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8(1 / 1)

醒吧?” 汉武帝刘彻位面。 刘彻也被光武帝刘秀的回复惊呆了:我有儿子和曾孙了?!!真开心!!什么小金龙?什么特殊待遇?有儿子和曾孙重要么? 而且,宝贝曾孙是中兴之主,也就是说大汉还有位盛世之君,可前几代皇帝都没有开创盛世,乖儿子刘弗陵也英年早逝,那么,开创盛世的人选就剩下一个,那就是朕!大汉第五位皇帝——刘彻!! 刘彻不禁被这个结论喜的笑出声来,起初只是低笑,后来就变成了开怀大笑。 他笑的胸膛威震,笑的开怀至极。 我是对的!!仙神也认可了我!! 这时,历朝历代的观众们都在柠檬树下吃完了柠檬果,他们将对汉宣帝刘询的羡慕嫉妒恨发泄到宋太祖赵匡胤身上。 孔子:“不忠不义!” 孟子:“得国不正,必有殃灾!” 李贽:“人心不古,枉为臣子!” 司马迁:“无耻之尤!我要将这“黄袍加身”之丑事写入史记,令这赵家三人遗臭万年!” 洪武大帝朱元璋:“赵大,听见没,说你呢!” 隋文帝杨坚:“柴荣待你不薄,你却欺负人孤儿寡母,绝其苗裔,实在是无情无义。” 康熙皇帝:“@后周世宗柴荣你也别生气,这仇赵光义给你报了。” 后周世宗柴荣:“??,此话怎讲?赵大跟赵二是亲兄弟,赵二能替我报仇?他有这么好心?” 雍正皇帝:“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是幼年夭折。 次子赵德昭:赵光义登基后,他被封为武功郡王,有一次早朝赵德昭请求封赏太原之战有功的将士们,结果赵光义勃然大怒并且训斥道:“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赵德昭大惊,不久后就自杀了。这一年赵匡胤驾崩不过三年。 三子赵德林:他生下来不久就死了,也是幼年夭折。 四子赵德芳:赵光义成为皇帝后封赵德芳为兴元尹,给了他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职务,看起来颇受重用,但是赵德昭自杀后不到两年,赵德芳也离奇去世了,他是在睡梦中暴毙的,史书上的记录是”寝疾薨”,因此到底是病死还是被毒杀也一直无法确定。 赵德昭和赵德芳的的死,史书上的记载也不尽详细、闪烁其词,所以是否与赵光义有关也一直没有定论。” 后周世宗柴荣:“啧啧啧,赵二,你真是个好人呐,我谢谢你。” 后周太祖郭威:“加一。” 老子:“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庄子:“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宋太·祖赵匡胤:“超,@宋太宗赵光义,德昭自杀的事先不提,我就问问你,德芳是怎么在睡梦中去世的?他才二十余岁,正是身强体健的时候,怎么能在睡梦中猝死?赵光义,你给我解释解释!!” 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你说话啊?!!我知道你在看盘点!!不说话,是不是心中有愧不敢见我?!!” 宋太宗赵光义:“……,大哥你也怀疑我么?我怎么会做这种事?德芳他或许是做了噩梦,被吓死了,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可恨,我竟引狼入室,未能早日识破你的狼子野心。” 赵德昭:“父皇莫气,只怪这赵光义心里深沉,惯会装模作样。” 赵德芳:“赵光义,恶贼、奸贼、逆贼!” 三国,曹魏。 曹操斜卧在榻上,一手拄着下巴,一手揉着疼痛的脑袋,神情疑惑:“这三个词怎的好生熟悉!我怎么觉得是在骂我?怎么回事?我不对劲儿?” 宋太宗赵光义:“两个臭小子,连一声二叔都不叫了吗?那只不过是野史传闻而已,史书上说我杀你们了吗?没有!既然史书没有记载,那德昭就是自杀、德芳就是梦中暴毙!!” 宋太·祖赵匡胤:“……,我的刀呢?我要砍了这厮!!” 赵德昭:“父皇切莫冲动,一定要把他大卸八块才好。” 赵德芳:“赵光义,恶贼、奸贼、逆贼!” 大宋。 赵匡胤看着眼前的亲弟弟,再看看站在旁边的赵德昭和赵德芳,想想两个儿子的悲惨命运,一时间悲愤交加。 赵光义长跪不起,诚惶诚恐的痛哭流涕:“大哥莫要听他们胡说。当初母后临终前,为避免主少国疑和陈桥兵变之旧事,她特意将我们叫到病榻前,立下“金匮之盟”:你传位于我,我传之三弟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我牢记于心,一刻都不敢忘啊!!我怎么会杀德昭呢?他可是大宋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啊!” 赵廷美也慌忙跪在地上,为二哥求情:“是啊大哥,按照“金匮之盟”的即位顺序,二哥应该先杀我才是,可我不是还好好的吗?” 听他这么一说,赵匡胤也觉得有几分道理,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老二要先将皇位传给三弟廷美,要杀也是先杀他,可到现在也没人说老二把三弟杀了。 莫非,自己真的错怪老二了? 莫非,德昭和德芳之死真的与他无关? 赵匡胤难免有些羞愧,觉得自己不该怀疑亲弟弟。 正在这时,屏幕上飘过几条评论: 乾隆皇帝:“这就不得不说起宋初的“金匮之盟”了。当初赵大和赵二的母亲杜母后临终前,为避免赵匡胤英年早逝,主少国疑,她特意将赵大和赵二叫到病榻前,命兄弟二人立下“金匮之盟”:赵匡胤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传位于三弟赵廷美,而赵廷美复传位于赵德昭。 真是奇怪,杜母后怎么就知道赵匡胤会英年早逝?当时皇子赵德昭已然十一岁,只要赵匡胤能再活个三五年,就不存在少主登基的风险。再说了,立储君可是国之大事,要斟酌再三、慎之又慎,怎么能如此草率?有问题啊,有问题!” 永乐帝朱棣:“对啊对啊。后来赵匡胤的儿子渐渐成年了,他就想要迁都,将北宋的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因为当时开封府的最高长官是赵光义,他权力庞大、尾大不掉。如果赵匡胤顺利迁都,就能够重重的削弱赵光义的权力,赵匡胤也就可以轻易的传位于儿子赵德昭。 然而赵光义知晓后竭力反对迁都,此事竟然就此搁置,赵光义的权力也得以继续扩大。也就是说,这时候赵光义的势力就已经完全压制住了赵匡胤,或者说两人至少也是旗鼓相当,细思极恐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这段儿咱也看过。《长编》记载,赵匡胤最后一次饮酒就是与赵光义一起,当时宫殿里只有他们二人,结果当天夜里赵匡胤就莫名其妙的暴毙了。 而《宋史·□□纪》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