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好好学学!” “喏!” 扶苏俯身抱拳,脸色微微有些苍白,他信奉儒家,以贤明宽仁治国,可看到朱元璋的悲惨经历后,他也学到了一些东西。 这一刻,他深深地意识到了父皇的用意。 那就是,在某些时候,一味地宽仁温和并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不仅不利于治国,还会让别人觉得你软弱可欺,反而会变本加厉的欺负你。 他可以宽仁,但宽仁往往和拳头联系在一起,若是拳头够硬,他宽仁温和,敌人也会知难而退,不敢进犯;若是拳头软还要宽仁,那就是草包! 敌人可不会因为你宽仁温和而秋毫无犯,你傻别人可不傻! 第62章 刘邦:我送同行去享福! ◎刘邦@嬴政:“政哥,这陈胜和吴广会起兵反秦,还搞“篝火狐鸣”的封建◎ 老实说, 老朱这一生真是无法复制,简直就是标准的“男主模板”。自身家世低微,通过努力与贵族千金相知相爱, 而后又被上层首领猜忌,不得不率领心腹离开, 组建势力, 最终鼎定天下成为开国之君。 啧啧啧, 像这样开了外挂的人生, 说他不是男主角,那谁是男主角? 【“随着老朱的威望不断加深,红巾军内部势力也错综复杂, 一些人渐渐的开始忌惮他,甚至处处牵制他。 朱元璋也并非庸人, 察觉到红巾军上层们那微妙的态度以后, 他有些心寒,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野心。 既然别人容不下他, 那他就决心发展自己的势力,自己当家做主,他要改天换地!”】 视频中,画面一转。 已经颇具威望的朱元璋负手而立, 遥望着远方灯火辉煌的红巾军主帐,听着里面的争吵归于平静, 他眯起眸子,脸色忽明忽暗。 “乱世将至,诸侯并起, 红巾军内部势力却都心怀鬼胎, 宛如一盘散沙, 长此以往,难成大事!” “既然你们容不下我,那咱……就自己干!” “天下纷乱,众生皆苦,咱绝不能让百姓再继续吃苦!” 说完,他的眼里迸射出无限的希望和强烈的信念。 嬴政@朱元璋:“有志气!这般的怜惜百姓、爱民之心!好一个朱元璋!好一个大明,仅凭这一点,你已经是个合格的帝王了!” 刘彻:“啧,这可是始皇帝第一次如此夸赞上榜的皇帝,看来这位洪武大帝很有其独到之处。” 杨坚:“少数民族统治河山,哎~,这老朱所处的时代与我极为相似。我也很看好他!(?˙▽˙?)” 刘邦:“哼,我也是出身卑微,历尽艰辛创建大汉,凭啥不是我上榜?都没看到功绩呢,大家凭啥都夸他?我不服气!?(╬???)?” 朱棣@刘邦:“我怎么闻到一股酸味儿?你是不是掉醋缸里了?嘿!等盘点我爹的功绩的时候,肯定让你心服口服!” 康熙:“我们大清是大明后面的朝代,对于洪武大帝,我们确实不好说什么,不然也不会评价他是“远迈汉唐”,你们继续往下看就知道了!” 画面不断变幻着,盘点的声音也变得跌宕起伏。 【“公元1353年,朱元璋带领一众心腹脱离红巾军,率领队伍返回家乡组建自己的势力。 在此期间,他招募了年少时的伙伴,闻言,同乡、邻村的有志之士纷纷来投!一时间,朱元璋的势力暴涨,缓慢稳定的发展下,他逐渐拥有了与其他势力相抗衡的实力。 而后,他南略定远,招抚民兵三千,又率领着这支队伍向东推进,继续攻破元军残余军队。 多次征战大胜,朱元璋等人士气大涨,并得到了一批善于谋划、骁勇善战的谋士和将领。 虽然前半生凄惨痛苦,但是朱元璋并未沉沦于苦难之中,反而暗自蛰伏,等待时机。 至正十六年,朱元璋率军攻下集庆,并将其改名为应天府。 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以后,朱元璋奉行谋士朱升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实力迅速得到扩张。 至此,朱元璋帐下聚集了李善长、刘伯温、朱升等优秀谋士,以及徐达、汤和、常遇春、李文忠、蓝玉等一大批卓越武将。 可谓大势已成。】 刘伯温:“优秀谋士?没错,是我,就是我!嘿嘿!” 徐达:“嘿嘿,俺也被点评了!跟着大哥混,除了能天天吃烧鹅,还能上盘点,这波不亏!” 常遇春:“陛下位列十大帝王之五,咱们这群老兄弟也不能拖后腿不是?哈哈~,嗝……” 明初文臣武将们:附议! 嬴政:“一个优秀的帝王,手下自然有一批能臣追随。” 辛弃疾:“唉,区区不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可惜,无人赏识,悲哀啊!” 岳飞@辛弃疾:“皇帝不杀你,你就知足吧,还要什么自行车?羡慕二字,我已经说倦了!” 赵构:嗯?这岳鹏举对我有意见? 汉武帝位面。 刘彻深深的注视着辛弃疾的评论。眸子微眯,喜不自胜。 这人的名字和霍去病的如此相似,又文武双全,看来,也是个难得的人才。 既然他在自己的位面中不受重用,那自己可以让他来大汉嘛,格局打开,别局限于自己的位面。 北方匈奴、南方百越、乃至于航海之路,总有一个适合他。 反正都是在建功立业,有何必拘泥于是在哪个位面呢? 刘彻@辛弃疾:“莫非,你是霍去病的异姓兄弟?可惜,我的冠军侯还没出生呢,不若,你来我大汉?” 辛弃疾:??! 赵大疑惑、赵二疑惑…… 辛弃疾:说实话,那一刻,我还是蛮心动的! 只是,我购买不了穿梭符,泪目! 怀着一腔报国的热忱,辛弃疾当即脑洞大开: 辛弃疾@柳洹:“什么时候盘点个文武全才榜,不然我购买不到位面穿梭符,实在影响本人的发挥!” 赵匡胤@辛弃疾:“咳咳,你是我大宋的人吗?” 赵光义:“怎么抛弃国家,转投他人怀抱?” 辛弃疾:“我乃大宋之人,可空有一腔报国之心,却无明君赏识。另外,我这也不是抛弃国家,大汉、大宋一脉相承,我那是溯本回源、建功立业,为保护国家贡献出自己微薄的的力量!” 赵匡胤、赵光义:想要阻止,又不知该说些什么…… 还没等众人继续水评论,视频话锋一转,配乐也变得曲折悠长。 【虽然手下能臣武将云集,但是,此时的朱元璋并没有志得意满,自以为高枕无忧。 他的西边,还有比他强大数倍的敌人陈友谅。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在朱元璋营救小