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萤上网搜索了一下公寓邻居群里提到了城南垒石胡同, 这一片是老城区。 灵城是古文化名城,而城南那一片也都是老街院子。 洛萤看着网页上搜索出来的信息,大多数是一些媒体对于老街文化, 历史相关, 还有一些改善民生的日常报道,貌似并没有邻居群里提及的灵异事件。 她捏了捏下巴, 把这个垒石巷的地名记在了心里, 旋即关掉了网页。 来到本世界的第一天, 现代社会大体都是熟悉的,只是个人身份上,还有各种软件,通讯工具, 学校的老师同学,实习的杂志社同事,她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家里彻底收拾了一遍之后,又下楼到公寓的周围附近走了走, 看着地图上的道行转悠了几圈,熟悉地理位置。 洛萤的私人空间内放了一些自己的随身物品, 包括她在大宁的时候的衣物和用品。 别的不说, 旗袍和洋装倒是真不少,她拿出几件春夏时节的,有找了挂烫机来熨烫好挂到衣架上。 按照自己的身份, 正常还要去学校上学和去杂志社进行一些实习,这些衣服在如今看来颇为具有一些年代感,会稍微惹人注意。 不过如今的这个时代, 不管是穿汉服旗袍还是lo裙JK制服, 大家的接受能力已经越来越高, 就算是变成天线宝宝在街上走一走也能够淡定地掠过熟视无睹了。 更何况比起洛萤的这些衣服,那些时尚街区,步行街里什么新潮服装没有? 洛萤取了衣服出来,但并不打算作为日常的衣物。 在本世界的任务要做探灵直播,而这直播她不打算露脸,而这个【探灵】主播的身份刚好能跟还在读书的洛萤完全分开,变成两个人。 这样的话,这些衣物她就打算在进行探灵直播的时候使用,富有年代感的特色衣物,将直播设备水镜一号幻化成遮住半个面孔的面具,在一种直播中既有了自己的特色,也保持着神秘感。 洛萤:计划通。 而婳婳和自己身形相差不多,衣服也是可以换着穿的。 虽然,婳婳完全可以自由幻化。 探灵直播的事情并不着急,洛萤还在思考,这进行十次探灵直播,夜照发布的任务上并没有具体的地点要求,只是说明十次灵异事件发生地。 那么这十个地点,她是应该选择已经在外有名的,比如曾经做过视频的“灵城44号”?还是选择并不为广大观众所知的地方更好一些呢? 平心而论,直播要有噱头,要有惹人注意的关注点才能把看客留下来,最开始自然是最好以知名的灵异地点为主,最好是响彻全国的。 不过这个任务的限制地点在灵城,洛萤站在落地窗前看着街面上宛如蚂蚁一般的人们。 灵城,除了古文化之都之名以外,在灵异爱好者的圈子里面还有一个称呼——灵异之城。 想要找十个知名的灵异发生地,不难,真的不难。 甚至有些成为网友们童年阴影,少年青年时间的看过的某些诡异图片,网上的虚幻传闻,有很多都出自灵城。 而因为此,灵城的本地人大多对于神仙鬼怪妖魔这些多一分敬重,不提,提了便不能够不敬。 也许有些人对于这些以前的诡事津津乐道,但老一辈们似乎都更倾向于保持着沉默。 探灵直播是去知名的灵异现场,还是发掘更小众一些的地点? 洛萤想了想,登录电脑账号,在小绿江视频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投票动态。 【探灵】:最近准备进行一个新项目,探灵直播,地点暂时定在了我们的灵异之都——灵城,关于地点方面,如果大家想看直播,是希望去知名的灵异发生地,还是去探寻一些小众不出名的怪谈地点? A较为.知名灵异地点(如灵城44号,404路公交,云台山鬼头村等) B.本地人知道的灵异怪谈地点 C.都可以 D.如有其他建议探灵地点请在下方评论区评论。 设置了三天的投票时间,尽管并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投票,洛萤随手关了网页。 之后的探灵直播是肯定要进行的,现在来这个投票就当是预告了。 毕竟一个灵异视频博主突然开始直播,也需要给人一个接受和转变的时间。 洛萤打开自己的日程本,今天是周日,明日周一,她还是个大三的学生需要正常去学校上早课。 她并不打算睡觉,准备直接打坐引气入体到第二天。 尽管和这个世界的妖魔鬼怪们还没有打过交道,没有见面,苗刀也在身边。 但底牌自然是能多一张是一张,本世界的身体踏入修行越快越好。 再者,洛萤还得多多输入灵气唤醒婳婳。 一夜成功引气入体,大半夜又冲了个澡,早上直接上到了公寓的顶层看朝阳升起,纳紫气入身,又做了日常的站桩练功,只觉得通身大好,随后便下楼到楼下早餐店吃饭。 