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孕,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喝,她还能怎么样? “等你生完孩子,想吃什么,便同朕说,朕会满足你的。”康熙见她这模样,忍不住许诺道。 罢了罢了,现如今只能靠着这种“画大饼”来安慰自己了,郭宜勉强提起精神,“皇上一定要说话算话,臣妾到时候想吃酱肘子、烤鸭、蜜丝卷、腊味合蒸……” 说着说着,郭宜自个儿就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 康熙看得十分好笑,“朕今日同你一起用晚膳,满足一下你这小馋虫。” 虽然被调侃了,郭宜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自己可是给他怀得崽,要点好吃的不是应该的吗? “对了,胤祺说他喜欢种地,朕打算让他多学学农桑之事。”康熙半开着玩笑说道。 郭宜心中撒花狂欢,老娘铺垫了这么久,终于有结果了,“皇上的决断自然是极好的。” 康熙笑着说道:“朕可说的是认真的,日后别人都会说你郭络罗氏有个种地的儿子。” “臣妾是认真的,就是不知道皇上是不是认真的。”郭宜看着康熙的眼睛说道,有个会种地的儿崽有什么呢?她还有一个会种地的丈夫呢? 康熙对上宜妃的视线,见她神色真挚,笑容慢慢淡了,“你可知你在说什么呢?” “臣妾自然是知道的,最开始臣妾只不过想着胤祺多像您一些,多得到您的一些疼爱,后来没想到他真的喜欢上了种地,臣妾便想这样也好,子承父业嘛。”郭宜尽量使语气平淡一些,不让康熙瞧出她咸鱼卷崽的本质。 康熙淡淡道:“子承父业,那他应该学会的是治理江山,辅佐君王。。” “治理江山一事有太子就行,辅佐君王还有大阿哥他们兄弟,再说,种地怎么就不是辅佐江山社稷了?”郭宜她想到先前康熙偷听她劝课农桑之言,便道,“皇上也曾经说过农桑乃是国之根本不是吗?” 康熙一时间竟然有些哑口无言,话的确是他说的,但是胤祺真要去种地又总觉得哪里都不对。 “皇上自己也亲自种过田,怎么到了胤祺就不行了吗?”郭宜继续反问道。 康熙种地乃是他个人之兴趣所在,且他只是动动嘴皮子的功夫,大志还是在江山社稷,胤祺如今的选择恰恰与之相反,亲力亲为,重心就是种地,而非其他。 “这能一样吗?”康熙说道,他种地那是为了给黎民百姓、文武百官做榜样,不是真的泡在田里。 “的确是不一样,皇上乃是表率,想要做个好榜样,胤祺如今正是学您身体力行,说明您这教导极为成功,这天下百姓、王公贵族知道了,只会觉得您是真的重视稼穑,谁敢轻视?”宜妃说道,“臣妾也会以胤祺为骄傲的。” 康熙还是觉得哪哪都不对劲。 “还是说皇上并不是真正地重视农桑?”郭宜故意说道,见康熙神色变化,又赶紧说道,“皇上肯定不是这样的人,故而胤祺所为,皆是遵照您的意愿。” 好像是这样子的,康熙被绕得有些恍惚,“朕的确是想要这天下黎民百姓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妾希望胤祺能为您分忧,即便只是微薄之力,也是他作为儿子的孝心。”郭宜说道,康熙极为看中亲情,重视孝道,这句话就是精准打击。 果然,康熙闻言,神色微松,“你所言极是,只是朕担心以后其他的人轻视于他。” 汉人皆讲究,士农工商,士为重,商为轻,堂堂阿哥去种地,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关着门要笑掉大牙。 郭宜哼了一声,“胤祺种地,一为黎民百姓,二为恭孝顺仪,三为大清江山,臣妾倒想知道何人敢轻笑。” 从胤祐的事情,他就看出来宜妃护短,如今听她明目张胆地讲出来,康熙觉得她煞是可爱,“朕会护着他的,定不会让别人轻视于他。” 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承诺,也是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承诺。 郭宜立马笑逐颜开,“臣妾就知道皇上最好了。” “你有没有想过他以后要是不喜欢种地了该如何?”康熙颇为好奇宜妃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宜妃向来是想一出是一出,不知道这个想法又能维持多久。 “臣妾自然是想过的,他要是不喜欢就不种了。” 康熙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神色。 郭宜又说道:“臣妾对胤祺的第一个期望便是身体健康,第二个是品行端正,第三个才是有用之士,为皇上分忧也不只是种地这一条道路,只要他这心里装着皇上,装着大清江山,他愿意做什么,臣妾都是支持的。” 康熙沉默不语,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在他的印象中,幼时身边的人第一个说法永远就是他要成为一个明君,“为何是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 还能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郭宜道:“身体健康才能给皇上尽孝,才能给江山社稷做贡献,若是身子不好,还要累得皇上挂念,实属不孝了。” 康熙点头,的确是有几分道理,他深呼吸一口气,“就如你所言,他喜欢就喜欢吧,不喜欢就不喜欢了,朕会为他准备退路的,以后,朕会用心指导的。” 郭宜心中松了一口气,如此一来,她的目标总算达成了——将胤祺小朋友种地的教育任务转交给孩子他爸。 她可以躺平观看结果了,实属妙哉!!! 第85章 钦天监(捉虫) 康熙说完了胤祺种地的事情, 忽然话锋一转,“朕听说,你画了本《种洋芋的兄弟》?” 是谁出卖了她? 不用作想, 就知道她亲亲儿崽胤祺, 毕竟胤祐向来嘴严,胤禟只知道禟禟宝宝, 除了胤祺,不作他想。 “朕甚长时间不见你的画,不如看看?”康熙说道。 虽是商量的语气的, 但是根本没有拒绝的份,郭宜让堇姑姑把那一沓纸拿了过来, “臣妾想孩子总会长大的, 留个纪念也挺好的。” 《种洋芋的兄弟》是从宜妃在御花园遇到胤祺开始,开篇第一页就是她送给胤祺的第一份拼图上的图案, 之后就是她同胤祺的对话、胤祺种洋芋的始末、丰泽园之行、洋芋的收获等等。 保留了一些具有引导教育意义的对话场景,比如胤祐受伤之后, 胤祺要端茶倒水伺候着, 而涉及到政治的全部都删除了,这要是出版,肯定是晋江文学城出版的作品, 简直被绿化到纯洁无瑕。 康熙翻了几页之后便问道:“怎么这些场景都没有朕呢?” 也不是完全没有,就是一只手、一片衣角,不像是皇太后、宜妃这样的配角, 全身出镜, 是他不配吗? 您是大BOSS, 我要是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