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君苏摇头叹息:“原来是这样啊,那妞妞真可怜,比爸爸比不过人家,比爷爷奶奶又比不过。” 于凤华笑着对李荣说道:“二嫂啊,林月读大学挺好的呀。说出去,你儿子儿媳妇都是大学生,那多有面子。像我,现在出去,人家都羡慕我。” 李荣:“……”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林月考的也不是多好的大学。” 杨君苏道:“二伯母你知道今年的录取率多低吗?百分之五都不到。无论多差的大学都不容易。” 婆媳两个配合默契,你一句我一句地,把李荣说得晕头转向的。 说完李荣,杨君苏也没放过一直安静围观的二伯:“二伯,你也是当爷爷的人了,你也得向我爸学习。你看我爸,家里家外一手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我们家的俩孩子第一喜欢的是我妈其次是我爸,我娘家爸都得靠后。做为一个男人,我爸完全是凭实力碾压别人。你要想孩子尊重你,也得拿出实际行动来。我二伯母工作忙带孩子不方便,你可以帮她分担嘛。” 温炎夏没想到火还能烧到自己身上,赶紧找借口推托:“小杨啊,我在单位工作也挺忙的。” 杨君苏:“二伯,你现在单位是什么职位来着?主任是吧?又不是场长和总工,应该不忙吧?再说了,我们单位的领导都是工作和家庭一手抓,你们男同志可不像我们女同志,力气小,精力有限,能顾好一头就不错了。你们力气大,精力充沛,老了那也是老当益壮,带孩子再干好工作那不是轻而轻易的事吗?” 温炎夏是无言以对。 夫妻俩听了一堂大课,饭也没吃就赶紧离开了。 两人在路上相对无言。他们起初是打算是教育教育这个爱管闲事的侄媳妇的。没想到反过来受教育。 李荣意味深长地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呐,真是跟以前不一样喽。” 两人回到钢铁场,就看见人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说得唾沫横飞,等到两人一走近,议论声夏然而止,大家都用古怪的目光看着他们。 李荣很敏锐地察觉这些人应该是在议论他们家的事。 等她一打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大家都在说她打压妒忌儿媳妇,逼得儿媳妇闹离婚。 李荣气得两眼发黑,她这是造了什么孽呀。 双方经过多次争执博弈之后,李荣心力交瘁,终于肯让林月去念大学,她来带妞妞。 林月差点喜极而泣,她没忍住,偷偷地溜出来给杨君苏打了个电话:“君苏,我的事成功了。谢谢你。能遇到你是这辈子最大的幸运。” 杨君苏被这突如其来的表白整得愣了一下,笑道:“不至于不至于,太煽情了。” 两人隔着电话线,畅快地大笑起来。 今天也是算是双喜临门,林月的事情解决了。杨婷婷的通知书也到了。杨婷婷等得都快绝望了,没想到峰回路转,差点喜极而泣。 杨利民看了通知书后,像范进中举似的,激动得发狂,逮谁跟谁说:“我俩闺女都考上大学了。” 众人面带微笑,连声恭喜:“老杨,恭喜恭喜。”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眼看着大家的通知书陆续寄来,杨秋不得接受残酷的现实:他落榜了。 杨利民用力拍拍侄子的肩膀,安慰道:“小秋啊,你就想开些吧。咱老杨家祖坟上的青烟就没有男娃的份,都跑到女娃那边去了。” 杨利民喝着小酒,跟邻居着吹牛:“我以前最大的遗憾就是只有四个闺女,现在嘛,一点也不遗憾。多厉害呀,四个闺女两个大学生,还有两个孙女一个孙子。我跟你们说,我们家老三老四,生来就不凡,那个算命先生可真靠谱呀。” 杨利民在这边吹牛,杨君苏在那边跟两个妹妹上课:“小春,婷婷,你们去上大学后,要好好学习,有空多参加社会活动。还有一件事,你们两个都到了找对象的年龄,一定要注意甄别分辨,像你爸我爸这样的男人,坚决不能找,咱爷咱大伯大宝二宝这样的男人也绝对不能找。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来警醒咱们,磨炼咱们的。现在,他们的任务完成了,可以收回到仓库里了。 当你们对男人上头时,就想想他们也是别人的堂哥堂弟,他们的姐妹可能也像咱们这么想。对他们上头,都是因为误解。你们要记住,不要神化任何男人,他们可能还不如你们;如果非要神化,那就神化自己,你们要远比你们以为的要强大厉害。坚强勇敢的姑娘,广阔的世界正等着你们去探索。准备出发吧。” 第一百九十一章 结局(上) 杨婷婷和杨春听得心情激荡, 觉得浑身充满力量。 杨春第一个发表感想:“姐,大家都说我像你,我一定会好好学习, 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杨春以前只是有些心眼, 没什么野心。现在嘛, 她的野心被逐步激发出来了。她姐能当上领导,为什么她就不能?尤其是这次,她弟没有考上大学, 很多男同志也没考上,但是她考上了!虽然只是个师专, 可是姐姐说了, 今年参加考试的人特别多,录取率特别低, 凡是能考上的都是人才。杨春现在是摩拳擦掌, 准备到新世界大干一场。 杨婷婷跟杨春差不多,她比杨春想得更多更深些。她从小几乎没出过农场, 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向往。所以参加工作后就向姐姐透露了这个想法, 没想到姐姐真的把她弄到了县里的纺织厂。她在纺织厂这几年也成长不少。 她们厂里男同志少,但隔壁厂多,有几个小伙子明里暗里向她表示心意, 她都没怎么理会,她谨记着姐姐的嘱咐, 她还年轻, 不能太早结婚, 更不能随便结婚。 等到报名参加高考时, 她更加庆幸自己没早早成家, 她参加高考, 完全是自己作主,不用顾虑别人的想法。而她身边那些已经成了家的女同志,无一例外地被娘家婆家百般阻挠,有的婆家还发动舆论打压她们,这些女同志被折磨得心力交瘁,很多人最终只得无奈放弃。杨婷婷看得是胆战心惊,欷歔感慨。 她请假回到农场的家里复习,可喜地看到姐姐所领导下的四分场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成了家的甚至有了孩子的女同志也没耽误高考,也没人敢阻拦,他们的婆家人不是不想阻拦,是不敢。四分场的女同志比别的地方女同志厉害团结,很多事不用姐姐出手,她们能怼得对方哑口无言。 杨婷婷因为纺织厂女同事的关系,对于农场里考中的女同志格外关注些。 她问道:“姐,这次咱们农场考上大学的女同志有很多吧?” 杨君苏没有完全统计出来,随口说出一长串名字:“应该不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