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他能听得进去你的意见。 谢阳考虑半晌,觉得杨君苏说得有道理,便试着去劝纪书记。 罗场长坚决要改革,再有谢阳相劝,另外还有群众呼声,纪书记便同意了杨君苏的一部分计划,那就是扩建城镇计划。但有一个条件是,总场不拨款不出人,由各分场自己想办法。 杨君苏一接到通知,立即托人去打听懂城镇规划的专家,这次城镇规划得是超前的科学的,可不能像某些城镇规划,只看到眼巴前,拆了建,建了拆。 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看今日农场 杨君苏在打听城镇规划方面的专家, 人是打听到了,有些人距离太远,还有工作在身也不方便来。 贺新华做为基建科科长对于杨君苏的做派表示不理解:“以前, 都是咱们农场的人自己规划的, 还请什么专家呀?” 杨君苏说道:“老贺, 咱们要把目光放长远。” 杨君苏还在考虑专家的事,孙展青却过来问:“全志明你还记得吧?” “当然记得,他怎么了?” “他上次给我写信询问农场的事, 我顺便提了一下近况,他说他可以帮忙介绍一个专家来。” 杨君苏面露喜色:“那可太好了。这事就交给你办。至于价钱, 只要不太离谱都可以。我希望对方能尽快赶过来, 咱们的时间太紧迫了。” 孙展青微笑:“好的。” 全志明行动迅速,四天后, 他亲自带着规划专家来到四分场, 杨君苏亲自接待。 她看到全志明时不由得一愣,这人跟之前的区别太大了, 以前就是一个愤世嫉俗邋遢大叔, 现在胡子一刮,头发一理,新衣服一换, 竟然年轻了好几岁。 杨君苏笑着上前握手:“全同志,你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呀。谢谢你, 正好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 全志明跟杨君苏握了下手, 说道:“不客气, 顺便的事。” 杨君苏看了看全志明身后:“你的朋友还在招待所?” 全志明解释道:“他这个工作比较负责, 放下行李就让小陈领着他去实地考察?” “小陈是?” “陈辽原。” “哦。” 两人寒暄几句, 全志明道:“杨场长, 你是个大忙人,你忙你的,不用特意招待我。我回猪厂看看。” “好的。” 全志明这次来带了不少礼物,回到猪厂给他曾经的同事们分了分,孙展青,田翠翠都有礼物,杨君苏也有,不过是让孙展青转交的。 杨君苏也终于见到了那位规划专家,此人名叫程松鹤,三十来岁,戴一副黑框眼镜,神色严肃,说话语气严谨。 两人打完招呼,程松鹤就直奔主题:“杨场长,我已经实地考察过一遍,我想想听您的要求。” 杨君苏侃侃而谈:“这个新城镇建设,主体要求是农村城市化,既要保留农村的自然环境,又要有城市的便利。既方便职工现在的生活居主,同时也要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预留出空间。为了节省土地和基建资金,一些同类型的建筑要尽量紧凑,划分区诸如工厂区、生活区、娱乐区等等……” 全志明考虑了一会儿,说道:“杨场长,恕我直言,你们的资金恐怕支撑不了。” 杨君苏:“没关系,先规划好,再分步建设,今年建一部分,明年建一部分。” 程松鹤跟杨君苏聊完,又接着去实地考察,贺新华和孙展青做为陪同一起去。 杨君苏趁着这个空隙去看望刚生产完的李卫红,李卫红上星期生了一个儿子。 杨君苏提着红糖鸡蛋上门时,把一家人给激动得不行,人家可是场长,竟然亲自上门来了。 小路的妈妈赶紧去给杨君苏倒茶:“杨场长,你一个大忙人咋亲自来了?” 杨君苏笑道:“卫红是我的老朋友老部下了,她生这孩子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大娘,你这些日子也辛苦了。” 路大娘咧嘴笑道:“不辛苦,应该的。” 杨君苏跟老人家打完招呼,进屋去看李卫红。 李卫红更是感动:“杨姐,我见到你,心里真高兴。” 杨君苏看了看李卫红的脸色,她的身体素质一向挺好,气色还行。 她去看小婴儿,刚出生的婴儿都差不多,皱巴巴的,跟只小猴子似的。 李卫红指指孩子,哭丧着脸说道:“完了,大家都说这孩子像他舅,我哥谁不知道,丑得出名。” 杨君苏笑着安慰道:“我看还行,咱们无产阶级看重心灵美。” 李卫红叹息一声:“也只能这么想了。” 李卫红接着说道:“杨姐,这孩子来的太不是时候了,我听说咱们四分场又有大动作了,我现在却什么也做不了。” 李卫红性子本来就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对家庭生活的兴趣一般般,反而对工作十分投入,一想起自己因为生产不能参与大建设,自然是满心遗憾。 杨君苏道:“人生长着呢,不急于这一时半会的。新城镇还在规划中,等你满月后,差不多才开始动工,你赶得上。” “那就好。” 杨君苏陪着李卫红聊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小路全家留她吃饭,她婉拒了。 回来的路上她盘算着,李卫红生产完该轮到高洁了,高洁之后是齐冰,她们这帮人年纪差不多,又是同时结婚,生孩子也扎堆。好在,现在一切都上了轨道,少几个人也照样运转。 杨君苏正在脑子里安排着人事轮换,突然听到有人跟他打招:“杨场长。” 杨君苏循声一看,只见面前站了一个身材清瘦挺拔的十五六岁的少年,看到对方那副醒目的混血面孔,她记起了这孩子的名字:“陈辽原。” 陈辽原就是全志明带来的那个混血少年,杨君苏几乎没跟他说过话,只不过这孩子长相比较独特,所以她就记住了。 陈辽原安静地走在杨君苏身旁,杨君苏亲切地问了他几句:“你又重回学校读书了吗?这次跟着全同志回农场,不会耽误功课吗?” 陈辽原轻声回答:“没事的,耽误了这么多年,也不差这几天。” 杨君苏本来还想问问他家里的情况,转念一想,估计家里情况不容乐观,还是别提起人家的伤心事了。 两人有一搭无一搭地聊了半路,路上杨君苏碰到其他人,陈辽原才悄悄地离开。 程松鹤还有工作在身,这次是趁着休假来的,他呆了几天就得赶回去。 他对工作十分负负责,实地考察了后,又充分听取了各方的意见,修改两次后,终于拿出了一版设计方案。杨君苏看了一下,对这个方案还算满意。 杨君苏让财务给程松鹤支了300块的设计费,并把来回路费,吃饭住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