这一处公寓的地理位置很好,距离洛萤实习的杂志社和灵城大学都只有两站地铁的距离,交通十分方便。 五月初的灵城清晨还有些微冷,但到了中午太阳高挂的时候又会晒得人阵阵发热,洛萤想了想,取了件长袖衬衫配喇叭牛仔裤,陪着帆布包出门。 上午有一堂早课,洛萤托室友帮忙把教材带过来直接在教室内会合。 在大宁呆的时间太久,这乍一回到宛如钢铁森林一般的现代社会,看着乌乌泱泱的人群,听着校园里的欢声笑语,着实是有一些不适应。 这次要体验一下全新的大学生活了。 如今已经是大三,课表上已经很少有通选的大课,大多是专业课程,小班授课。 洛萤到得早,直接占了中间的位置给室友占座,不前不后的座位不太显眼,便于隐藏在其中。 早课的迟到率总是不低的,即便这个时节早上钻出被窝不算困难,但熬夜党们的作息依旧爬不起来上课。 对此,老师们已经是见怪不怪,有的不以为意,有的则分外严苛,就比如此刻洛萤眼前的这位刘老师。 这位头发有些稀疏成了地中海的中年男子正一板一眼地亲自按着花名册上来点名,每叫到一个学生就让对方站起来认脸,想要代点名,或是找了代课都是不行的。 新闻系的老师,尽管头发堪忧,但脑子和记忆里是一等一的好使。 333寝室全员到齐过关,老师在讲台上点名的功夫,洛萤身边的几位室友挤眉弄眼,在手机上发着消息。 【欧阳】:十点钟下课,就吃点什么?我早上还没吃饭。 【谢殊】:想吃二食堂的生煎包了,他们家的锅贴也不错,配上米醋陈醋辣椒油绝了,一口下去那汤汁直接迸出来,美滋滋。 【陈一墨】:别说了,我已经饿了。肚子叫听不见吧。十点钟去二食堂,生煎包也不知道好没好,能不能吃到新鲜出锅热乎的。 洛萤看着宿舍小群里的对话,手指敲着键盘加入了讨论大军。 【萤】:十点钟已经出第一锅了,我上周赶上一波热乎的。 二食堂的生煎包,小炒,鸭血粉丝,热干面都是享誉整个灵城大学的食堂美味。 而一日三餐下午茶夜宵吃什么,则是大家每天不变的话题。 经过了大学近三年的磨合,下半年就要升入大四,洛萤所在的333寝室四个人脾气都不错,大家好言好语,和和气气的,什么都有商有量来。 再加上大二大三各自出去是实习在校外居住,或是加入社团,并不是每天都见面,发生龃龉的可能就更小了。 洛萤的这三位室友,欧阳是灵城本地人,谢殊与陈一墨都是北方行省出身,四个人都是北方系,尽管口音上有些稍微的强调不同,但说的都是北方官话。 台上的刘老师念着PPT,下方的同学们有的打着哈欠,有着悄然坐在后排已经卧倒补觉,前排的同学勉强支撑着脑袋听着课,中后排已经是一片低头,玩手机的玩手机,打游戏的打游戏,看小说的看小说。 【谢殊】:老刘这催眠功底真是越来越深厚了,现在这催眠半径已经连中排都抵抗不住了。我的眼皮已经耷拉下来了。 【欧阳】:笑死,不过快要到小学期了,也就是最后几堂课不用见着老刘了,下半年基本没课,享受我们最后的上课时光吧。 【陈一墨】:听说我们小学期的有采编课是有老刘带队负责的,嗯,应该是要交通讯稿上去。 ...... 洛萤看着讲台上的这位老师,尽管和他互动的同学只有前排的寥寥几位,但还是兴致盎然地讲述着PPT,只不过他的声音实在是有些魔性,即便是带着耳麦扩音器,讲课听起来也像是唐僧唠叨一样,嗡嗡嗡的,让人非常想睡觉。 眼看着到了九点四十,两堂大课终于要结束,洛萤身边的室友们已经是饿的肚子扁扁,恨不得马上下课冲到二食堂去干饭。 临下课之前,讲台上的地中海老刘敲了敲桌面,留下了作业。 “月末结课,我提前把结课考试给你们布置了,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份作业,十五周之前上课把作业带过来上交就行,往后的几周课也不用来上,当然,我自己是会过来的,你们要是提前完成了作业也可以拿过来交或者来上自习。” 这话一出,整个教室里的同学们顿时都激灵了起来。 这门课是专业要求的必选·选修课,别问选修课为什么要必选,规定就是这么规定的,结课考试不需要在考试周进行分班大考,最终的考试分数与几点以写论文或是交论文给任课老师进行判定。 投影屏幕的PPT上已经把结课作业的要求打上了,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洛萤听到室友欧阳在自己身边小声说着:“老刘大气啊,这么一来月末就来交作业,这三周的课都不用上了,大早课要人命能睡好些个懒觉了。” 