诉杨君苏,叫她小心。 杨君苏感激地说道:“姐,谢谢你,幸亏你们告诉我,要不然我还被蒙在鼓里,你不用担心,我会谨慎处理的。” 送走杨梅后,杨君苏倒没怎么着急,杨盼听说后是心急如焚,她爸说得没错,这件事情,她坑得最狠地是妹妹。别人巴不得妹妹出点错,现在她主动给人家递上把柄,人家怎能放过? 杨盼思想斗争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她托周义正去叫周义良过来。 周义良在来的路上也已经下定决心,为了不牵连杨家一家,他选择放手。 周义良这几天很不好过,此时的他是神色颓丧,两眼布满血丝,浑身都是烟味。 见到杨君苏和杨盼,他第一句就说:“盼盼,咱们分手吧。” 杨盼低头抽泣。 杨君苏看着两人说道:“别急,都先稳住。别人一反对,你们就屈服,这心性不行啊。” 杨盼哭着说道:“我自己无所谓,可我怕牵连到你。我不能什么忙都帮不上,还拖累你。”要是妹妹因为她把前程毁了,她这一辈子都会愧疚不安。 杨君苏说:“别人一威胁我,我就按他们想的去做,瞧不起谁呢。” 她正色道:“你俩的障碍是义良父亲的身份问题,那咱们想办法解决掉这个问题。” 周义良无奈道:“这个问题我努力过,真的解决不了。”他向场里反映过,写过信,求过人,但一点用都没有。大家各人自扫门前雪,谁管他人瓦上霜。何况一个萝卜一个坑,他爸的位置早被人占了,你一回来,别人怎么办?所以总场有些人不但不管,反而还会落井下石。 杨君苏问道:“你说说你爸当年的情况,越详细越好。” 周义良根本不用回忆,飞快地说道:“我爸在工作上一点问题也没有,没有贪污没有徇私。当时他说农场有一些弊病,想要改革改革,在改革中,难免会得罪一些人。没多久,运动就爆发了,然后他就被人举报,接着就是被揪斗,隔离,不停地写检查……” 杨君苏飞快地思索着,说道:“要给你爸一步到位的平反有点麻烦,我现在只是个科长,权力有限。那咱们一步步来,这样,先把你爸接回来,就说他身体不好,需要回来看病。你写申请材料,我去帮你递交。另外,找个机会跟革委会打个招呼。” 周义良说:“我们家跟革委会有宿怨,他们不会受理的。” 杨君苏说:“没有永远的敌人,我这就去找那个葛红生。” 周义良火速写了申请,杨君苏拿着申请和材实去找葛红生,谁知葛红生避而不见。 杨君苏也不气馁,转头去找章主任。 章主任一脸疑惑地看着杨君苏。 杨君苏拿出一张今年四月份的《人民日报》,上面有一篇经过总理审查同意的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社论针对运动中老干部遭受打击迫害的事实,重申了干部政策,强调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要以教育为主的方针。 章主任接过报纸看了一遍,不动声色地问道:“杨同志,你这次又想干什么?” 杨君苏把周义良的申请递上去,“我认为周主任的情况符合报纸上说的这种。从67年到现在,他的那一点错误早已经被改造完了。由于长期的劳动改造,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现在得了很严重的病。我们应当遵循‘团结-批评-团结’这一方针,准许他回家养病。” 章主任语气冷淡:“这类事不归我管。” 杨君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