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站书 > 未来科幻 > 全京城都在我这吃瓜 > 分卷阅读13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32(1 / 1)

,于是二房夫人便怂恿艾夫人,做了这个局。 刑部尚书吓懵了,三房之后是二房?连忙接着追问二儿子的媳妇到底怎么回事。 结果好家伙,他二儿子的媳妇不仅搀和了苏宝珠去潼地时谣传她“当军丨妓”的谣言,松香墨也是她放的。 这刑部侍郎还想站队皇上呢,自己的二儿子都跟太后走好远!而三儿子也竭力往他被弹劾“一家不修何以修天下”的路上一路狂奔。 苏宝珠:【我只是想救一下沈七七,打算把她关小黑屋给我写话本,结果这都啥……】 苏宝珠:【沈三不管事不在乎,艾夫人和沈五娘压力太大发泄在沈七七身上推她进火坑。二房跟太后,污蔑我,污蔑自己公公,还下手害夫家侄女。】 苏宝珠:【等等,这太后什么路数,让二房害自己侄女?!】 系统:【真是不得了。】 苏宝珠:【绝了,先让宋徵昕把人都带走吧。】 系统:【绝了,宿主查出这么多的事,一张卡都没抽。啊啊啊啊——】 苏宝珠:【其实这也很合理。毕竟这是沈家的事,只要沈老大人去查,那事情就很简单,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就比如说,你要我查我侍女的事,那就是我一句话的事,但如果要我查沈家侍女的事,那就费劲了。】 系统:【虽然明白,但还是有些震惊。】 苏宝珠:【获取信息也要讲究策论,现在已经不是最开始吃相亲瓜的时候了。信息先让适合的人问,分析里面是否有不对劲的地方,抓出来后能不能问出来——这还不行,才值得抽卡。】 苏宝珠:【想想还挺神奇。以前的我出门要带好多侍从用来彰显我贵女身份,而今天,侍从都在偏间喝茶,不需要用谁用来彰显什么。只要简简单单让刑部尚书来查就好了。】 系统:【宿主的高度在拔高,能力高了,面对的困难也高了。】 苏宝珠:【是这样。】 宋徵昕让她的侍从把二房夫人、三房夫妇和那二流子都押好,以“伪装北定王府人”的理由带回去。 三房的其他孩子由沈家安排,沈七七由苏宝珠带回去。 刑部尚书送她们出去的时候神情十分复杂,好半晌,才能说一句:“安平公主说的自查……确实相当有必要。不过我年龄大了,府上如此,或许我该请旨,颐养天年了。” 苏宝珠眨了眨眼,没说什么,只高深莫测地点了点头。 三天后,这位刑部尚书就试图去拜见皇上,请求致仕。 然而皇上并没有见到,据一个他十分眼生的内侍通传,说是偶感风寒,皇上怕见了他,把他也染上,所以不见。又说他想致仕的情况已经知道了,建议他去凤台正常过流程。 冬风萧瑟,无所倚靠。刑部尚书咬咬牙,真去了凤台,不仅说要致仕,还毫无留恋地提议,下一个刑部尚书不用纠结了,就让苏承泽这位户部侍郎升上去吧。 这种位置变动,都要审慎讨论,凤台集齐宰相和副相,另能来的几个尚书,一起讨论。 尚书的位置变动一时没个结果,但太后的旨意已经下来了—— 安平公主婚事已定,明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前一天,与东宁公嫡次孙(宜妃的母家)大婚。天下共贺。 备嫁期间,安平公主需在宫中备嫁,不悖女子待嫁之仪,无令不得出宫。 第79章 第七十九片瓜 “太后口谕, 要安平公主交接完大理寺事后,居宫待嫁。” 传旨的公公尖声尖气地说完, 还带着点闲工夫, 隐晦得瞪了眼还在审案卷的一众书生。 安平公主站在主位前,合上一本案卷,静静地看着他。 她位子旁的名单上, 愈发多圈起来的标记,密密麻麻,看着像是一团聚集在蜂蜜上的蚂蚁群。 如果是苏宝珠遇到这种奇怪的懿旨, 大概会托起腮,笑眯起眼看着来禀报的人。苏宝珠在她眼里是一个强大到神秘, 却又可以亲近的存在。 但她笑不出来, 她心底的愤怒在压抑, 几乎要当场爆发。 她最终只能压抑住,俯身道:“儿臣遵旨。” 公公笑道:“若是无事,还请公主殿下回宫。” 安平公主冷笑道:“不是还要本宫交接大理寺事项吗?” 公公一噎, 这才恍惚意识到,眼前的公主不是一个期待宴尔新婚的存在。她与其他居于深宫的公主不同, 不仅不对“太后亲自下旨定亲”感到荣耀, 甚至为此恼怒。 他只是个传旨太监,太后也没要求他即刻把公主带回宫。于是没多犹豫,他就低头,道:“请公主自便。” 安平公主冷笑一声。 ——再如何自便,回宫待嫁是免不了了。 她甚至不能明白抗旨, 因为她是太后孙辈, 孝顺长辈, 是她身为晚辈必须要做的。 一力降十会, 大概就是太后这样了。 安平公主之前就有准备副手。一个姓乐的大理寺正,之前主要负责律法整理明晰,以及部分案子的再审。他并没有拿到多少潼地的案子,因为完全到不了他手上,直接会被大理寺少卿截去。大理寺少卿是他长官,合情合理,告状都不知道怎么告。 大理寺上层构造挺简单,一个大理寺卿,两个大理寺少卿,两个大理寺正。覆灭的也很彻底,只有这位乐寺正似乎是被排挤了,没做多少事,只能冷眼旁观,因此干干净净,接手也快。 再往下的办事的比较多,干净的不干净的,能做主的不能做主的,安平都已经挑挑拣拣,和着新进举人凑合先用着。 ——其实效率还高了些,举人们不论年龄老幼,在官场都是新人,只有听话干事的份。大理寺这五年与潼地有关的案子,在这草台班子下,已经快理好了。 安平公主盘算了下,召集了乐寺正、几个寺丞、主簿,开了个小会。大意是她回宫备嫁,不过该干的还是得干,又把一些具体的事项再叮嘱了一遍。 大家都俯身应喏。 会开得很短,一刻钟的时间就开完了。安平公主站起身准备告辞,乐寺正躬身问道:“微臣如果有不能决断的地方,能否给公主殿下递信?” 安平公主略微一怔,正眼瞧他。只见这位乐寺正背脊削瘦笔直,面庞却线条柔和,含笑开口时声音有如漱玉,尽管因着这些日子的劳累有些暗哑,却还是不免悦耳宁神。 这位乐寺正年岁二十有余,翰林院出来后便入了大理寺,在寺正的位置扎扎实实坐了三年。不动如山,积攒了一肚子的货。 回过神时,安平公主心下笑了笑,乐寺正敢向她示好,实在是一个聪明人。 “可以,”安平公主点点头,“若无意外,三日内会回信。” 乐寺正听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