教室里窸窸窣窣的,同学们拿手机拍了作业小声讨论着,拉人凑组,老师并没有管束任由他们讨论着,这也算是课堂讨论环境嘛。 长发的陈一墨推了推方框眼镜,“小组为单位,我们寝室四个人就够了。老刘给的题目很宽泛,主题要求是介绍灵城南城老城区那边的采编,图文结合,言之有物,不难。” 爆炸卷的谢殊也悄然开口:“我说,这是老刘又没有稿子用了吧,准备直接那我们的作业凑数。” 这话一出,几人和身边的其他同学齐齐撇嘴,这个可能性真是很大啊。 讲台上的地中海中年秃头刘老师是特聘讲师,实际上也是灵城一家本地半官方杂志《灵城文史》的主编,这年头纸媒不好做,这家杂志好在是挂在官方名下的,再怎么着每个月也有雷打不动的订阅,来自各大机关单位事业单位过期银行等等。 只不过杂志社的工资不算高,即便是官方杂志社也是相当清贫,没看老刘堂堂一主编都在外边挂了讲师,杂志社的人手有限,每个月的稿子不好收,老刘时不时的在课堂上布置了作业下去,再挑拣看得上眼的就刊登出去,既解了缺稿之忧,也给了这些学生一个平台。 杂志的稿费虽然不多,但凡事被选上了的,一篇文章稿费也够一周的生活费。 随着铃响下课,同学们策马奔腾,洛萤和室友们一同去了食堂,一边陪着她们填饱肚子,一边商量着这个小组作业。 就算是选修课,但绩点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从不缺席逃课的333寝室,不就是为了能拿下所有的平时分吗,小组作业完成得好,这门课四绩点岂不是就在眼前? “我们什么时间去做那个小组作业?”一边吃着,洛萤已经开口询问。 四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的事情在身,上课的上课,实习的实习,小组作业一起完成还得找个同一时间过去。 “之后几周的课都是早上,与其每周过去,不如我们单独腾出来一天去做完采编,直接把作业弄出来,剩下的时间就自由了。”陈一墨咬了一口生煎,连忙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 “对,早弄完早放心,六月份趁着小学期我那边估计也要开始暑期实习了,拖下去我怕忙不开。”欧阳连连点头。 谢殊筷子夹着一个焦黄的锅贴蘸着辣油,塞进嘴里有些不清晰地开口: “我也是,就要去参加训练营了,我记得我们今天就这一节课吧?你们要是没事,择日不如撞日,吃完咱们就赶紧去干活,一天整完拉倒。” “我没问题,你们呢?”洛萤回道。 这正和她意,大家都忙,还是越早把作业完成越好,也能安心去做别的事情。 “我也行。”“我今天也没事,那吃完就走吧。” 四个姑娘吃着饭就快速地决定了行程,回寝室收拾了一下东西就直接踏上了前往南城的地铁。 南城是老城区,而灵城大学所在的是中心靠北,前往老城区大概需要有四十分钟的地铁。 从地铁口里出来刚好是十一点半,热意渐浓,来的路上几人已经商讨过这一次小组作业的主题,又搜索了几条老街作为地点和备选范围。 以灵城老城区为题,挖掘灵城老人们的时代记忆,见证几十年来老城区的风雨变迁。 欧阳又在脖子上补了一层防晒,掏出了自己的防晒小黑伞,几人向着老街走去。 洛萤看着眼前的老城区老街有些恍然,这小院黛瓦,古朴的院子和街道险些让她错以为自己又回到了曾经的大宁。 但这里是现代,这里是灵城的老城区。 如今是周一,五一劳动节的小长假已经过去,老街的游客和本地人都不多。 “这一片,前边那步行街都是仿古的建筑后来新造的我们就不过去,咱们去老街和巷子里转转,巷子里和老街有不少本地的老人和老铺子。” 欧阳带着几人向前走着,她是本地人,虽不是老城区土生土长,但总比她们几个更熟悉一些。 “听说南城这里原本很大很大,但因为被侵占的时期,这些老房子老院子被烧毁不少,只剩下如今这些了。” 谢殊的脖子上挂着相机,时不时走在巷子间,院子边上拍着边边角角,许是石板缝隙中的一棵草,许是瓦檐边缘的一只雀。 既是要做老城变迁的主题,必然是要找人采访的,而且这里还有这么多老院子,能多采访几户就更好了。 老城很老,不再年轻。 老巷子太老了,沿着一条路进去,转来转去也许还遇不上这巷子的牌号。 居住在老院子里的也大多数是留守的老人了,凭借着身为新闻学子的社交能力,几人很快就找到了一家愿意接受采访的老奶奶。 也是巧了,她们在巷子里穿来穿去,拍着照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在门口晒太阳唠嗑拉呱的几位奶奶,一听是来采访的学生,老人们也很是热情。 “小姑娘来来来,你们是哪个大学的?灵大的啊?好好好,好学生啊,都是咱北地的人。”王家奶奶叫唤着。 “你们这是要采访个啥子嘞?南城,老城区变化,哎哟,我们活了个七十多年,这变化你要说啥?”周家大娘也很热情。 老奶奶们平日里似乎只有彼此为伴说说话,儿女孙子都不住在这里,难得看到了过来愿意说话的年轻人,一时之间喋喋不休起来。 “我们这啊,现在住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这儿女在城里买了高楼了都把老伙计们接走了,我们几个这是硬要留下来的,你说这么大岁数了,就算有那个什么电梯,上楼也不方便,我们在这院子住一辈子了,哪哪都宽敞,住进了小楼房里,转个身都转不开脚的,憋屈死了,有的那屋子连个太阳的晒不着,住的是什么劲儿啊!” 老奶奶们显然并不怎么受摆布,也许一开头还是采访的话题,说着说着就跑偏到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去了。 “现在这有了冲水马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也不用像以前,出门上个茅房都得去巷子口那公共厕所,也不怕......” 说话的王家奶奶突然停顿一下。 洛萤这边正执笔做着记录,就见欧阳起身对了个口型往外走,“我去买水。” 她扫了一眼手机消息,旋即继续记录。 【欧阳】:我去买几瓶水,奶奶们一直在说,咱们也没带东西来,我记得旁边另外巷子有水果店和超市,去买点回来,之前看到了近路,马上回来。 “也不怕什么?”刚才欧阳乍一起身,王家奶奶停顿了一下,陈一墨连忙询问。 钱家姥姥看了王奶奶一眼,顺势搭了一句话, “也不怕我们这老胳膊半夜还得出门出恭了,不用怕摔了!” 听了这话,陈一墨点了点头,是啊,现在科技发达,尤其是卫生间这些家里的设施对于不方便出门,腿脚不好又住在这种院子的老人非常友好。 她没有继续纠结,继续向老人问了下一个问题。 洛萤本能地皱了皱眉,她注意到了两位老人那一瞬间的神色,声音也有些不对劲。 ... 欧阳出了门,又搭上了自己的防晒小黑伞。 高纬度地区,即便是还没有到夏日,这十二点多正是热气足,在阳光下若是毫无遮挡的走一会儿,紫外线也能够把人晒伤了。 更何况,不提晒黑这件事,欧阳对紫外线十分敏感,这要是晒伤了,保养恢复实在是太耗人。只能平日里时刻多加注意,多多防范。 保持防晒,每日做起,从点滴做起! 采访的王奶奶家,院子门口放着小摇椅和板凳,找回来还是十分方便的。 欧阳沿着小巷行走,左顾右盼,即便是在灵城生活了二十几年,但身为本地人,老城区这边的景点还是没怎么来过的。 毕竟——本地人谁去本地的景点?那都是坑外地人的! 欧阳进巷子的时候多留了个心眼,她记得旁边有条比较窄小路,可以直接同达到巷子的另一端,省去了不少拐弯,这样自己速去速回,不管是接受采访的奶奶们,还是干活的室友们都应该有些渴了。 欧阳转弯进了小路,她之前看到这条小路很短的,不过连个路灯都没有,想来是大伙儿抄近路用的,好在大白天也没什么可怕的。 她举着小黑伞,脚下轻松,嘴边哼着歌不断地往前走。 只是...... 欧阳忽然停住了脚步,这条小路有这么长的吗?她怎么感觉走了几分钟都没有走完? 怎么感觉身上还有点凉气,是太阳不那么毒了? 欧阳转身回头,身后已经走出不远的距离,前方已经能看到巷子口了。 她转过身,继续打伞朝着前方走去。 欧阳看了眼手表,她可不想让室友等太久以为自己是出来躲清闲了。 脚步向前,欧阳却没有那么轻快了,她走着走着,停滞住了脚步。 看向小路左边的地上,那有一株黄色小花。 再看向右边不知谁家的院墙,上面缺了一块石砖。 欧阳再度看了眼手表。 她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 她低头看向身上防晒衬衫被自己逐步解开的扣子。 一,二,三......从上到下,一共是七枚扣子。 这已经是......她第七次路过这朵黄色小花和缺失的石砖了。 明明欧阳侧身抬伞,她还看得见天空之上的烈阳,甚至感受得到此刻的热度。 但她已经陷入了这个怪圈许久,手机仿佛也受到影响没有半分信号。 日光平午见,雾气半天蒸。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小巷路遇,鬼打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