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着康熙的神色不虞,郭宜继续说道:“所以朝廷定要把控好,随时抽查,若有徇私舞弊之人,必须严惩不贷,毕竟税收乃是国之根本,于赋税一事上弄虚作假,其心可诛也。” “你说的抽查倒是个好主意,如今实行三联票,一联在百姓手中,一联交于差衙,还有一联存于州县。”康熙说道。 “若是抽查最好还是朝中之人前去,以免下面的人糊弄。”郭宜说道,地方官场人情味过于浓郁,说是一手遮天也不为过,没有中央这只强有力的大手拨云见日,很难重现光明。 康熙点头,将宜妃的话记在了心上,又道:“如今流民日益增长,与此也大有关系,你说朕要是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如何?” 听到在历史书上看到的新政策,郭宜的内心万分激动,她这是见证了奇迹的产生吗? 要说如何?她是举双手赞成这件事,就是……郭宜环顾了一圈这个并不豪华的马车,“永不加赋”这种大事不应该在乾清宫里,灯火通明的大殿中,在诸位大臣注视下,缓缓说出来吗? 这个昏暗摇晃的小马车是不是有点太寒酸了,还是说历史上的重大决定都是暗戳戳悄咪咪地决定的? “赋税一事,臣妾拿不准,不过若是能减轻百姓的负担,想必也是喜闻乐见的事情。”郭宜说道。 康熙说这话也是有些底气的,去年年底,他同户部算了账,人丁税固然多,收税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隐瞒人口,二是士绅免税……等等都阻碍了丁税的收取,按照李光地先前暗中调查的消息来推断,人丁税真正收取上不到一半。 加上去年的商业贸易的发展,人丁税的涨幅几乎微不可闻,今日听闻流民一事之后,他这才有此想法。 “兹事体大,皇上不若同户部再商议一番, 若是能成,天下百姓恐怕都要感激涕零。”郭宜笑着说道,如果不收人丁税,百姓的负担会轻许多,这也算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康熙定下心,决定明日就召集户部商议此事,一是为了人丁税,而是为了税收核查。 理想实现的过程中总是有太多的阻碍,康熙的提议遭到了不少人反对,倒也有不少人支持,双方僵持了大半个月,最终还是康熙力排众议,拍板定下。 不过事情虽定下来了,但是实施却还是需要一段时间,首先要修改《赋税全书》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建议,下发至各州县,由州县负责向百姓宣扬此事,到了明年才能正式施行。 与之相关的“大清律例”中关于赋税之事的规定,也都要修改。 此非一日两日便可完成,不过眼下倒是有其他的事情可做,趁着上忙刚刚结束,康熙从户部和吏部抽了几个人组织起来,以张士甄为巡察使,查江宁地区、湖广地区、四川地区、山西地区合计二十七县的税收情况。 所谓“上忙”也是二到四月间,此为上半年征收税收的时间,五六七月则为农忙,八到十月则为下忙。 听着康熙细细说来,郭宜连连点头,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近来康熙在政事上颇有雷厉风行之态,虽依旧讲究“仁政”“德政”,但大事上利落了许多。 “听来都是好消息,皇上怎么还愁眉不展?”郭宜问道。 “你可知道平郡王一事?”康熙问道。 说到平郡王,郭宜还真晓得,毕竟她才和贵妃一众八卦过了,事情很简单,平郡王纳尔都暴行,打死了无罪百姓,还将前来劝架的兄弟也揍骨折了。 这事儿闹得还挺大,毕竟有石文炳的事情在前,又有海图之事在后,不少人都收敛了不少,至少不会闹到明面上。 “皇上打算如何处理?”郭宜问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皇亲国戚则免之。” 康熙被噎了一下,瞧着宜妃漫不经心的样子,他知道她肯定是故意的,轻咳一声,“宗人府上奏,请求革爵圈禁。” 郭宜没说话,心中暗骂万恶的封建社会,视人命为草芥,让人心寒。 “宜妃觉得如何?”康熙问道。 郭宜哼笑一声,“亏得平郡王没有生在我家,有此等不肖子孙,恐怕祖宗的棺材板都要气得压不住了,就算祖宗不想搭理,臣妾阿玛和额娘也断然容不下这等人。” 康熙想了想白苏氏的行事风格,背后一寒,平郡王要真是郭络罗氏一族的,恐怕真的会被逐出家门,在被赶出来之前,恐怕还要挨一场胖揍。 见宜妃态度都如此,康熙倒不好往下说了,他想的是得饶人处且饶人,毕竟都是宗亲,罚得太狠也没脸,革去爵位便罢了。 只是他这政令还没有下,钦天监也来禀告了,说是今夏有大旱灾。 旱灾一事,康熙早有预料,但是大旱灾确实是让人心中焦虑,恐灾情严重,饿殍千里。 反复与钦天监确认无疑之后,康熙下了诏书,思已过错,斋居默祷,祈求上天宽宥。 康熙如此,后宫跟着行事,禁止一切声乐庆贺,膳食以清淡为主,减少菜碟数量。 即便如此,也是降了一点点甘霖。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天下不下雨,跟皇上的德行没啥关系,纯属自然现象而已。 但是,皇上奉天承运,借了老天爷的名头,这个时候就要背锅了,康熙都做了表率,却有人肆意妄为。 康熙看了一眼奏折,啪地一下子合上,脸色难看,“去叫宗人府的人过来。” 宗令匆匆赶来,刚进门,就听到皇上说道:“先前提到平郡王一事的处置,朕想好了,责令平郡王府赔偿损失,平郡王革爵圈禁,以儆效尤。” “奴才遵命。”宗令跑了这么一趟,莫名其妙,先前皇上一直没有下旨,他都以为皇上会放平郡王一马,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出了乾清宫,宗令悄声问道:“梁公公,皇上今儿心情不好?” “最近天干,皇上忧心,彻夜难眠。”梁九功说道。 “那……平郡王?” “嗐,您可别提,您瞧皇上为了这鬼天气都憔悴了,再看平郡王,夜夜笙歌的,咱们不说为皇上分忧解难,可也别唱反调啊。”梁九功说道。 宗令一听,两眼发黑,大骂了两声“该死”又匆匆离去。 梁九功叹了一声,又进了乾清宫伺候着。 下午时分,郭宜带着一碟子冰镇糖番茄来了乾清宫一趟,“听说皇上最近为了干旱之事,胃口不佳,臣妾带了点小点心过来。” 说着,让堇姑姑把东西搁在案几上,这冰镇番茄做了好几份,给胤祺和胤祐也送了去,康熙这里自然也不能拉下。 康熙放下了折子,却是坐着未动。 “皇上试一试,要是吃不下便罢了。”郭宜说道,丰泽园送了番柿进宫,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